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新中国前三十年经济
时下某些媒体发表文章,将新中国前30年经济增长率说的的很低,比如只有百分之1点几,还有的说是负增长,比如说是负百分之1点几,这些数据不一致的情况,本身就说明他们引用的数据缺乏根据、不严谨,还有关键的一点,他们说的那个经济增长率是怎么得来的?怎么算来的?有什么较详细、较具体的数据支撑吗?比如建国初新中国粮食产量是多少公斤?1978年(官方界定的改革开放,前后时间界限)粮食产量是多少公斤?建国初新中国钢铁产量是多少吨?1978(官方界定的改革开放时间界限)年钢铁产量是多少吨?还有棉花、布匹、石油、煤炭、发电量等等,他们更是没有提供,因为你即然说那个年代经济没有增长,只要将1949年和1978年这一头一尾的数据一比较,不就知道是增长还是倒退了吗?
还有一现象就是,你如果说到前30年好的地方,比如社会风清气正,社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干部队伍清正廉洁,他就说那你怎么不回到那个时代?
对第一个问题,我们可以参看《新中国前三十年的经济》,(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 刘新日编著)一书:
该书作者曾在国家计委工作40年,因所采用的是第一手资料,所以数据详实,因本文篇幅所限,截选部分有代表性的表格如下:
第四个五年计划(1970年—1975年)主要指标:
(注:该表共4页,本文篇幅所限,只发第1页)
第一个五计划----第五个五计划主要指标:
(注:该表共4页,本文篇幅所限,只发第1页)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第四个五年计划工农业生产总值增长率为7.8%,远高于当时的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亚州四小龙,因工农业生产总值没有包括服务业,且重复计算的少,所以比按GDP(称为国民生产总值,重复计算较多)核算,实际应该高出30%--40%,这样如果将工农业生产总值增长率7.8%换算成GDP的话,应该是9.8%左右,这里还没有包括新建的水库,农田水利,大量的义务劳动工程等固定资产部分。
还可以看到,因1959年—1962年发生了全国性的自然灾害、苏联逼债、撤走专家等等原因,第二个五年计划经济增长率偏低,农业减产,但因一五、三五、四五时期经济高速增长,所以总体上前30年经济还是高速增长的,也说明这些数据是比较客观公正的。
第二个说法本身就是个伪命题,是假定毛泽东时代经济不增长,事实是不可能的,这个前面已有论述。
如果仅就工农业部分产品主要指标来看,这个伪命题就不值一驳:
请问有这样的经济发展落后,停滞不前吗?
客观合理的类比我觉的应该是这样:如果按毛泽东时代发展模式到现在会怎样?这个实际已经有了现成的答案,例如南街村、大寨、华西村等等,都是按照毛泽东时代集体经济模式发展到现在的,这些村现在都早已超过了小康水平。其中南街村、华西村还是全国百强村,产值百亿元以上,实现了共同富裕,住房、医疗、教育等全免费福利,社会风清气正,百姓安居乐业。去年全国评出的百强村,都是经济规模超百亿,全部是集体经济模式,没有一个靠单干进入百强村的。
那有人可能还会说,南街村、华西村成为百强村,是在现行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取得的,没有可比性,这种说法也站不住脚,因为前面第一个问题已经说明了,即使在前30年计划经济条件下,新中国的经济也是高速发展的。
本文没有以经济总量为分析研究的主要依据,而是以经济增长率为分析研究的主要依据,是因为如果以经济总量为分析研究的主要依据,还应该考虑现时的物价水平,与前30年期间的物价水平因素。
以上是本人的一些浅见,有不对的地方敬请指正。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