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中华民族复兴

杨峻辉:铭记!66年了,那场震撼世界的战役,影响深远!

作者:钧正平工作室 发布时间:2018-10-15 08:51:30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edbf3dd5b664957334e65f500b583bbc.jpg

  2018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爆发66周年。

  ——题记

1


  1952年的深秋,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45师宋科长趴上图版,在作战地图上格外遒劲地划出一支锋利的箭形队标,直射向597.9高地。

  地堡中敌方机枪在咆哮,子弹如雨点般袭来,战士们前进时,脚下的每一步路都被鲜血染红。

  45师集中了一个炮兵营,都未能摧毁这座地堡。地面上的鲜红越来越多,越来越浓,局势刻不容缓。

  一位年仅十九岁的贵州苗家战士,闷声不响地掂起爆破筒,一猫腰便向地堡曲折跃进攀爬过去。

9cdd156ca33210f5062bd519299b585f.jpg

  战士脚下的这片土地,克拉克称其为“朝鲜战场的凡尔登”,有人形容其为“肉磨子”,而我们一般称其为,上甘岭。

2


  66年前,1952年10月14日,这个当时连地图上都没有标注的地方,爆发了一场举世瞩目的战役。

  第一天,上甘岭就打出了7位志愿军战斗英雄,19万7千发子弹,1万枚手榴弹,300枚手雷。

  秦基伟将军在回忆上甘岭时说:上甘岭之战是我一生中最残酷的战役!

0e59fa20ae49c2176bae93cda7747c50.jpg

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在强大炮火的掩护下,向上甘岭发起猛烈进攻

  如果非要用数字来记载这场战争的惨烈,粗略一数就足够震撼。

  战斗打响快一周时,15军做了粗略的统计:

  “这些投入战斗时最少的有140人,最多的达210多人的连队,到20日为止——

  一、二、三连至17日,共剩30余人。二营四连剩30人。五连除连长、指导员外无兵。六连不详,七连无兵,八连11人,九连无兵…”

3e818035d86d29c0b72f5ed094dda58e.jpg

上甘岭战役激烈战斗的场面

  两座高地表面工事全部被毁,山头被削低2米,山石炸成粉末,人走在上面如陷沼泽。阵地上,随手抓一把土,数出32颗弹片,一面不到2平米的红旗上有381个弹孔,一截一米不到的树干上,嵌进了一百多个弹头和弹片……

  战后,不论从哪一方的战果统计来看,这片3.7平方公里的山地,早已被鲜血浸透了。

3


  整个上甘岭战役中,天上没有出现过一架我们的飞机,我们的坦克也没有参战的记录,我们的炮火最多的时候,也不过是敌人的四分之一。

  整个战役联合国军投入部队6万余人,105毫米以上口径火炮300余门,坦克170余辆,飞机约100架,在这两个山头上共倾泻炮弹190万发,航空炸弹5000余枚;而我们只有40多万发炮弹,大部分都是后期才用上的。

cc25b32b0eb2b4652764b3f927d2d8eb.jpg

美军在朝鲜战场使用的炮弹弹壳。

  当年的美国随军记者贝文·亚历山大写道:“(中国)部队进攻时,通常主要依靠轻兵器、机枪和手榴弹。只有对付最有利的目标时,才肯动用迫击炮。”

  我们没有飞机,没有足够的大炮,甚至没有足够的手雷。敌人可以调动飞机轰炸一个班,而我们手里的苏式反坦克手雷,用来炸碉堡都算奢侈。

9297aecc0016883077774eea145b2391.jpg

志愿军战士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向537.7高地北山之敌进行反击

  不过,当后人总结这这场战役,总会提到一句话:这不仅仅是兵力、武器装备的较量。

4


  若干年后,美军的老兵们在回忆那场战争的时候,仍然会对一些东西感到疑惑不解。比如我们之前说的那位战士。

  他叫龙世昌。行进中左腿被弹片齐膝削断后,他拖着断腿爬到地堡前,将爆破筒往地堡里捅,爆破筒被敌人挡住,他就用胸膛顶住往里压……一声巨响中,这位年轻的战士化作碎片,似飞扬的碎雪,融入土地。

25f7ec53cc5863dd7d9f942d5a122cc5.jpg

  战争中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战斗英雄,有记载的就有38位。135团7连排长孙占元,一条腿被敌人炸断、另一条重伤,爬行指挥的他,打退敌人两次冲锋,最后拉响手榴弹;134团6连排长葛洪臣,用衣襟裹着流出来的肠子,击退了敌人6次进攻,拉响了最后一颗手雷……

