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中华民族复兴

周昭成 徐辉冠:居安思危,重温毛泽东的三次“对谈”

作者:求是 发布时间:2020-07-04 19:22:58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

  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从历史兴替中得出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我们党永葆生机活力的一个重要法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战胜风险挑战中壮大,始终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多次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就是要告诫全党时刻牢记“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习近平总书记数次用“四个不容易”告诫全党:“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执掌政权后做到节俭内敛、敬终如始不容易,承平时期严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重大变革关头顺乎潮流、顺应民心不容易。”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之际,让我们重新回顾党的历史上三次著名“对谈”,感受党那种居安思危、永不懈怠,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的鲜明品格,追寻百年大党生机勃勃的“成功密码”。

  “甲申对”

  1944年3月,郭沫若在重庆《新华日报》发表《甲申三百年祭》,分析李自成失败的原因,是起义军高级将领被胜利冲昏头脑,“庞大的人马都在京城里享乐”,丞相牛金星“大轿门棍,洒金扇上贴内阁字,玉带蓝袍圆领,往来拜客,遍请同乡”,大将刘宗敏沉湎于吴三桂爱姬陈圆圆的温柔乡里。到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李自成不得已亲自出征,仓惶而去,仓惶而败,仓惶而返。大顺政权在北京只存在了40多天。

  毛泽东非常赞赏这篇文章,认为它的内容对已经取得很大胜利的中国共产党有着特殊的意义。他不仅让延安《解放日报》全文转载,还把它作为整风学习的重要文件,要求同志们引以为戒。

  延安整风运动是一次全党范围内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运动,对于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增强党的战斗力,是一次成功的实践,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图为战士们在进行整风学习。新华社发

  1944年4月12日,毛泽东在《学习和时局》的讲演中说道:

  我党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表现了大的骄傲,都是吃了亏的。

  第一次是在1927年上半年。那时北伐军到了武汉,一些同志骄傲起来,自以为了不得,忘记了国民党将要袭击我们。结果犯了陈独秀路线的错误,使这次革命归于失败。

  第二次是在1930年。红军利用蒋冯阎大战的条件,打了一些胜仗,又有一些同志骄傲起来,自以为了不得。结果犯了李立三路线的错误,也使革命力量遭到一些损失。

  第三次是在1931年。红军打破了第三次“围剿”,接着全国人民在日本进攻面前发动了轰轰烈烈的抗日运动,又有一些同志骄傲起来,自以为了不得。结果犯了更严重的路线错误,使辛苦地聚集起来的革命力量损失了百分之九十左右。

  第四次是在1938年。抗战起来了,统一战线建立了,又有一些同志骄傲起来,自以为了不得,结果犯了和陈独秀路线有某些相似的错误。这一次,又使得受这些同志的错误思想影响最大的那些地方的革命工作,遭到了很大的损失。

  全党同志对于这几次骄傲,几次错误,都要引为鉴戒。

  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

  1944年11月21日,毛泽东在给郭沫若的回信中表示:“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

  毛泽东还说:“我虽然兢兢业业,生怕出岔子,但说不定岔子从什么地方跑来;你看到了什么错误缺点,希望随时示知。”

  毛泽东的谦恭态度充分表现了他对历史的敬畏精神。

  “窑洞对”

  1945年7月1日,毛泽东和朱德、周恩来、林伯渠等到机场欢迎由王若飞陪同的6位国民参政员褚辅成、黄炎培、冷遹、傅斯年、左舜生、章伯钧从重庆飞抵延安进行访问和考察。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1945年毛泽东和黄炎培在延安窑洞关于历史周期率的对话,指出这番对话至今对中国共产党都是很好的鞭策和警示,强调要着力解决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性课题,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图为毛泽东与黄炎培在延安机场交谈。

  在此过程中,有一次毛泽东问黄炎培的感想怎样?

  黄炎培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

  毛泽东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同年8月10日,黄炎培在重庆出版了轰动一时的《延安归来》。他在书中写道:“我认为中共朋友最可宝贵的精神,倒是不断地要好,不断地求进步,这种精神充分发挥出来,前途希望是无限的。”

  几年之后,共产党的“延安作风”确实打败了国民党的“西安作风”,中国的希望就在中国共产党身上——黄炎培的所思所言,历史都一一作了验证。

  “赶考对”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率领中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人员,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临行前,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笑着回答,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满怀信心地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他还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京,他们进了北京就变了。我们共产党人进北平,是要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直到实现共产主义。

  1949年3月,毛泽东等率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进入北平。这是同前来迎接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其他民主人士在西苑机场合影。左起:沈钧儒、朱德、董必武、李济深、陈其瑗、郭沫若、黄炎培、毛泽东、林伯渠、马叙伦。新华社发

  在香山期间,毛泽东会见民主党派领导人张澜前嘱咐警卫员:张澜先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了不少贡献,在民主人士中享有很高威望,我们要尊重老先生,你帮我找件好些的衣服换换。

  警卫员在仅有的几件衣服里选了半天,也没找到一件没有补丁的,便“诉苦”说:主席,咱们真是穷秀才进京赶考,一件好衣服都没有。毛泽东说,历来纨绔子弟考不出好成绩,安贫者能成事,嚼得菜根百事可做,我们会考出好成绩!

  《为新中国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主题展览,由“进京‘赶考’”、“进驻香山”、“继续指挥解放全中国”、“新中国筹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5个部分组成,全景式生动呈现中共中央在香山期间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开启中国历史发展新纪元的光辉历程。图为观众在纪念馆内参观展览。 香山革命纪念馆供图

  在香山这个进京的第一个考场,共产党人交出了一张让人民满意的答卷,不仅指挥人民解放军消灭了大部分国民党军队,而且有效防止了进入城市后腐败现象的滋生,进一步筑牢了全党拒腐防变、经受执政考验的思想基础。

  走过千山万水,不忘来时路。回望党近百年的光辉历程,一路筚路蓝缕,栉风沐雨,始终怀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忧患意识。如今,我们党已执政70多年,是一个拥有9000多万名党员、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世界第一大党。

  “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各种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因素无时不有,各种违背初心使命、动摇党的根基的危险无处不在,“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依然复杂严峻。这就要求我们始终保持忧患意识,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

  “我们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 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