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中华民族复兴

钱伟品:改革开放,怎能为他人作嫁衣裳

作者:钱伟品 发布时间:2023-08-07 17:05:53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作者按:中国特色改革开放已经40多年了,有关领导部门理应作出全面深刻的总结,以利更好的发展经济建设社会,早日实现民富国强民族振兴。

  笔者只能将自己历年对农业、工业、教育改革开放的所见所闻选编如下。仅供参考。

  (一)农业篇

  农村留不住人,才是真正的乡愁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建设“宜居美丽乡村”。话简洁、事难办、路遥远。为什么?

  主要原因是当代的农村“留不住人”。当然还有其他的原因。

  你看报刊媒体经常在《新闻》:年富力强的多充当了农民工,剩下是“留守”的妇女、儿童和老人。甚至还有不少空心村。在这样客观事实的农村,究竟如何建设“宜居美丽乡村”?!既值得反思又发人深省。

  人,是第一生产力。凡是离开了人,便是一切成“空谈”。难道仅仅靠“60、38留守部队”和“儿童团”真能建设现代化新农村?!——正是不可思议啊!

  一、广袤农村为啥留不住人?

  1、农业生产的利润太低下啦。改革开放一切皆市场、一切皆商品。唯独粮食和农副产品“国家政府”还“控着”。而且价格只允许1毛1毛的涨。极其低下的物质经济利益,怎能留住人。

  2、日益严重污染的农村生态环境。又怎么不把现在的人“赶跑”呢?低端污染的产业大转移,污染特别严重的产业多“上山下乡”啦。略为好一点的也在城乡“结合部”。原本绿水青山的农村,多变成了“乌烟瘴气、臭气熏天、脏水横溢、连有毒有害也“入地几米”。哪能不把人“熏”跑呢。

  3、愈演愈烈的城乡差别和城市的“诱惑”。将农村广大年轻人多“吸引”走了。目前全国农民工已达2.7亿。年纪大的、年龄小的、文化比较低的,就业难的没有跑,能开路的多跑了。

  4、国家政府一切社会基础设施建设都向城市倾斜。农村怎能不萧条。萧条的农村怎能养住新一代的农民。

  二、没有“中坚力量”的农村城镇化。

  迅速演变成“争田夺地”的强征强拆、大拆大建,房地产。由于“分田到户、小农经济”30多年,集体经济普遍都没有实力。“穷折腾”的城镇化,剩下的留守农民便“穷”上叠加“穷”。收入没增加,却又增添了搬家、装修、物业等费用;一个“穷”包两头拔。城镇化将农民“化”得“说不出话”。

  三、官员为了政绩城镇化,基层政府浑身债。

  一个乡镇背上50-100亿债。靠什么去还。除了算计农民,还能咋。让农民越来越苦呀。

  四、两会代表委员中,究竟有几个是真农民。

  开起会来哇啦啦,他们对现实的农村实际知道个啥。坐着“说话”不腰疼。要建设“宜居美丽乡村”。用什么去建设?靠谁来建设?什么时候建设?怎样建设?统统没有下文啦。只知道整天说“空话”。农民每年收入光吃也已很困难,凭什么去“万众创业”呀?!

  五、建设农村现代化,发动中外私人资本家,农民一定更苦哇。

  现在广大农民工,已经长期以来讨薪难。如果一旦资本家到农村来,农民的日子究竟怎么过呀。干的牛马活,吃的是剩下汤,讨薪还被打。

  六、苏南的华西村和北方的南街村,为啥不学学他们。

  他们集体经济的“农、工、服”三业顶呱呱。没有一个农民外出去打工,只有外地人来做工。他们每家存款几百万或上千万,户户都有小轿车,农村环境好气派。家家生活乐淘淘。我们却在“分田到户”穷折腾。农村的春天究竟什么时候才来临。

  深切悼念——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举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正是我国东南沿海农村,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的时代。随着乡镇企业的崛起,农民明显致富、“三农”欢欣鼓舞。

