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中华民族复兴

胡伟武:禁“芯”事件长期来看利大于弊

作者:宏国智库   发布时间:2018-09-08 21:18:13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93db49d679840b53a9d956139c88dbf0.jpg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总工程师胡伟武接受新华访谈采访。新华网 陈杰 摄

  4月20日,针对美国的出口禁令,中兴通讯发布了《关于美国商务部激活拒绝令的声明》,表示美国商务部无视中兴通讯过去两年在遵循出口管制合规方面的艰苦努力、巨大投入和长足进步。对中兴通讯极不公平,中兴通讯不能接受。

  4月16日,美国商务部网站发布公告,7年内禁止美国企业向中兴通讯出口任何技术、产品。公告称,中兴通讯违反了2017年与美国政府达成的和解协议。自公告发布之后,引发了业内和公众的广泛关注。中兴究竟将面临怎样的困难?这样的事件是否只是一个开端?4月20日,新华访谈专访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总工程师胡伟武,揭秘中兴事件的前因后果。

  以下是采访实录

  新华网:您如何看待此次禁“芯”事件?如若核心元件不能及时到位,中兴将面临什么样的困难?

  胡伟武:短期来看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压力很大,长期来看利大于弊。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总要经历一些磨难,这次美国制裁中兴事件就是我们在通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一个磨难。由于我国集成电路长期依赖于人,“禁运”如果继续发酵,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企业会面临很大压力,甚至不少企业面临生存困境。我们必须彻底抛弃幻想,立足于自主研发。我们自主研发北斗卫星是因为美国GPS定位系统和欧洲伽利略定位系统都拒绝中国参与;我们发展“天宫”系列空间站也是因为美国主导的国际空间站拒绝中国参与。对“中国制造2025”来说,现在制裁,我们可以及时调整技术路线,使用自主研发CPU等元器件。如果到了2025年我们工业控制系统全面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了再制裁,反而不利。

  新华网:我国传统核心技术产品推进速度较缓,此次事件是否能加速我国自主可控的信息产业体系建立?

  胡伟武:十九大报告指出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在IT产业中非常突出。我国包括电商、微信在内的信息化应用非常发达,但作为信息产业基础的CPU和操作系统却非常薄弱,不仅信息产业严重受制于人,国家安全也面临威胁。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如美国对中国实行全面元器件以及集成电路生产设备禁运怎么办?必须破解IT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

  十八大以来,自主CPU的研发和产业化取得了重要进展。一是自主CPU性能不断提高,超过国际主流CPU的低端产品,正在向中高端逼近。二是基于自主CPU形成了包括上千家企业的产业链,自主可控的信息产业体系正在形成。三是在武器装备、党政办公、能源、交通等领域得到了大量应用,在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安全的领域使用自主CPU已经成为共识。龙芯CPU在包括北斗卫星在内的十几种国家重器,以及以党政办公为代表的信息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为国家安全提供了基本支撑。在党政军装备和信息系统的应用或应用试点中,以CPU和操作系统为代表的自主基础软硬件从不成熟到成熟,自主基础软硬件产业链从组合发散到组合收敛,基于自主基础软硬件的党政军信息系统从基本可用、到可用、到好用。

  但国外垄断企业在CPU方面已经形成很强的垄断,国内力量总体上还比较薄弱。美国制裁中兴必将使我国自主CPU加大在党政军应用部署进度,加快向能源、交通、金融、电信等行业应用的推广,并在此基础上加速面向开放市场,促进我国信息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消除国家安全隐患。

  新华网:长远看我国核心技术应如何发展?此次事件后走势又会是如何?

