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触碰的底线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元代诗人张养浩的这曲《山坡羊•潼关怀古》可谓道出了古代劳动人民既定的任由愚弄、任由奴役、任由压榨、任由杀戮、任由践踏的悲惨命运。
历史上的中国,是农业大国——小农经济的农业大国。
所谓小农经济,即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为基础,完全或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满足自身消费为主的小规模农业经济,亦称个体农民经济。
个体农民经济虽然具有自由自主、精耕细作的优势,但是,其个体性注定了其脆弱性。每遇天灾人祸,大多数农民就会陷入绝境,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卖田卖地。于是,就有了地主、佃农、雇农;就有了富者田连阡陌,贫无立锥之地;就有了十户手胼胝,凤凰钗一只;就有了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就有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小农经济持是统治阶级刻意维护的土地制度,是劳动人民沦为农奴的根本原因。小农经济持续了多少年,劳动人民就受苦受难了多少年。
直到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毛泽东主席领导的中国共产党进行土地革命,将土地私有制革成了土地公有制,并通过合作化运动,将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合成了以人民公社为单位的集体经济。
正因为人民公社的集体力量,农村才有了改天换地的变化,农业才有了破茧化蝶的发展;正因为农业发展突飞猛进,国家仅仅用二十几年时间就建立了西方国家用了两百多年才建立的工业体系;正因为有了工、农业的齐头并进,广大劳动人民的经济地位才有了稳定的保障。
然而,在人民公社刚刚起步的时候,受千百年来小农思想影响,少部分人参加集体劳动时消极怠工;同时受三年自然灾害影响,粮食产量普遍下降,农村经济陷入困境。一时间,人们的思想出现了混乱。
因为对人民公社化道路缺乏经验和信心,一些地方开始走回头路。安徽省率先搞起了包产到户责任田,其他部分省市,也悄悄搞起了三自一包。
当时,在一线主持工作的几个人都认为包产到户有利于粮食增产,都主张扩大包产到户的范围。尤其是农村工作部部长邓子恢,他一次又一次找毛主席陈说包产到户的好处,一次又一次建议全国农村都实行包产到户。毛主席听多了非常恼火,说包产到户搞了几千年,还要实验吗?如果都搞包产到户,要不了几年,就会有人雇工,有人讨小老婆。
盛怒之下,毛主席撤销了带头搞包产到户的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的职务,撤销了极力推崇包产到户的邓子恢农村工作部部长职务,并解散了农村工作部。
那么,毛主席为什么对包产到户如此反感呢?
1962年7月,毛主席同来北戴河参加中央工作会议的各中央局第一书记谈话:“你们赞成搞社会主义还是搞资本主义?当然不会主张搞资本主义。但有人搞包产到户,现在还有人主张全国搞包产到户,甚至分田到户。"
"这几天,我找各大区的同志了解了一下。昨天下午,西南区云南、贵州、四川几个省的同志谈到这样一个问题,一搞包产到户,一搞单干,农村就出现阶级分化,有的人很穷,没法生活,有卖地的,有买地的,有放高利贷的,有讨小老婆的。他们说,贫困户、中间户、富裕户各占三分之一。你们说,没有了集体经济,谁来保障贫困户的生存?"
1965年5月,毛主席重上井冈山。在送湖南省委书记张平化下山的时候,林涛阵阵,毛主席大声说:“你知道我为什么把包产到户看得那么严重吗?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所有制的基础一变,我们以集体经济为服务对象的工业基础就会动摇,工业品卖给谁嘛?如果农业公有制一变,那么工业公有制也会变,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两极分化都快得很。帝国主义从存在的第一天起,就对中国这个大市场弱肉强食,今天他们在各个领域更是有优势,内外一夹攻,到时候我们共产党怎么保护老百姓的利益?怎么保护工人、农民的利益?怎么保护和发展自己的民族工商业?怎么加强国防?"
言为心声。
毛主席之所以自始至终反对全面包产到户,是因为包产到户触碰了他的底线——人民。
谁是人民?
马克思说,人民是历史的、政治的范畴,其主体永远都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广大劳动群众。
人民是谁?
毛主席说,人民是上帝,要常怀敬畏之心;人民是眼睛,要常怀珍爱之情;人民是土地,要报答养育之恩;人民是水,要保护生命之源。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服务人民,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这是毛主席的人民情结。
毛主席天不怕,地不怕,却最怕劳动人民受苦受难。他领导的共产党革命不止、奋斗不止,为的就是劳动人民当家做主,为的就是劳动人民共同富裕。
毛主席通古博今、鉴往知来。在他看来,包产到户,最后必然造成两极分化,如果两极分化,资本主义就会复辟,人民群众就会吃二遍苦、受二茬罪。那么,革命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千千万万烈士的鲜血也就白流了……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