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中华民族复兴

白衣执甲救死扶伤 敬佑生命大爱无疆

作者:记者 发布时间:2020-05-12 08:24:49 来源:解放军报 字体:   |    |  

  编者按

  在第109个国际护士节到来之际,习主席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护士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广大护士义无反顾、逆行出征,白衣执甲、不负重托,英勇无畏冲向国内国外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为打赢中国疫情防控阻击战、保障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出重要贡献。

  在这个温情的日子里,我们走近6位奋战抗疫一线、服务战场救护、守护军人军属健康的军队白衣天使。她们以奉献编织春天的图景,用爱心催开向阳花朵,给患者带来信心与希望。

  今天,让我们一起品读她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

  出镜人物:肖红菊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真情如“红菊”绽放

本报特约记者 罗国金 通讯员 洪建国

  口罩上方,双眼写满倦意,自发热门诊筛查出第1例新冠肺炎患者以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急诊科护士长肖红菊已在岗位上奋战近百天。

  奉献,源自内心的热爱与坚守。

  2003年,肖红菊临危受命,被“加强”到发热门诊,这一干就是17年。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肖红菊所在科室成为该中心抗疫的“第一道关口”。她以岗位为战位,尽心护理患者,精细防控疫情。

  1月21日深夜,一名61岁的老人经检测确诊为新冠肺炎。肖红菊连夜守护,直到次日凌晨老人被安全转诊至定点收治机构。接下来她又带领值班护士,为与患者密切接触人员消毒,完成病房洗消任务。

  经历过抗击非典、埃博拉疫情的特殊战斗,肖红菊深知病毒凶险。她经常叮嘱战友:“发热门诊是防控第一关,守好防线首先要做好自我防护。”

  为高效集约救治,肖红菊带领护士团队探索加快分流速度方法,实现了快查、快筛,累计接诊发热患者8000余人次,始终保持零感染。

  每天科室开诊,肖红菊都冲在前面做接诊、分诊工作。多年练就的专业水准,让她在一次次战斗中游刃有余。

  今年1月23日晚,一名正在进行医学观察的重症病人各项指标突然下滑,生命垂危。肖红菊迅速做好防护后冲进病房,配合医生判明情况,为病人紧急进行气管插管……在医护人员协力抢救下,病人最终转危为安。

  在发热门诊工作,面对着许多情况急、风险高的病例。多年来,经肖红菊抢救、护理过的患者有很多,她常说:“选择了救死扶伤的职业,就要捧出一颗真心。”

  在战友眼中,肖红菊身上有种与生俱来的亲和力。她用真情温暖战友,科学带教培养出一支过硬护理团队。每隔一段时间,她就带领科室护士进行业务讨论,还不时推荐她们到院机关、各科室学习锻炼。

  一路辛勤付出,一路精彩相伴。获评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届“十佳青年”、优秀护士长……每一个荣誉的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正如肖红菊所说:“保持一颗真心,守好一颗静心,怀着一颗恒心,走好如花绽放的人生路。”

  出镜人物:田文艳 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

细心源于天使爱心

白子玄 本报记者 张 放

  “3床战士小王的心理服务要跟上”“8床士官小张是少数民族,要按饮食习惯供应一日三餐”……5月8日一大早,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总护士长田文艳就来到肾脏病内科护理单元,了解6名军人患者的护理情况。虽然他们中入院时间最短的只有3天,但田文艳对每人的情况都心里有数。

  田文艳身材娇小,说话轻言轻语。她的工作任务并不轻松——11个科室的护理工作,每名病患的护理措施、治疗方案,她都要熟记于心。

  一次,一名患者被查出患有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得知病情后,他思想包袱较重,整天闷闷不乐。

  田文艳发现后,经常到病床前看望,耐心与他聊天,还时不时地讲解一些病理知识。手术后,这名患者3天不能下床走动。得知其家人在外打工,不能赶来陪护,田文艳特意调整值班时间,精心护理,小伙子流下感动的眼泪。

  “病房就是家,患者就是家人。”田文艳经常这样告诉身边护士,她也是这么做的。

  每年除夕,她都会带着科室护士包饺子,让不能回家的患者在医院过个暖心年;和患者一起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在病房贴春联,让患者感受到家的温馨。

  多年来,田文艳没能在家度过一个完整的春节假期。一次,一名患者度过“病房春节”后感动不已,出院前夕,她让家人送来一面锦旗,写下自己的心声:心怀战士医德隽,爱暖人间天使情。