  15军战后编撰的《抗美援朝战争史》这样描述:“上甘岭战役中,危急时刻拉响手雷、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敌地堡,堵敌枪眼等,成为普遍现象。”以致各级指挥员不得不下令: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任何人都不能堵敌枪眼和射孔。

3fb43f5a4e18202876d6947b05e67d59.jpg

  鲁迅先生曾说,“一个民族要屹立不倒,要看他的筋骨与脊梁”。

5


  在上甘岭山头被炮弹、炸弹削低2米,岩石被炸成1尺多厚的粉末,表面阵地全部失守的时候,志愿军仍像钉子一样牢牢地扎在阵地,创造了记载史册的坑道战术。

  坑道的苦,通过电影《上甘岭》中也能管窥,然而战争却远比这残酷:

  炮弹如雨般落下,火光声中,泥土飞溅,树木与坚石化为齑粉,每一次巨大的炸裂声都伴随着剧烈的震动,坑道如同波涛汹涌的海面,战士们如同乘坐着小船在大海上颠簸,有的小战士被活活震死。

  坑道里挤满了战斗员、伤员和烈士的遗体。硝烟味、血腥味、屎尿味混合在一起。粮没了、水没了、药也没了……

2e0efc59e09062e1c89c7bf4efe86016.jpg

坚守坑道内的志愿军战士,随时准备出击

6


  “谁能送进坑道一个苹果,就给谁立二等功!”

  从志愿军后方的阵地,到上甘岭的坑道口,近的只有500多米,远的不过1000多米。

  可是,这段距离上,只要出现志愿军的运输员,立马就会被美军的炮火覆盖。

b7502163cd649f88a191349a88da6291.jpg

志愿军模范卫生员、特等功臣陈振安,将石缝里流出来的水一滴滴接下来给伤员喝。

  每走一步,都可能流血牺牲。派去一个班,活着进坑道的只有三分之一,为送一壶水,甚至要付出几条生命。

  军长秦基伟的警卫员王六申请上前线,秦基伟特意让他带一挎包苹果进坑道,但王六在途中就已牺牲。

0e20406bc3e4f2dd8440731ca5a49ad8.jpg

志愿军战士冒着炮火往阵地运送给养

  老兵们在回忆中谈到:通往坑道的路上满地都是被炸飞的慰问袋,萝卜、苹果、馒头……当然,还有战士的尸体。

  运输员刘明生向前线运送弹药途中,在一个炮弹坑里捡到一个苹果,带上597.9高地坑道。一个苹果在坑道里8个人传了一圈,又完整地回到连长手里……

7


  有人问?

  为什么经过如此强大的炮火覆盖,坚石都化作齑粉,却还有志愿军战士存活?

  为什么在运输供给线被封锁后,志愿军战士断水断粮中仍坚持战斗?

  为什么敌人刚占领阵地,志愿军战士就踏过尸体疯狂冲锋,气势恢宏?

55e3dc24a78cac8d1596ffc5d3bd680b.jpg

志愿军战士准备爆破敌军据点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战士们知道,五圣山是朝鲜中部平原的天然屏障。而上甘岭,正是五圣山的命脉。

  战士们知道,朝鲜的后方,是鸭绿江。

  战士们知道,鸭绿江的那边,有祖国,有亲人。

0732b1f36edf8210fbb908d055b17b20.jpg

民族复兴网按图

  为了守住上甘岭,他们在干枯地表下,将生命与精神之链,绷到了极限;为了战火不重回鸭绿江边,他们在焦土上,用信念与钢铁碰硬;为了祖国的和平与家人的安康,他们在炮火的洗礼中,用鲜血交换安宁。

  身后,不曾有退路。

8

857bc02771fe5261a7596a456ad88cc7.jpg

战士们激动地欢呼上甘岭战役的胜利

  当一个辉煌了两千年的民族破落后重新找回自己的时候,这种精神的力量是可怕的。

  从1952年10月14日战役发起,到11月25日胜利结束,历时43天的上甘岭战役早已成为中国人团结战斗、英勇顽强、牺牲奉献、战胜困难的精神图腾。

  如果我们将今天的中国看作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厦,那么支撑这大厦的柱桩里,就有以坚守上甘岭的军人为代表的那一代中国人。

 

  秦基伟将军在回忆录中写道:“以后有人说过,美国人真正认识中国人,是从上甘岭开始的。”

  66年前的硝烟早已散去

  但那座高地却永远被敬仰!

  66年前的细节逐渐模糊

  但那群英雄却永远被铭记!

  66年前的场景无法复制

  但那种精神却永远被传承!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