  胡伟武:美国制裁中兴事件告诉我们:要改变目前中国信息产业受制于人的局面,不能只着眼于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目前我国的信息产业主要建立在Wintel(Intel的CPU和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和AA(ARM的CPU和谷歌的Android操作系统)两大技术平台上。虽然全球计算机的80%左右在中国大陆生产,但由于没有产业主导权,2011年我国信息产业100强企业的利润总和是美国苹果公司的40%。2012年苹果公司和三星公司占了全球手机利润的97%,2016年苹果公司和三星公司占了全球手机利润的94%。

  只有坚持自主研发,基于自主研发的CPU和操作系统建立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体系,才能取得产业的主动权。近期,随着我国自主CPU的研发和应用推广取得持续发展,一些我们想通过自主研发摆脱依赖的CPU和操作系统,纷纷通过技术合作或企业合资的方式让我们对其建立新的依赖。通过引进技术只能在别人掌控的技术体系中做几个产品,不可能形成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对于国外垄断集团在我们不掌握技术时就封锁技术、在我们掌握技术后就通过技术合作阻止自主技术发展的微末伎俩,中国人民已经洞若观火。只有坚持自主研发,建立自己的技术标准,形成自主的产业体系才是中国IT产业摆脱受制于人命运的根本出路。

  美国近日对中兴通讯出口管制,让芯片国产化更为紧迫。目前,中国业界对“自主CPU”尚未有统一标准。作为国内芯片自主研发的代表,龙芯公司创始人胡伟武19日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自主安全创新论坛上对自主可控CPU的“核心三要素”进行了解读,他指出CPU应具备研制单位安全保密、指令系统可持续发展和核心代码自主编写的三大标准才可被认为是自主可控。他也同时坦承,CPU是一个巨复杂系统,中国掌握CPU设计的核心技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近期,随着我国自主CPU的研发和应用推广取得持续发展,自主研发的技术路线和引进技术的技术路线展开斗争。一些我们想通过自主研发摆脱依赖的CPU和操作系统,纷纷通过技术合作或企业合资的方式让我们对其建立新的依赖。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说,各种技术路径都是应当鼓励的。但引进技术的CPU纷纷通过各种方式,打上“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标签,意图鱼目混珠,进入涉及国家安全的以武器装备和党政办公为代表的信息化应用,对我国的国家安全形成新的威胁。根据在党政军研制和推广龙芯CPU多年的经验,我认为面向党政军应用的自主CPU应该具备以下三个基本要素。

  1 CPU研制单位是否符合安全保密要求

  CPU企业无境外直接投资,且通过间接方式投资的外方投资者及其一致行动人的出资比例最终不得超过20%。上述要求是《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认定办法》的规定。

  由于CPU的基础性和应用的多样性,在CPU应用过程中,需要CPU企业技术人员直接到应用现场进行技术服务。因此,在党政军装备或信息化系统中应用的CPU,应该参照《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认定办法》对企业性质做出规定。鉴于股东对企业经营信息有基本的知情权,为避免境外投资股东及其指定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知悉、接触国家秘密信息,确保国家秘密安全,提供应用于党政军装备及信息化CPU的企业不应有境外直接投资。同时,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投资,持股比例一般小于20%,因此通过间接方式投资的境外投资比例如果超过20%,境外投资人仍可以通过间接投资的方式知悉、接触相关企业产品在党政军装备和信息化的应用情况。

  2 CPU的指令系统可持续自主发展

  指令系统是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界面,反映了计算机所拥有的基本功能。自主可控CPU的指令系统应该是自主设计,或者得到已有指令系统的长期有效授权且可自行添加新指令。研制自主CPU不是目的,而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构建安全可控信息技术体系”,这就要求CPU的指令系统发展不受制于人。卢锡城院士在《中国信息安全》杂志2018年第3期上发表的《聚焦安全可控——核心信息技术自主可控发展思考》一文中指出,安全可控应包括三个方面内涵,其中一个就是技术发展安全可控。指令系统可以持续自主发展是CPU技术发展安全可控的必要条件。如果得到境外企业指令系统授权,但授权是有期限的,到期后境外企业可以终止授权或漫天要价,则会使我们基于该指令系统辛辛苦苦建立的产业生态付之一旦。如果自己不能随着应用的要求添加指令,则只能亦步亦趋地跟随别人的技术路线,难以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

