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社会主义复兴

纪念马克思 | 马克思告诉你:买了包包你依然是个无产者

作者:蒋敏 发布时间:2016-03-15 11:51:10 来源:破土工作室 字体:   |    |  

  破土编者按】从曾经的“小资”到当下的“中产”,人们建构出各种符号身份将自己与底层区隔开来。但是一部iphone手机,一个gucci皮包,看似丰富的物质生活真的就可以使你脱离无产阶级的行列了吗?(何况还有很多买不起的,全都泪。)本文运用马克思无产阶级贫困化的理论说明了在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下,无产阶级的处境恶化是一种客观趋势,衡量贫困化的尺度是社会地位而非生活资料。时值马克思逝世133周年,随着分配不平等导致贫困化日趋严重,无产阶级大军进一步扩张。破土特以此文纪念那个徘徊在大陆上空的幽灵,再弹阶级分析“老调”。

— G R O U N D B R E A K I N G . C N — 

  潘毅教授在《路在何方—第一代女工的挣扎》、《火的特色—第一代农民工的遭遇》等系列文章中,记录了社会底层工人群体的悲惨遭遇和挣扎求生存的苦难。细想中国现状,私营企业主和外商投资者以无偿占有职工的剩余劳动来积聚资金;在新自由主义的误导下,一些地方国企一味地进行私有化,给工人阶级带来了始料未及的灾难,如下岗后难再就业、工资被一再地压低以及工时被强制性拉长等。时值两会,代表们正在热火朝天地讨论农民工进城落户买房问题,然而目前农民工的收入保障、医疗和生存环境等问题还未得到解决。许多专家将农民工工资的小幅度上涨视为工人摆脱贫困的依据,却无视工人长达是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工薪阶层收入提高确实属实,然而其上涨幅度却依然追不上物价的上涨。同此同时,本就掌握资本/资源的阶级却拥有越来越多的财富。 

  可见,在资本和劳动者的利益博弈中,劳动者仍然处于下风。自改革开放以来,“马太效应”在中国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在新自由主义大肆宣扬市场万能的同时,教育和医疗私有化的呼声也有增无减,这不仅暴露了新自由主义保护资本利润率的目的,也会进一步加深工人阶级的贫困。在新自由主义大力宣扬私有化的背后,无产阶级贫困化将成为不可扭转的趋势。 

  而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在《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中提出了无产阶级贫困化的理论。19世纪中期,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记载了英国当时的工人阶级极度贫困的状况。从19世纪末起,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开始改善,关于无产阶级贫困化的理论不断地受到新的挑战。中产阶级化的思想开始大肆流行,但实际上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经济地位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两极分化和贫富差距仍然是分配领域的主要基调。

  一、早期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

  以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为标志开始的资本主义发展早期,工人阶级的生活和劳动条件都极其恶劣,基本处于赤贫状态。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呈几何级别地加深。工人成为机器的附属品和奴隶,机器也就成为了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直接手段。为了满足资本积累的需要,资本主义机器生产又把剥削对象从成年男子劳动力扩大到女人和儿童。当时英国官方童工调查委员会的报告中曾记录过童工每天工作15个小时的事实。女工的状况则更为悲惨,英国工厂视察员桑德斯在1844年工厂报告中说,“在女工中,有些人接连好多星期,除了少数几天外,都是早晨6点干到深夜12点,中间只有不到两个小时的吃饭时间。因此,一星期当中有5天,都是每天24小时只剩6小时给她们上下班和睡觉。” 19世纪上半期,工人在工厂的工作日时长长达14小时,有的甚至达到16-18小时。 

  以1832年英国一家工厂为例,为了加快机器的运转,使工人在12小时内看管两台纺40支纱的走锭精仿机来回走的距离为1815年的2.5倍,牵伸的次数为1815年的2.6倍多,工人的劳动紧张到筋疲力尽的地步,寿命大大缩短。 

  同时期的美国由于劳动力缺乏,工人工资水平高于其他国家,但工人基本生活的需要仍然得不到保障。德国属于后起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加强国际竞争力,不断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力度。德国在1865年的工人平均工资比美国低77%,比英国低38%,比法国低20%。 

  通过对剩余价值的疯狂榨取,财富在资本家手中迅速膨胀。英国大臣格莱斯顿两次在下院演讲中谈到,1843年“我国社会最令人感到忧虑的特点之一就是,国民的消费力在下降,工人阶级的困苦和贫穷在加剧。而与此同时,上层阶级的财富不断积累,资本不断增大。”1863年“从1843年-1852年,国内应该课税的收入增加了6%,1853-1861年的8年间,则增加20%,财富和实力这样令人陶醉的增长,完全限于有产阶级。” 

