社会主义者是不畏惧困难的
1917年10月,列宁领导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转变,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但是,身处帝国主义包围中的苏维埃政权并没有立即获得稳定的发展环境,而是随即遭受了“新的更汹涌的反革命暴动和侵略的浪潮”。英、美、法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感到无比恐惧,采取经济封锁、策动内乱、武装干涉等一系列手段,企图将其扼杀在摇篮中。苏联人民面临着粮食短缺等一系列难以想象的困难。在此情况下,苏共发动各地党员,通过采取多种政策措施帮助国家度过了战时经济困难,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苏联共产党领导苏联人民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对于这一全新的实践探索,1920年4月,列宁专门撰写了《从破坏历来的旧制度到创造新制度》一文,紧密结合社会主义劳动形式的创造问题,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必然遭遇的困难和曲折进行了充分的估计,强调“谁害怕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困难,谁被这些困难吓倒,谁见了这些困难就悲观失望或者张皇失措起来,谁就不是社会主义者”,并号召苏联共产党和苏联人民“一定用全副精力来进行这一工作。有韧性,能坚持,有决心,有决断,善于反复试验、反复斗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列宁的这篇文章,极大地鼓舞了苏联共产党和苏联人民继续奋战的信心和勇气,为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开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历程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撑。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就是一个遍布荆棘坎坷、充满艰难险阻的过程。这是由于,无论是从人类历史还是社会主义发展史来看,如何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都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全新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参考借鉴。因为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尚未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没有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他们是基于对西欧资本主义的批判,对未来社会进行了原则性的科学设想,基于对东方社会的思想考察,对东方社会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了科学预测。因而,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在当时不可能提供现成的答案,只能依靠各个国家进行自主探索实践。而这种自主探索的过程必定是一个充满艰辛甚至是曲折的过程,并且会像列宁所指出的那样,其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缺点、错误和失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艰辛探索中开创、坚持和发展的历程,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正如习主席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也是建立在我们党长期奋斗基础上的,是由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接力探索取得的”。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等得到显著提高。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处于由大向强、将强未强之际,正所谓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前进道路上还将面临许多新的“娄山关”“腊子口”,遭遇各种“暗礁险滩”,遇到的阻力和压力会更大。因此,习主席指出:“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我们唯有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气毅力,毫不畏惧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才能继续书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最终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