  1、乡镇企业的诞生

  随着农村“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发展,特别是东南沿海风调雨顺的广大农村,积聚了一定的资金和剩余劳动力。于是,不少乡镇都在谋划创办工业企业。大多数都是从“农副产品深加工”或者“简单农机具生产”开始。一时间,农机具厂、米厂、面粉厂、榨油厂、食品厂、等等小型乡镇企业应运而生。当集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便纷纷办起了一定规模的工业企业。甚至,由乡镇办发展到村也办。一个乡镇都有几百几千家乡镇企业。尤其是江苏省,被誉为“江苏模式”。办不办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农村集体经济贫富的分水岭。并且引起了国家最高层的充分肯定和支持。“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成为举国上下的共识。“乡镇企业”领导管理机关,各级相继成立。

  是万恶的“分田到户”,解散农村集体经济。举国“一刀切”的扼杀了方兴未艾的乡镇企业。把农民又重新打回了“黄土地”。独木桥小农经济至今还不肯承认“方向道路”性错误。

  2、乡镇企业的优势

  第一,迅速致富了农民。我们苏南农村,一般每家4个劳力,2个以上在乡镇企业赚工资,1个以上务农。家家户户“两份”收入:一工资、二种地。尤其是对贫困户还特别照顾去务工的。广大农民兴高采烈。

  第二,壮大了集体经济。“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发展资金哪里来?多是“村办企业”的积累。当时我们苏南的大队(村),个个账上有余款。根本不需要上级财政什么“转移支付”。而且,每年还向乡镇上缴呢。

  第三,改善了农村环境。集体经济基础富裕了,什么道路修不了。托儿所、幼儿园、小商店、电灯电话、厕所绿化、安全用水、等等等等。面貌日新月异。

  第四、提高了农村文明程度。集体有了钱,纷纷实行几个“不要钱”。主要是:上学不要钱,而且是学历越高奖励越大;医疗不要钱,农民享受官员的待遇;养老不要钱,而且每月还发生活费。有的甚至,农民水电气费用统统由集体经济报销。敬请去看看:华西村、南街村、大寨村、等等,与“分田到户”对着干的“明星村”,基本都有几个“不要钱”。

  3、乡镇企业被扼杀

  真真假假“小岗村”的红手印。引发全国农村史无前例“大倒退”。

  分了集体经济的田、出让贱卖了集体乡镇企业。把广大农民重新束缚在一亩或是三分土地上。并且30多年如一日。迫使农民,要么是“农民工漂泊打工讨薪难”;要么是“肚朝黄土背朝天”;要么是“被上楼却挂起来”。

  灭绝乡镇企业的主要理论是:(一)与央企国企争市场、争原料;(二)生产低档产品捣乱市场(可当时并没有假冒伪劣产品);(三)管理难。

  30多年事实证明,乡镇企业被灭绝之日,就是农民吃二遍苦之时。

  4、农村的根本出路在集体经济产业(工业)化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农村没有集体一二三产业的经济基础,一切都无从谈起。

  工业,是农村产业链的中心环节。分田到户、小农经济,必死无疑。

  灭绝乡镇企业,断子绝孙。

  出让贱卖公有资产,汉奸卖国。

  “稳定”压倒民意民声,等于玩火自焚。

  奢靡腐败、不闻民生,必定自绝于人民。

  空心村、留守村、荒芜村、闹鬼村,要奔小康、实现现代化,正是白日做梦、痴心妄想。

  ——亿万农民,深切悼念“乡镇企业”。

  为啥富有的农村不是——小岗村?

  安微小岗村——改革开放的“先锋”村。为啥不仅不富有,而且成为贫困村?

  一、解散集体经济,分田到户搞单干,违反《宪法》颠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

  就凭什么“红手印”一夜回到解放前。将好端端的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砸得稀巴烂。结果是“小农经济独木桥,小风小雨摇了摇”。尽管各级党政机关“空降”村领导,最后仍然未摘贫困帽。

  相反,山西大寨村、江苏华西村、河南南街村、等人民公社或集体经济的农村,他们坚持农村集体经济不动摇,一二三产业齐发展,至今富有得全国闻名,而且成为“天下第一村”。农民的衣食住行、特别是家家户户的存款多得连城里人也“汗颜”。

  铁的事实彰显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无比威力。

  二、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依靠外力”,彻底抛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小岗村的“一把手”不知道“空降”了多少个。其结果都一样——始终改变不了“讨饭”落后的贫困面貌。

