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清:加强和改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
李文清:加强和改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
近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马克思主义研究分会、《红旗文稿》杂志社和重庆邮电大学主办的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加强和改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讨会” 在重庆邮电大学召开。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来自全国高等院校、《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杂志社和有关社会科学科研院所150余人参加了会议。现将本次研讨会情况综述如下。
1、关于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中国人民大学周新城教授认为,我们必须坚持和捍卫宪法对基本经济制度的规定,否则必定动摇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首先,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是不可淡化的。马克思恩格斯把共产主义运动归结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我们实行改革开放,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共同富裕,就不能不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其次,宪法中规定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理论总结。再次,必须按宪法第六条、第七条和第十一条的规定落实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基本政策,这是我们的底线。
福州大学舒展教授基于全球战略视域的强国梦视角论述了习近平同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思想。从实现经济强国梦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着手,阐明了我国经济强国的内涵、目标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基于此,破题之策是基于全球视域的对外开放战略——一带一路。
重庆交通大学庞跃辉教授基于“全面从严治党”布局的认知视角,阐述了跳出“历史周期律”的有效途径。他认为,“全面从严治党”布局是缜密理性思考的党建新思维,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思想内涵,为跳出执政兴亡“历史周期律”奠定了党建思想基础;是坚持问题导向的党建新举措,极大彰显了应对考验、提高能力的务实精神,为跳出执政兴亡“历史周期律”创新了党建工作方法;是凝聚民众之心的党建新标尺,极大体现了为民谋利、取信于民的执政理念,为跳出执政兴亡“历史周期律”确立了正确的党建价值取向。
2、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清华大学刘书林教授解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内涵。第一,追求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人民的选择。中国人民追求民主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新文化运动至五四运动,人民谈论和追求的是以法兰西民主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但是经历了四个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五四运动、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人明确地从追求资产阶级民主转化为追求苏俄的社会主义民主,这是中国人民的选择。第二,社会主义民主需要四个限定条件,即以人民民主专政为理论与实践的载体、以社会主义宪法为基本依据、不断扩大人民群众对国家事务的管理机会和管理手段、必须与党的领导统一起来,这是社会主义民主区别于西方民主的原因所在。
重庆邮电大学郑洁教授认为,在各种网络媒体纷纷涌现的今天,如何科学合理地整合网络媒体资源,使其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工具,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而现实的课题。整合网络媒体资源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媒体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满足受众需求的需要,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整合网络媒体资源要坚持开放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和多样性原则,同时要重视网络媒体内外部之间的资源整合。
三峡大学谢丞教授认为,当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着教育方式单一、教育理念落后和教师授课艺术缺乏等问题,基于上述问题,我们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即从发掘多样化的教育手段、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体系和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方面,做出努力。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王学利教授认为,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其核心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新疆要突出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和“四个认同”教育,新疆高职院校应坚持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文化育人,做好德育教育工作。
3、关于新形势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
北京大学梁柱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特别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应具备三方面基本素质。首先,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要有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要信仰真理,马克思主义是经得起批评、经得起推敲的真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要信仰这个真理;对真理的信仰是基于我们对祖国命运的无限关注、无限眷恋基础之上的,是基于对人民命运的无限关注基础之上的。其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要有宽广的知识面,要有“高、精、专”的专业能力。再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应该是学者和战士两种完美品格的完美结合,既要有与错误思想、错误观点、错误行为战斗的能力,又要有与错误思想、错误观点、错误行为坚持斗争到底的勇气。
重庆邮电大学徐仲伟教授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自信,必须搞清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吃透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理论储备不够,部分教师特别是个别年轻教师,没有系统研读过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名著,基本功不牢,对一些理论问题不能自圆其说,对一些实际问题不能给予理论上的解答;其次,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信仰和精神支柱,而是仅仅作为一个谋生手段,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对马克思主义无感情、无兴趣。
贵州师范大学欧阳恩良教授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排头兵作用。首先,要把坚定理想信念放在首位,要大力提高高校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其次,要立足课堂教学,提升思政理论课的吸引力;再次,要敢于亮剑发声,提升思政理论课的批判力。
广州商学院权麟春副教授认为,由于意识形态认同是价值认同,价值认同是文化认同的核心,作为价值认同之一的意识形态认同自然是文化认同的核心。
重庆邮电大学代金平教授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高校研究与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党和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要使命,集中体现了中国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正如一个国家有自己的国徽、国旗、国歌一样,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国课。是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可以成为衡量一个学校是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标志。
电子科技大学戴钢书教授从思维与认知的视角谈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问题。他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收到实效,一靠马克思主义本身具有科学性、崇高性、真理性,这是前提;二靠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经济建设不断取得成就,人民群众不断得到实惠,从而在大学生头脑中形成马克思主义是符合自身长远根本利益的思想意识,这是内因;三靠马克思主义武装过程要符合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接受习惯,这是条件;四靠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的教学体系,这是基础。
中南民族大学姜喜咏教授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育的主渠道,研究和实施“原理”课教学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育问题是必要和可行的,是深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创新“原理”课教学方法、内容和体系的现实途径。
(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