  对部队官兵关怀备至,对官兵家属同样如此。无论是到部队巡诊、代职,还是举办健康讲座、在病房服务,田文艳都会为部队战友及家属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

  “她总是乐于伸出援助之手。”在熟悉田文艳的同事、亲友眼中,她的细心源于天使般的爱心。

  出镜人物:李晓琴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敏锐目光洞察细微

本报记者 郭晨 特约记者 陈晓霞

  她的履历平淡无奇——1998年,李晓琴从原第三军医大学护理专业毕业,分配至该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外科,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22年。

  她的经历并不平常——从抗击非典,到汶川抗震救灾,再到多次执行重大传染病防治等卫勤任务,她都没有缺席。从出生3天的婴儿,到年逾八旬的老人,她护理过上万名心脏病术后患者。

  那年,一名6个月大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病情危重,术后一直处于呼吸机依赖状态。“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不放弃。”李晓琴和战友尽心照顾孩子,不分昼夜守护,最终,孩子奇迹般好转。

  “心脏病术后患者病情不稳定,护理工作如履薄冰,护士要更敏锐、更细心、更耐心,做到预见性护理。”性格沉稳的李晓琴,曾多次参与抢救患者。一天夜里,一名患儿脸色突然青紫,李晓琴敏锐地注意到这一情况,立刻拿起床旁的吸痰器给患儿吸痰。因施救及时,患儿很快恢复了正常呼吸。

  多年重症监护室工作的经历,让李晓琴技术上得到磨炼,也练就她临危不惧、胆大心细的过硬心理素质。

  一次执行抗震救灾任务,李晓琴随医疗队紧急奔赴震中灾区。一名伤员获救时,已经多日没有进食进水,脉搏微弱得几乎摸不到,静脉注射难度大。李晓琴主动请战,跪在担架前,凝神屏气,一次注射成功。

  今年除夕夜,该大学支援湖北医疗队紧急出征,已是心外科护士长的李晓琴,因怀孕未能随行。虽然没能去一线,但她心里始终牵挂前方奋战的战友。她将自己抗击埃博拉疫情时积累的经验,整理后用手机发给他们。

  “多年来,她一直是我们的主心骨。”护士李丹红说,虽然这次李晓琴不在身边,但大家带着她传递的力量,拼尽全力完成好任务。

  出镜人物:冯苹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

时刻冲在救治一线

本报记者 赖瑜鸿 特约记者王泽锋通讯员 刘璐

  今年除夕夜,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烧伤外科护士长冯苹,难得在家中与亲人吃顿年夜饭。常年奋战在应急救治一线的她,近几年春节,不是远赴海外执行医疗任务,就是在ICU病房里值守夜班。

  然而,这顿年夜饭冯苹吃得并不安心。因为当晚,她的同事已悄然踏上抗疫征程。除夕当天上午,冯苹得知单位组建医疗队驰援武汉的消息后,主动请缨,要求赶赴一线。院领导考虑到她年前刚参加援藏医疗任务归来,正在休假,决定这次不选派她加入医疗队。直到同事出征前一刻,冯苹仍在给领导发短信:如果抽组下一批医疗队,一定要派我去啊。

  冯苹有20多年临床护理经验。看上去柔弱的她,先后参加过抗击非典等军地重大应急救援救治任务,多次执行部队重大卫勤保障任务,随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执行“和谐使命-2018”任务。

  1999年从复旦大学护理学院毕业后,冯苹入职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成为一名ICU病房护士。高强度的工作磨炼着这名刚出校门的新人。因为踏实肯干、业务能力出色,她很快成为医院骨干。

  2005年,冯苹被调入护理工作繁忙的烧伤科;2012年,她被任命为护士长。后来,她顺利通过考试,成为一名军队文职人员。

  烧伤患者术后恢复极为痛苦,冯苹带领护士通过暖心举动给患者传递正能量,增强他们康复的信心。

  一次,该院收治一名年轻患者,全身烧伤面积达90%,无论翻身还是换药,他都面无表情。

  冯苹了解到,这名患者烧伤前患有轻微抑郁症,她初步判断是伤情加重了抑郁症状。了解到患者平时喜好,冯苹一有空闲就陪他说话,在换药时播放他喜欢的歌曲。半个月后的一天,冯苹像往常一样,边换药边轻轻哼唱歌曲,小伙子开始轻声附和……