  3 CPU核的源代码自己编写
  CPU是巨复杂系统,影响其品质的因素非常多,只能在实践中边试错边发展,随时间推进而不断演进。人们喜欢把一个系统分成很多子系统,子系统间的关系比较清晰,但是大脑这样的复杂系统不是树状结构,是网状结构,你可以打开一个猪的大脑,每一个沟沟坎坎看得很清楚,但你不知道它在想什么。CPU也一样,即使看懂了每一行代码,上百万行代码拼起来缺不知道其奥妙。Intel的CPU中最近发现的“熔断”和“幽灵”隐患给我们一个启示,即使设计者对CPU的复杂度引起的安全隐患都难以完全把握,更别说是看别人的设计了。因此,CPU核的源代码一定要坚持自主设计。有一种情况可以认为对引进CPU的源代码“消化吸收”了,那就是基于引进的CPU源代码进行改进后在相同工艺下性能提高一倍以上,如果只是做局部改动,提高性能百分之几十,还不能算。CPU中的其它模块,如内存控制器等,最好也自己写源代码。

  此外,对于机要、保密等核心党政军信息化应用,应该优先选用在境内流片的CPU,在生产过程中加入后门虽然难度较大,但不是不可能。2016年,在DARPA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支持下,美国密歇根大学首次在开源OR1200处理器的制造环节植入模拟恶意电路(即硬件木马),可进行远程控制和实施攻击。此外,可以在生产过程中在芯片的电源网络和地线网络中加入后门,在关键时候把芯片的电源地短路。

  上述三个基本要素,多数人会同意对国家安全是有利的。但很多人会质疑,自主研发的CPU能满足应用要求吗?答案是肯定的。  从“十二五”以来,在党政军装备和信息系统的应用或应用试点中,以CPU和操作系统为代表的自主基础软硬件从不成熟到成熟,自主基础软硬件产业链从组合发散到组合收敛,基于自主基础软硬件的党政军信息系统从基本可用、到可用、到好用。

  如今,龙芯CPU软硬件生态已经跨越了“越用问题越多”的问题发散的阶段,开始快速问题收敛并趋于成熟。龙芯产业化主体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从2015年起持续盈利。满足上述三项要求的申威CPU在高性能计算机领域做到了世界第一。龙芯和申威的实践充分表明,自主基础软硬件完全可以在试点应用中得到锻炼成长,满足以党政军信息化为代表的行业应用需求。那种认为自主研发的CPU满足不了应用需求,需要通过引进技术的观点是错误的。在满足党政军应用需求后,随着其它行业应用的拓展,自主CPU将再次经历一个从问题发散到问题收敛的阶段。如此再有1-2次螺旋上升,自主CPU将可以面向开放市场竞争。

  国内经济最发达、GDP最高的两个省份,都曾经有过通过引进技术发展自主CPU的尝试,最后都失败了。究其原因,就是再好的技术,只有符合中国国情,和具体应用需求相结合才能发展。一支有创业精神、有研发能力的团队是自主CPU发展的内因;政府先引进技术,然后临时拼凑的团队是难以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获胜的。那些引进的所谓国外先进技术,大都是在国际市场上被淘汰的产品,不符合市场发展需求,因此希望打着“自主可控”的旗号,在党政军信息化市场得到应用。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想依靠外国人帮助中国建立安全可靠的信息技术体系是不现实的。有些单位或企业把国外的CPU拿来改换标签,或者稍作改动进行流片,然后在党政军机关展开积极游说,试图打上“自主可控”的标签,其本质是为小集团利益牺牲国家安全利益。改革开放四十年年来,对于国外垄断集团在我们不掌握技术时就封锁技术、在我们掌握技术后就通过技术合作阻止自主技术发展的微末伎俩,中国人民已经洞若观火。古人说“莫现乎隐、莫显乎微”。那些为了小集团利益罔顾国家安全利益的人,那些千方百计贬低自主CPU、为买办CPU路线摇旗呐喊的人,最终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终身败名裂,钉上中国信息产业发展历史的耻辱柱。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