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社会主义复兴

领导干部要走好网络群众路线

作者:《红旗文稿》 发布时间:2017-04-18 10:05:33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63a3f101dfb8d5d964979923ad55df5e.jpg

  作者:张雪萌 周显信

  当前我国的互联网事业迅猛发展,网民数量世界第一。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领导干部“要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的重要论断。人民群众在哪里,领导干部就要到哪里去。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要适应互联网发展的潮流,体现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时代特点与要求。因此,善于了解网络民意,积极拓展网络工作,是当前领导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功。

  一、“网络群众路线”:互联网时代党的群众工作“大逻辑”

  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3.9个百分点,成为世界网民规模最大的国家。如此庞大数据背后的网民声音是不可忽视的,网民力量和影响也是不可小觑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从理论上赋予党的传统群众路线新的时代内涵,从实践上对做好当下群众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搭建了党同人民群众交流的新平台。

  网络时代的来临促使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和执政载体产生了新的变化,“网络群众路线”改变了传统群众路线践行过程中的时间和空间阻隔,拉近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距离。网络群众路线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具有信息传输及时性、便利性、互动性的一般特征,这极大地促进了干部对群众呼声的及时了解,也方便了群众反映自己的合理诉求。

  当前许多官方网站都开辟了留言信箱之类的平台,群众只要把遇到的困难在指定平台上留言,一定时期内就会有回复,有助于解民之所需,避免了信件往来的信息迟滞和交流困难,密切了干群关系。近年来我国政务微博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发挥着突发事件稳定器、正面内容聚合器、公益行动催化器的三重作用,通过“倾听、对话、服务”,构建起了移动政务平台和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阵地,并逐渐成为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毫无疑问,网上群众路线的开展是对传统群众路线时间和空间上的延展,搭建了党同人民群众交流的新平台。

  2.开拓了为人民服务的新途径。

  2014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说:“现在,了解情况的手段更多了,电话、微博、微信都很快,我们做群众工作的手段更好了。” 在信息网络时代,群众变成了网民,网民就是群众。

  领导干部要亲力亲为,就要跟着民众一起上网,牢固树立“网民在哪,领导干部在哪”的意识,从网络虚拟空间中察民情、知民意、解民忧。通过互联网平台,群众可以畅谈国事,提出诉求,领导干部有时不用驱车远行、不用试点走访,就能倾听群众的呼声,为民众解忧。因此,顺应互联网发展的大势,践行网络群众路线,在一定程度上健全了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让人们有更多说话、说理的地方,拓展了为人民服务的新途径。

  3.拓展了民主监督的新渠道。

  在传统监督条件下,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形式单一、渠道不畅、效果不佳,一些党员干部脱离群众,作风不良甚至贪污腐化。今天,网络舆论场是群众监督公权力的重要平台,是我们党和国家提高“自我免疫”功能的重要保障。

  网络拓展了民主监督的新渠道,网民运用大数据、互联网和信息化手段,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监督,开启干部监督全天候探照灯:

  一方面,强化了社会监督的实效性,促进党风政风改善,净化了党和政府的内部生态环境;

  另一方面,开启了网络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模式,这本身就是坚持“一切依靠群众”正确价值取向的具体表现,有利于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相关重要言论发表后,广大网民纷纷通过微信、微博、博客、论坛等社交平台发表看法。

  相关统计表明,“78%的网民称当前网民上网热情高涨,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与日俱增,网络平台有利于反映社情民意,有利于官方获悉老百姓的实际需求,为老百姓谋求更多的实惠。”美国媒体也称赞,中共如今提出了一种数字版“群众路线”,有利于呼吁加强民众对治国的参与,这种治国方式既有利于监督,又能提供合法性,使民众意识到中共的决策代表他们的利益。

  需要强调的是,网络监督必须常态化、固定化和制度化,建立一整套公开的回复与处理的问责机制,真正让网络成为化解社会矛盾、净化党和政府的内部生态的一把利器,让群众的合法利益得到维护。

  二、克服“本领恐慌”,切实走好网络群众路线

 

  走好“网络群众路线”,领导干部必须克服“谈网色变”的心理,彻底克服“本领恐慌”。要用好网络监督这面“活镜子”,把握新形势,掌握新方法,不断推进党的群众路线走向深入,推动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做党和群众齐心协力谋发展的纽带,做党和群众同舟共济促和谐的桥梁。

  1.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增强人民的互联网获得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适应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