  “护理工作没什么诀窍,就是要把每一件琐碎的事情用心做好。”冯苹说。

  一次,一名运动员比赛时出现意外。由于伤及脑部,该患者时常出现暴躁情绪,冯苹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手臂被抓出道道血痕,但她依旧耐心细致为患者完成护理操作。患者病愈出院时对冯苹说:“你是真正的天使。”

  出镜人物:陈艺 南部战区总医院

笑容温暖患者心

张鹏 本报特约通讯员 林铎

  “护士长,谢谢你的照顾,你比我女儿还细心。”阳光洒进病房,一名80多岁的患者深情致谢。

  这位白衣天使名叫陈艺,是南部战区总医院干部病房五科文职护士长。坚守护理岗位23年,她始终用真情呵护患者健康、用笑容温暖病人心田。

  身着“孔雀蓝”,使命担心间。无论是抗击非典,还是阻击新冠肺炎疫情,每一次重大疫情防控任务,陈艺都主动请缨,冲锋在前。

  因为心底的热爱,还在上学时,陈艺就报名到原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实习。毕业后,她如愿成为一名军队白衣天使。

  爱人者,人恒爱之。陈艺在医院眼科当护士时,科室收治了一名6岁患者,得知孩子家庭条件不好,陈艺隔三岔五给孩子送去一些生活用品和小零食。

  陈艺的爱心之举,被一名患者记在心头。他说,陈艺对患者的笑容,仿佛有一种魔力,能帮助病人战胜病魔。后来,这名患者成了她的丈夫。

  入住干部病房五科的患者,大多是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这对医护人员的护理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陈艺带领科室护士细心、耐心护理患者,病房总是充满温馨和暖意。

  一次,一名半侧体肢瘫痪的患者入院治疗,情绪十分低落。陈艺带领科室护士精心护理这名患者,时不时与患者拉拉家常,疏导患者情绪。半年后,患者的病情好转,笑容也重新浮现在脸上。

  几年前,一名老奶奶患病入院治疗,情绪容易激动。陈艺耐心照顾老人,坚持每天陪她聊天。老人出院时,拉着陈艺的手连连感叹:“姑娘,遇上你是我的福气。”

  “用爱心呵护患者,用笑容温暖患者。”今年援鄂抗疫期间,陈艺带领同事昼夜奋战、用心护理,所在团支部有4人火线入党。前不久,她被表彰为“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

  出镜人物:肖澳霜联勤保障部队第981医院

“小身板”蕴藏大能量

文学 本报特约记者 王均波 记者 郭晨

  5月9日中午,联勤保障部队第981医院干部病房,护士们像往常一样精心护理患者。

  “这袋药有点刺激血管,您要是感到不舒服就告诉我,咱们调慢点……”该院护士长肖澳霜温和的声音,让患者心里暖洋洋的。

  个头娇小、爱心满满,身板里总是蕴藏着无限能量——这是肖澳霜给科室同事和病患留下的印象。

  一天,某病房警报突然响起,一名患者突然病情加重,生命垂危。正准备下班的肖澳霜,迅速穿上护理服飞奔回病房。

  情况危急,肖澳霜立刻投入抢救:俯身上前、开放气道,快速诱导气管插管……看着老人转危为安,肖澳霜长舒一口气。

  肖澳霜至今记得自己第一次走进急诊室的场景。目睹急诊科护士争分夺秒与“死神”过招后,她暗下决心,也要成为这样的护士。

  一天下午,科室收治了一名85岁的老年患者。肖澳霜在护理过程中发现,老人四肢无力、面色发红,一测体温是低烧。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四五天后,肖澳霜对老人作出初步评估:营养摄入不足。于是,她及时向值班医生建议:加快给患者补充营养的速度。

  “工作时的肖澳霜就像不知疲惫的马达。”科室同事说,患者的口唇干裂,她用棉球蘸着温水细心擦拭;患者精神萎靡不想吃饭,她哄着他们配合治疗;患者焦虑病情,她主动靠上去悉心安慰……

  肖澳霜还为每名患者建立一份“特殊档案”——5床患者有糖尿病,饮食需要注意;8床患者快过生日了,要准备一份礼物……事无巨细,都被她记录在本子上。

  前不久,13床患者马老的80岁生日到了。在肖澳霜的提议下,科室护士为老人过了一个特别的生日。马老拿着护士们亲手制作的生日贺卡,手捧鲜花,感动得热泪盈眶。

  每当看到患者被护士的真诚所打动,爱笑的肖澳霜都会格外开心:“这就是最好的鼓励!”

  图片制作:方汉、殷欣

  照片提供:江山、任鑫等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