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知基层 厚植兵情
穿上军装,军衔再高也不能忘记自己是普通一兵,也不能忘记服务的对象是广大官兵。当兵蹲连就是接地气,接了地气,才有底气。
“我连来个新‘列兵’,军龄赛过我年龄。虽然革命这样久,还和我们搞‘五同’。到了班里就上岗,下得岗来又劳动。工作积极守纪律,真是一个好‘列兵’。不嫌高粱米饭粗,不嫌士兵铺板硬。唱歌学习全参加,一切和兵全相同。要问此人他是谁?就是我们的老司令。” 这首刊登于1958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上的《新列兵 战士诗》,歌颂的是当时开国将军们当兵蹲连的事情。
1958年9月,开国上将、时任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化名“杨超”,来到某部六连当兵蹲连。从团部步行到连队后,杨得志住在了大宿舍,当晚就参加了连队的夜间射击训练。次日晨,连队组织5公里长跑,考虑到“杨超”是47岁的老同志,昨晚又熬了夜,连队干部便安排他班值日。“杨超”没同意,坚持跑完了5公里。
擦玻璃、倒痰盂、冲厕所,“杨超”苦活、脏活、累活抢着干;夜半上岗、挥锹施工、刺杀训练,“杨超”不搞丝毫特殊。1个月后,“杨超”跟官兵们告别,大家才知道一直被他们称为“老杨同志”的“杨超”,原来就是杨得志司令员。
跟杨得志一样,开国中将、时任昆明军区司令员秦基伟,到某部一连当兵蹲连,也严格按普通一兵的标准要求自己。修水库,他跟班里战士一样抬大筐;帮群众收稻谷,他和年轻战士一样顶着烈日挥镰刀。休息时,他还主动当业余文化教员,帮助很多战士突破认字2500个大关。
当兵蹲连结束,一连党支部给秦基伟写下这样的鉴定:“秦基伟同志到我连八班当兵以来,锻炼自己的决心很大,真正放下了首长的架子,以普通士兵身份和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操作、同娱乐。朝气蓬勃,很有干劲,而且还谦虚、诚恳、热情,发扬了老红军、老八路的共产主义风格,做到了学习好、爱护武器装备好、生产节约好、体育卫生好,两次被评为班的五好标兵,受到连首长的两次队前表扬。”
开国中将、时任东海舰队司令员陶勇到井冈山舰当兵蹲连时,穿水兵服、吃大锅饭、睡三层吊铺,每天和大家一起出操点名、站岗执勤。当兵蹲连1个月,陶勇没回过一次家、请过一次假,休息时间不是跟战士聊天下象棋,就是帮厨包饺子。一次,舰上组织文艺晚会,陶勇与3名水兵一起表演《四个老头看庄稼》。舞台上,陶勇头扎白毛巾,粘着假胡子,握着长烟斗,弓腰抚须,说唱结合,博得大家阵阵掌声。
当年,除了杨得志、秦基伟、陶勇,当兵蹲连的开国将军还有很多。60多年来,我军当兵蹲连活动从未间断。一茬茬领导和机关干部在当兵蹲连中,朝与战士携手而练,夜与战士抵足而眠……一起摸爬滚打的日子里,大家当兵不当“宾”,那份对基层战友的情,深深地扎向心底。一名当兵蹲连结束的领导这样说:“穿上军装,军衔再高也不能忘记自己是普通一兵,也不能忘记服务的对象是广大官兵。保持对战士的深厚感情,不是一阵子的事情,而是一辈子要做的。”
盆栽的植物,再如何精心修剪,也没有地上长出来的生机勃勃。为何?因为缺地气。当兵蹲连就是接地气,接了地气,才有底气。
尤其是我军“脖子以下”改革完成后,基层到底有哪些困难?上级的对策究竟对不对路?下一步还需要做什么?要想“感同”,先得“身受”。摸清这些,既需要“将心比心”的换位思考,也需要“将身比身”的实际体验。当兵蹲连时,只有在真知基层、真知官兵中厚植兵情,真正掌握“带露水”的情况,摸清难题的来龙去脉,找准解决难题的方法路子,才能如一位领导所说,“提高自己领导水平,让战友平时训练不流冤枉汗,打仗少牺牲,这样的当兵蹲连,是最应该追求的”。
(作者单位:第75集团军某旅)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