  而当时的工人阶级并不能深入地认识到自己如此贫苦的根源,所有的不满和反抗都表现在破坏机器上。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方面资本在资本家手中不断积累,另一方面,贫困在无产阶级中深化。直到19世纪中期,工人阶级的力量开始壮大,登上历史的舞台,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动荡。  

(图为《英国工人阶级状况》Penguin出版社,1987年版封面) 

  二、工人阶级生活状况的变化 

  恩格斯在1892年给《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德文第二版作序时写到,“这本书所描写的那些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恶劣现象,现在或者已被消除,或者已经不那么明显。下水道已经修筑起来或者改善了,在最坏的’贫民窟’中间,有许多地方修筑了宽阔的街道......”。 恩格斯还分析了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指出:“资本主义生产越发展,它就愈不能采用作为它早期阶段的特征的那些琐碎的哄骗和欺诈手段......工厂主靠着对工人进行琐细偷窃的办法来互相竞争已经不合算了。事业的发展已经不允许再使用这些低劣的谋取金钱的手段......对于这少数人来说早年的那种小器的额外勒索不但已经毫无意义,而且成了大规模事业的严重障碍。” 

  从恩格斯的叙述中可以看出,由于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条件的变化以及工人阶级斗争的压力,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二战以后,在科技革命的影响下,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无产阶级的人数在绝对和相对地增长,工人生活水平提高、文化素质提高、职业分布愈发广泛,越来越多的工人摆脱了繁重的体力劳动。 

  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开始实施福利制度,政府也直接介入到分配领域。劳动者不仅可以从企业领取工资,还能通过福利政策从政府获得一部分收入。然而,这仅仅是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 

  正是由于无产阶级的生活状况有了逐渐的改善,马克思主义关于贫困化的理论受到西方经济学家的挑战。

  在巴黎公社之后的资本主义“和平发展”时期,修正主义创始人伯恩斯坦曾在德国党内与考茨基、贝贝尔等人展开了激烈的论战。他认为,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好转,消费水平提高,马恩关于贫困化的理论已经过时。一战以后,美国的胡佛总统宣布美国进入永久性繁荣时代,历史将会抛弃贫困化理论。当时的右翼社会党组织也希望马恩的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能够被彻底消除。二战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贫困化的理论极其不符合实际,理由在于它不能为国家的历史和统计研究所证实。在欧洲和美国,无论用衣着、食物、住房或者工资来衡量工人的生活水平,都显示出最低水平长期增长的趋势。

  三、无产阶级贫困化的实质

  马克思主义是将无产阶级贫困化作为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提出的,其本质是指无产阶级由于不占有生产资料,只能出卖劳动力成为资本的附庸的经济地位。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资本家永无止境的追求剩余价值的欲望,不断地积累财富,无产阶级的地位趋于恶化成为一种客观趋势。

  资本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工人阶级创造出财富的同时,也生产出了自己受剥削的手段。生产方式决定着分配,于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国民收入和财富的分配越来越有利于资本家,底层人民的相对贫困程度却越来越深。

  马克思认为应该用历史和社会的标准来衡量无产阶级贫困化,“我们的需要和享受是由社会产生的,因此我们对于需要和享受是以社会的尺度,而不是以满足它们的物品去衡量的。” 可见,贫困化并不排斥工人阶级消费水平的绝对提高,一个国家工人阶级贫困的积累,或经济地位的恶化,是与这个国家资本家阶级积累的财富相比较而言的。“在工人自己所生产的日益增加的并且越来越多地转化为追加资本的剩余产品中,会有较大的份额以支付手段的形式流回到工人手中,使他们能够扩大自己的享受范围,有较多的衣服、家具等消费基金,并且积蓄一小笔货币准备金。但是,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特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同样,也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

  “一座小房子不管怎样小,在周围的房屋都这样小的时候,它是能满足社会对住房的一切要求的。但是,一旦在这座小房子近旁耸立起一座宫殿,......不管小房子的规模怎样随着文明的进步而扩大起来,但是,只要近旁的宫殿以同样的或更大的程度扩大起来,那么较小房子的居住者就会在那四壁之内越发觉得不舒服,越发不满意,越发被人轻视。”

  这个比方也许更加生动、更容易理解一些,可见,马克思在分析无产阶级贫困化的问题时,是承认其生活资料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的。马克思所提到的社会标准也是指用社会尺度衡量无产阶级的地位,从这个观点出发,无论是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状况,还是分析我国现阶段工人群体的地位,马克思的分析方法都不会过时!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