  而大寨村、华西村、南街村的领导始终是“土生土长”。知根知底带领全村农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凝心聚力、艰苦奋斗,硬碰硬率先实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代城镇化。

  可惜的是举国上下的所谓“城镇化”,一个也不提“大寨村、华西村、南街村”是榜样。

  三、小农经济无法解决工农产品剪刀差和三大差别,逼迫农民四处去打工。

  一家一户怎么能发展“三业”经济?连幼儿园小朋友都懂的。就是全国党政领导都不知道。结果事实是:小岗村农民“改革开放”成为了居无定所外出的“打工仔”。村里仍然旧面貌。

  大寨村华西村南街村小岗村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理论、思想、发展观,科学正确与否最重要。

  四、集体经济,才是中国农村的金光大道。

  我国前30年为啥“山清水秀、风清气正”?而后30多年又为啥“全面污染天上人间,全社会腐败惊天动地”?甚至流血恶性暴恐事件不断?

  归根结底,正如习总书记指出:“道路最重要”。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农业大国”。没有广大农村的“现代化”,什么现代化全都是空话。因此,农村城镇化现代化,究竟怎么化?——集体经济,才是中国农村的金光大道。

  (二)工业篇

  卖家当经济 不可持续

  改革变成“改制”;改制成为贱卖。靠卖家当算哪门子经济发展?!

  国和家都有相似之处。国和家要发展,除了新增发展能力、当然应该盘活存量资产。一些陈旧无用的存量资产确实应该以买卖盘活。但是,它与“卖家当”有着本质区别。

  无论是国还是家,固定资产和家当总是有限的。都卖光了靠什么去竞争和发展。因此真正发展经济必须重点是“增量”为主;其次是盘活存量为辅。

  看看我国30多年的经济发展:

  从卖稀土、矿产开始,到出让贱卖公有制企业、土地。在中华大地上轮番展开卖家当竞赛,比谁卖得多卖得快。又多又快就是“改革开放”的模范。

  一时间,在“抓大放小”的鼓噪下,地市级以下的所有全民集体公有制企业,几乎一夜之间都“买空卖空”。导致地方政府“开门7件事”运转也困难。便将“土地财政”视为法宝。

  出让土地,更疯狂。不择手段的贱卖。甚至连土地批租的“指标”也买卖。于是乎全国城乡“大拆大建、强征强拆”如火如荼、狂风暴雨、生生不息。

  正是由于公有制企业是“所有权使用权”彻底卖;土地是“使用权”狂出卖。弄得国家和人民“家底”空荡荡。今后后代怎么办?!

  企业和土地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财富、资源和生产资料。生产财富、资源、资料等“生产力”多卖光了,经济发展究竟靠什么可持续?!

  企业是99%贱卖仅剩下23% 。拿23%的企业去发展什么经济?

  土地是“使用权”出卖50-70年。只有所有权而没有使用权,50-70年自己不能使用,“所有权”等于“没有权”。随着13多亿人口粮食安全的必须,18亿亩耕地红线不能破。现在究竟还有多少能出卖。

  正是由于企业和土地已经出卖到“极限”。所以“经济”即徘徊。

  可见——卖家当经济怎能持续!

  正如郭一平所说:只会卖家当的官员,哪个不会做。任何地方拉一个人,都会当官员。这样的中国特色怎了得?!

  所以举国上下尽管高喊经济要“转型升级”。转升了几十年,究竟有多少进步?!只有“天晓得”。

  你看日本国,在中国贱卖矿产资源时,他廉价大量购买中国的精洗煤(一块一块像拳头),宁可填在海里(划定分区做好标记)留作后代用,既填海造地又储藏能源。你看现在的美国,原油跌价,自己减产或停产,拼命购进原油,作储备。这种才是真正的“经济头脑”。

  哪像我国驴踢脑袋的党政官员,“共产党不差钱”,开眼吃老鼠药的只做“亏本”的买卖。在国际原油170多美元1桶时大量进口原油;在每桶47美元时,按兵不动。也许为了自己先富。才如此的出让贱卖肆无忌惮。

  等到国家人民资产出让、贱卖得差不多了;等到自己捞得满足了;便疯狂的“裸官”和外逃。留下一派“全面污染、满目疮痍”给国家和民族后代。

  暴利不清算,社会怎公平?!