  增强人民的互联网获得感,关键在于尽快缩短城乡之间的“信息化鸿沟”。“放下镰刀,拿起鼠标”,这是中国很多农村近几年来的真实写照。但是,当前我国农村的互联网建设仍旧相对落后,城乡数字鸿沟仍旧明显。

  比如,乡村光网数量不足,很多中西部偏远农村既没有宽带接入,也缺少3G/4G信号覆盖;面向三农的信息网站、数据平台和应用都比较少,城乡之间的“信息化鸿沟”依然明显存在;面向三农的农业数据云平台尚未建立,农村智能手机的普及率、信息应用APP的量都落后于需求等。统一规划建设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迫在眉睫,精准扶贫系统也需加快进度。

  如何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更多人平等享受到技术变革带来的便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十三五”时期,中国将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多中国人民,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党的领导干部要树立共享网络发展理念,推进“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文化”等实施方案,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新的发展理念统领网络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信息畅流,增强人民的互联网获得感,为建设网络强国、实现全面小康贡献力量。

  2.树立互联网思维,改变传统思维定势。

  互联网作为一个社会信息的大平台,亿万网民在上面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社会历史实践活动迅速从现实世界的“单一状态”,发展过渡到现实虚拟交互并存的“复合状态”。善于多层次、多角度、多元化地运用网络资源来了解民意、开展工作,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功,但有的领导干部思维方式仍旧停留在传统社会治理的理念上,对互联网思维和理念缺乏认知和基本的判断。

  比如,互联网上出现的僵尸化政务微博、自动回复式“市场信箱”和“市长热线”等现象。

  领导干部用好网络资源优势,关键是彻底改变传统单向思维定势,要在网络平台新渠道中,实现官与民的双向互动,体现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有机结合,达到密切联系群众的目的。

  比如,人民网的“强国论坛”,微博中的“学习粉丝团”“旗帜”,微信公众号中“学习小组”等这类群众喜闻乐见的网络平台,既是传播社会正能量的主力军,又是倾听民声、缓解舆情的重要媒介,在不断的网络交往中,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彰显了时代精神,密切了同群众之间的联系。

  3.强化精准思维,把握舆论引导的“时度效” 。

  互联网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汇聚的平台,同时又是各方争夺话语权的“主战场”。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新媒体高度发达时期,各种观点交织、各种思想碰撞,既促进了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又给不轨之人可乘之机,网络也成为和平演变、社会分离势力、民族分裂势力的栖身之所,是潜伏在社会和谐稳定背后的一个“最大变量”。在这样的背景下,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权稳定的必要条件。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就要牢牢把握正确的宣传导向和舆论导向,强化网络舆论引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他还强调,“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党媒姓党”,这就要求把坚持正确导向放在舆论宣传工作的首位,坚持舆论宣传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要做到这一点,领导干部必须树立精准思维,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遵循新闻传播的规律,在宣传舆论工作的“时”“度”“效”上精准发力。把握好舆论宣传的时机、尺度和效果,更加精准地分析不同受众的习惯,让新闻传播更加有针对性,把握舆论宣传的主动权。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党的旗帜和道路,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要牢记自身的职责和使命,以党和政府的工作为中心,以服务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为大局,广泛传播凝心聚力的正能量,弘扬社会主旋律,把好舆论引导的“方向盘”。

  各级领导干部在倾听、尊重网络民意的同时,更应注重强化网络舆论的引导、监测、应对和管理,牢牢把握网络舆论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坚决同散播谣言、恶意抹黑党和国家的行为斗争到底,从而建立良好的网络舆论生态环境。

  4.促进制度创新,确保网络群众路线常态化。

  信息共享的网络平台使民众的意愿和诉求得到普遍关注,但民众更希望切切实实地看到政府的作为。领导干部不应仅仅停留在同网民的信息交流上,也要直观地同民众面对面零距离地交流,做好线下调查研究、回访等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六个及时”,即“对建设性意见要及时吸纳,对困难要及时帮助,对不了解情况的要及时宣介,对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和纠正”,有利于增强领导干部联系网民群众的主动性,避免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作风带到网络上,同时为如何从第一时间推动网上与网下联动,从行动力上体现对网民意见的尊重,指明了新方向。

  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六个及时”要求,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必须突出抓常抓长,建立健全应对网络舆情长效机制,形成常态化、长效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工作格局,将“群众路线”请到网上,确保网民的诉求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在互联网发展中也要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贯彻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形成网上与网下良性互动,落实制度化的工作格局,解民所需、为民谋利、赢得民心。

  (本文系江苏省社科基金重点委托项目“习近平思维方法论研究”[编号:15WTA003] 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