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中华民族复兴

解放军军衔制、红军士兵委员会及其它

作者:桃花舍主人 发布时间:2024-05-05 11:49:18 来源:桃花舍翁公众号 字体:   |    |  

  ​

  电影《开国将帅授衔1955》在思想性与艺术性方面乏善可陈,不值一提,但其中对毛泽东主席当年言行的演绎,却令人联想到有关的一些问题。

  在这部电影中,毛主席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衔”(也就是实行“军衔制”)表现得“兴高采烈”,显然,编导是想告诉人们毛主席当时完全认可这一做法。但据《毛泽东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第五卷记载:西历1965年4月,毛泽东主席在听取贺龙、罗瑞卿、杨成武有关取消军衔制的工作汇报时说:“过去搞什么将、校、尉那一套,我是不感兴趣的。”(参见本公众号文章 《“走回头路”取消军衔制度——《毛泽东年谱》札记之八 》)由此可以推断,毛主席当年并不认为搞军衔制是人民军队建设的必须之举,实际上他对搞军衔制是心有疑虑的,根本不可能像电影中演绎得那样“兴高采烈”,但或许是国事繁多无暇深入思考军衔制的问题,加上党和军队的许多领导人极力主张搞这个事儿,等等一些复杂的原因,他当时同意了实行军衔制。

  当年搞军衔制有着各种各样的理由,其中最主要的应该是“实现军队的现代化、正规化”。“改开”后恢复军衔制,公开宣传的最主要理由还是这个,同时一些宣传文章中还经常宣讲一些证明军衔制“必要性”的生动故事,比如: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几支部队在行军时发生拥堵,一位师长站出来指挥疏导,但因军装上没有军衔标志,“在几分钟内”没人听从;与外军交往时,因为我们没有军衔,对方总是要询问我方代表“算什么衔,属于哪个等级”,这就“造成了很多的不便”,“给军队干部的外交活动造成了影响”;等等之类。但实际上,这些理由经不得仔细琢磨。且不说什么是有益于人民军队建设的“现代化、正规化”,只说军衔制与“现代化、正规化”之间,恐怕也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至于上述“无军衔标志的师长指挥不动部队”的故事,其实只是在军装上加一个写着职务的胸牌或袖套就能解决的问题(军衔标志在指挥方面的作用也就是如此)。“军队干部的外交活动不便”的故事,则显然是故甚其词的,因为这是几句话的职任介绍的事儿,主要并不在于服装上的军衔标志,就如同两个国家的政府人员交往,没人穿着有“政衔”标志的服装一样。

  实际上,军衔制最本质的作用是明确等级。西历1950年9月,朱德在总干部部管理部全体会议上提出建立军衔制度时曾说:“部队三等九级的等级制必须建立。”西历1965年,中央军委办公会议在《关于取消军衔制度的意见》中认为:军衔制度“不符合我军的优良传统,它是一种资产阶级法权,等级表面化,助长了个人名位思想和等级观念”。上述两种态度截然相反的提法,却不约而同地都把军衔制定性为等级制,只不过前者认为这个等级制是好的,后者认为它不好。

  西历1965年取消军衔制的主要原因是它“不符合我军的优良传统”,这个“优良传统”,是指人民军队建军原则之中的军队民主、官兵平等。这方面,毛泽东主席在三湾改编中创立的士兵委员会制度是一个突出的表现。

  西历1927 年9 月下旬,毛主席在江西永新的三湾村对秋收起义余部进行改编,创立了一系列人民军队建军原则,其中最著名的是支部建在连上制度,但在当时,与它同样重要的还有士兵委员会制度。士兵委员会也是建在连上,它由全连官兵推选士兵代表五至七人组织,设主席一名,其任务和职责是:一,参加部队管理;二,维持部队纪律;三,监督部队的经济;四,作群众运动;五,作士兵政治教育。士兵们可以通过士兵委员会,在政治上取得和军官一样的权利,可以批评官长,监督连队的财务开支,管理伙食,就是军事主官专利的指挥打仗,士兵们也可以通过士兵委员会这一组织表达自己的意见。

  可以看出,士兵委员会制度所针对的就是旧军队的等级制和相伴随的军阀作风、雇佣思想等,要建立官兵平等、民主管理的新型人民军队。经过近三年的实践探索,西历1930年9月红一方面军制定了《红军士兵会章程》,使士兵委员会的职责更为明确,设置更为科学,既充分考虑了军队集中统一的特点,限制了其职权,又在可能的范围内赋予其应有的权能,以突出士兵的主体地位,实现红军内部的高度民主,建立新型的官兵关系。这堪称古今中外迄今为止武装团体建设中独一无二的一项伟大的创举。

  西历1930年10 月后,由于一切“以苏联为师”的思想的影响,李立三为首的中共中央在制定中国工农红军编制、政治、纪律等条例时取消了士兵委员会制度。虽然这之后,士兵委员会制度所体现的政治思想仍然存在,其一些实际做法在以后的红军、八路军、人民解放军中得到沿用和发展,但这个制度的消失,毕竟对人民军队平等、民主的规范发展有不利影响。西历1965年5月,毛泽东主席重返井冈山期间曾说道:“在井冈山时期我们摸索了一套好制度、好作风,现在比较提倡的是艰苦奋斗,得到重视的是支部建在连上,忽视的是士兵委员会。”这反映了他对士兵委员会制度未能延续发展的遗憾和思索。

  毛主席在士兵委员会制度方面的历史探索和现实思考,表明了他对人民军队建设的重视,取消军衔制就是这种重视的表现。但这还不是最根本的。“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可见,建设人民军队只是实现革命目标的手段,

  而这革命目标,就是建立平等的、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在西元1965年取消军衔制、思考士兵委员会制度之后,毛泽东主席所发动的众所周知的运动,是为实现这个革命目标而作的努力。现在看来,他的努力似乎是失败了,革命目标又变成只是“星星之火”了,但不要忘了毛主席所说的那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