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中华民族复兴

以人民为中心,雪域高原笃定前行的成功密码

作者:记者 发布时间:2022-03-29 08:12:19 来源:新华社 字体:   |    |  
——写在西藏百万农奴解放63周年之际

  初春时节,草木蔓发,生机盎然。记者来到西藏自治区措美县当许村,看到村民多吉家的阳光房里,鲜花姹紫嫣红。

  喝着酥油茶,逗弄着小外孙,多吉一脸惬意。“我是农奴的孩子,生在旧社会,长在新中国,比我的父辈要幸福多了。”多吉说,“新时代出生的孩子,一直生活在春天里,更比我们幸福一百倍哦!”

  故事要从1959年讲起。那年的3月28日,西藏人民饱受苦难的历史终于翻到了最后一页,民主改革席卷辽阔的高原,百万农奴翻身解放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此后,西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步步走过民主改革、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等历史进程,在新时代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如今正和全国人民一道奋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上。

  江河奔涌,雪山印证。西藏不断迈向光明前程的背后,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探索和宝贵经验。

  这其中,隐藏着怎样的成功“密码”?

  人民的解放—

  拥抱自由获新生

  82岁的土丹坚参退休后生活在日喀则市。住在宽敞明亮的藏式别墅里,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他说现在很幸福。“家里现在有6口人,全家平均每月有5万多元收入,这样的日子在原来想都不敢想。”

  在土丹坚参的讲述中,我们一起回到了他小时候的那段幽暗岁月。1940年,农奴的孩子土丹坚参在西藏山南出生。9岁丧母,12岁丧父,土丹坚参成了孤儿。为了不再当农奴,交不起人头税的土丹坚参逃往拉萨,白天四处乞讨,晚上就睡在街头。

  在奴隶制近乎绝迹的20世纪中叶,世界上最大的农奴制堡垒却还存留在中国西藏。在当时,占人口不足5%的“三大领主”(官家、贵族和寺院上层僧侣),几乎占有西藏全部财富,而占人口95%的农奴和奴隶却挣扎在死亡线上。

  历史档案记载,1950年西藏人口约100万,其中没有自己住房的就有90多万人。当时的拉萨城区只有2万余人,而露宿街头的贫民和乞丐有1000多人。

  但西藏上层统治集团的一些人企图永远保留封建农奴制。1959年3月,他们在国外反动势力的支持下,公然撕毁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发动武装叛乱。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和西藏人民的愿望,迅速平定了叛乱,并领导西藏各族人民进行民主改革。

  人民民主政权建立,翻身做主的百万农奴欢呼:“贵族的太阳落下去了,我们的太阳升上来了。”

  自此,新世界的光明,扫清了旧社会的阴霾。翻身农奴第一次拥有了土地、牲畜等生产资料,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照亮雪域高原。

  农奴解放的盛况,被在西藏采访的美国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看到,她随后在《西藏农奴站起来》一书中写道:“饥饿将很快结束……西藏人终于获得了自由!”

  “喜马拉雅山再高也有顶,雅鲁藏布江再长也有源,藏族人民再苦也有边,共产党来了苦变甜。”走过内有封建农奴主残酷剥削,外有列强环伺虎视的屈辱年代,穿过“为奴隶、为牛马”的晦暗岁月,西藏人民坚定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对于土丹坚参来说,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后他翻身解放,不仅第一次穿上了新衣服,还被送到了拉萨的学校读书。“穷人真的翻身当家作主了,共产党就是我的恩人”。1980年,土丹坚参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每年国庆节和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土丹坚参都会在自家楼顶上升起崭新的国旗。

  “这辈子亲眼看到西藏的发展变化,尤其是新时代西藏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土丹坚参说,“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西藏才能有美好的今天和更美好的明天。”

  权利的解放—

  民生优先创造幸福新生活

  “拉姆”在藏语中是仙女的意思,是西藏女性最常用的名字之一。但如果在旧西藏用大数据为“拉姆”画像,她可能是这样:文盲,被当作“会说话的工具”,没有基本的温饱,平均寿命不超过35.5岁……

  但对于今天的“拉姆”来说,她可以接受高等教育,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职业,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她能够体面生活,享受公共服务,寿命也大大延长……

  拉萨市曲水县的欧珠旺姆就是这样一位新时代的“拉姆”。2000年起她尝试种植苗木获得成功后,便带领村里的妇女成立合作社一起致富。2006年后欧珠旺姆办起“巾帼夜校”培训班,教授妇女学习法律、文化、卫生健康知识。

  西藏自治区妇联统计数据显示,西藏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比例提高,女性公务员占公务员总数的33.3%,女性共产党员从1960年的1120名增长到2018年的11万名,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中女性在校生比例均保持在50%以上。

  西藏女性命运在新旧社会的天壤之别,刻画出西藏发展进步的年轮,背后是西藏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巨变的缩影——

  旧西藏95%的人口是农奴和奴隶,新时代的西藏现有各级人大代表超过3.5万名、政协委员超过8000名,90%是少数民族。

  旧西藏没有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学校,文盲率高达95%。新时代的西藏实行15年公费教育,建立起涵盖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特殊教育的现代教育体系。

  旧西藏医疗条件落后,人口增长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新时代的西藏人均预期寿命已由和平解放初期的35.5岁增加到72.19岁,人口总数从1959年的100万增加到现在的364万。

  旧西藏乞讨者遍布城乡。新时代的西藏已经全面建立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大保险为主体的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旧西藏被极端的贫困笼罩。新时代的西藏已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

  ……

  权利解放,民生优先。中国共产党将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西藏社会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蒸蒸日上。

  “今天的西藏,已成为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成功缩影,中国民主人权事业进步的生动写照。”阿根廷汉学家、《当代》杂志主编古斯塔沃·伍表示。

  生产力的解放—

  70年跨越千年

  “十四五”期间,西藏规划投资6015亿元,较“十三五”增长58%,重点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基层政权和社会管理能力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等领域,进一步助力西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这背后,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聚焦西藏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为雪域高原高质量发展倾注的大量心血。

  西藏曾是我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起点低、资源要素缺、治理难度大。如果单靠自身力量,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

  为此,中央支持、全国支援成为促进西藏发展的重要方式,优惠政策涉及财税金融、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保护、生态文明等领域。中央财政对西藏转移支付力度逐年加大,在不同时期相继安排一大批关系西藏长远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大工程项目。各援藏单位加大支援西藏发展的力度,1994年至2020年共实施支援建设项目6330个,总投资527亿元。

  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在高原上激荡改天换地的力量。2020年,西藏在岗牺牲的党员干部有60多人,是和平时期牺牲最多的群体之一。1994年至2020年,16位援藏干部将生命永远留在高原上。他们以热血灌溉理想的花朵,燃烧信仰的光芒,在雪域高原铸就精神高地。

  中国共产党在西藏的实践,在自然条件艰苦、发展资源匮乏地区,探索出一条解放发展生产力的新路径:以国家力量为支撑,在特定区域内投注大量稳定发展资源;以人民幸福为标尺,着力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以理想信念为旗帜,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现代化为方向,推动促进西藏高质量发展。

  如今的西藏人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笃定自信。一排排新房上鲜艳的国旗印证,“听党话,跟党走”成为高原人民坚定的信仰。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社会大局更加稳定、经济文化更加繁荣、生态环境更加良好、人民生活更加幸福,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新西藏呈现在世人面前。

  (新华社拉萨3月28日电 记者沈虹冰、罗布次仁、翟永冠;参与采写:王泽昊、陈尚才、白少波、洛卓嘉措)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