  “公平、公正”几乎是世界各种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

  我国后30多年改革开放中,大量公有资产被中外私人资本、权贵和大腕“暴利”。譬如:一个5亿多的国企被当作6千多万“瓜分”;一个几百万的集体乡镇企业,被作为几万“改制”给了私人。全国城乡比比皆是。造成我国有资产“史无前例”的大流失。

  习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必须汲取以往国企改革的教训,不能把国企改革当作谋取暴利的机会。

  可是,30多年至今,被“暴利”的公有资产,仍然没有“清算”,更不用说“追回”了。

  一、万万亿公有资产被中外私人“暴利”,是中华民族最大的不公,也是造成收入分配差距百倍千倍万倍恶行的源头。

  在公有制企业“改制”中,不少原公有制企业负责人和相关官员,都一夜成为百万千万亿万富翁。而千百万工人阶级被迫“下岗”,沦为彻底的无产阶级。直接造成个人资产贫富差距登峰造极。这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大的不公。

  二、公有资产,本质上都是全国人民所有的全民集体财产。  全国的央企国企和全民所有制企业资产,本属于全国人民所有。街道乡镇集体所有制企业资产,本属于人民群众集体所有。将社会主义改革演变成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改制”,让一部分人一夜之间变成了大富翁、而亿万人民群众成为两手空空。这难道是“公平可及、群众受益”吗?!

  三、特别特别巨大的公有资产大流失不追责,国家社会能有公平吗?

  企业所有权和资产的归属,这是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作为一个国家社会,理应依《宪法》严格保护。但是,我国却以“改革开放”的名义,叫中外私人资本和权贵“暴利”了。这是最大的“无法无天”。

  依法治国,对最大的违犯《宪法》不追责,还空谈什么“依法治国”。违《宪》是最大的违法。对违《宪》不依法办事,追究其他的违法还有什么意义吗?

  四、万万亿公有资产被暴利,就是最大的出卖国家民族的核心利益。

  把万万亿、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几十年艰苦奋斗取得的血汗“资产”,出让贱卖给中外私人资本家、或者被权贵等贪腐,而一概“既不清算、又不追回”,是什么性质的大问题?

  对公有资产被暴利,不闻不问置若罔闻,怎么调动亿万人民群众发展经济建设社会的积极性?

  对公有资产被暴利,不清算不追回,凭什么叫全民创造,万众创新?

  对公有资产被暴利,不公平公正处置,哪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态?

  对公有资产被暴利,不依法办事,国家、社会哪来“公信力、凝聚力和号召力”?

  对我国后30多年改革开放中,被暴利的公有资产处置态度——全国人民拭目以待!

  综上所述,中国特色对公有制经济制度的“改制”,难道不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吗?!

  (三)教育篇

  社会主义教育,怎能为他人作嫁衣裳

  中国语言,既博大精深又通俗易懂。

  俗话“为他人作嫁衣裳”,说的就是辛辛苦苦几十年,并没有为了自己“富民强国”;而事实恰恰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今天,笔者说说《为他人作嫁衣裳——教育篇》。

  全世界教育,都是为了民族振兴、国家发展,培养自己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接班人”。

  我国前30年教育——以学为主,一专多能,培养德智体美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办学方向清晰,培养目标明确。历史事实,新中国前30年教育确实培养了一大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接班人。

  现在,不少人已经成为祖国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骨干和领军人物——这是不争的事实。

  而中国特色改革开放40年的教育呢?结果事实是绝然相反的。

  1、优质教育资源,都集中在首都北京,及各省市区所在地大城市。所谓的211、985重点大学几乎多在上述城市。

  2、中国特色教育,多教学脱离国情、理论脱离实际、师生脱离群众。

  3、清华北大带头,三分之一以上的高材生,纷纷留学移民到外国。

  4、中国特色40年,千百万的中国相对优秀的学生多移民国外。国家教育部,至今都不敢公布一个实事求是的中国学生移民的确切数据。

  祖国自己培养的学生,优秀的绝大部分都移民“国外”了。造成改革开放30多年、14亿人口的祖国一个也没有获得“诺贝尔科技奖”。难道中国特色教育不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吗?!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