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中华民族复兴

孔庆东 :中国最可怕的是满地的奴颜和媚骨

作者:孔庆东 发布时间:2024-07-17 20:24:45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长期写作,特别是晚年频繁的文化战斗,对鲁迅的健康有很大的打击。鲁迅这个人很不注意自己的健康。鲁迅对于生命的态度、对于死亡的态度,一个是拼命做,一个是随便死。他不追求生命的长度,他讲究生命的质量和密度。这个拼命做也不是我们理解的那种当苦工似的特别苦,而是乐在其中的那种苦,看上去很累,但是他乐在心中。

  正因为他的这种生命态度,使他的晚年消耗很大,有了病也不及时治。抽烟、喝酒、吃零食,晚起晚睡不锻炼,所有这些毛病他全都有。还有人开玩笑,要加上一条太太比较年轻,可能这些都不利于鲁迅的身体健康。反正鲁迅最后一天不如一天了,有人推荐他去日本养病,他不去,宋庆龄推荐他到苏联养病,他也不去,他觉得他的位置就在上海。

  鲁迅曾经写过《死火》。《死火》表达出鲁迅的生死观,他说人生两个结局,一个是冻灭,一个是烧完。反正都要死,鲁迅说我选择烧完。与其冻灭,不如烧完。因为冻灭的意思是什么呢?你的能量还没有消耗尽,你的生命结束了。就好像赵本山和小沈阳的小品似的,人都死了,钱没花完,属于冻灭。鲁迅选择烧完,我把我的能量全部奉献出来后,我也死了。所以他选择这种战士的死亡。

  鲁迅于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去世了,死的时候是五十五周岁。五十五岁在我们看来太可惜了,至少再战斗二十年,但是在当时那个寿命并不算低。鲁迅到了四十多岁以后,文化界就已经称他为老人。包括攻击他的人,塑造鲁迅的时候都把他塑造成一个苍然老贼,把他塑造成一个老家伙。鲁迅之死引起了不但是全中国,而且是全世界的震动,还有悲痛。鲁迅当时被看成是中国的高尔基,当时民众曾经申请国民政府以国葬的规格给他下葬,但是国民政府没有批准。政府不理,于是民众自发起来,有三万多人参加,这在当时可以说是万人空巷。棺木上盖着一面旗帜,写着“民族魂”。

  鲁迅去世之后他得到的评价是不计其数的,包括他大部分的敌人,骂他的人和被他骂过的人都给予他非常高的评价。其中毛泽东的评价是影响最大的,他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

  中国最可怕的东西不是没有钱,不是没有工厂,不是没有机关枪,而是没有硬骨头,满地都是奴颜和媚骨。这样的国家是没有救的,幸亏有了一个鲁迅。鲁迅不光是中国的,是整个东亚的,是整个第三世界的,是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毛泽东指出,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毛泽东还说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说他写的东西都是与黑暗战斗的,所以他希望随着黑暗时代的过去,人们应该忘掉他,批判黑暗的东西应该与黑暗一起消逝。也就是说当人们老记得鲁迅的时候,说明这个时代还有黑暗。鲁迅的话这么振聋发聩,一说就说到我们心坎上去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哀。按照鲁迅的思想,好的时代的到来,应该以忘掉鲁迅作为标志。(据《国文国史三十年》)

  鲁迅的精神

  鲁迅的现实精神是跟反对黄金世界联系在一起的。在“五四”时期很多思想家提出了很多美好未来的目标让人们去奋斗。鲁迅也不否认那个黄金世界,但鲁迅执着于现在,他反对空想,不重视彼岸。他也不是说死死地守住此岸,不到彼岸去。他重视的是怎样从此岸到彼岸,他重视的是路。你告诉我这个路怎么走,不要光告诉我明天很美好。

  既然他重视现实,他不重视希望,那么再进一步鲁迅说希望是不存在的。一般人没有希望活不下去,我们多数人怎么度过这黑暗人生啊?我们要互相欺骗。

  孩子学习累了,妈妈说没事,今天累了不要紧,上了大学就好了,上了大学妈就不管你了。上了大学还管你,大二了,还没有女朋友啊?妈都急死了。永远要管你,但是每次用一个下一步的希望来欺骗你。

  鲁迅为什么能够成为最坚强的战士?能够抵御各种诱惑?是因为他没有个人欲望。当然你说完全没有欲望吗?那恐怕也不是事实。我们说基本上他可以克服个人欲望,一旦有一个欲望能够成为他障碍的时侯,他可以毒蛇在手、勇士断腕,我不要这个。当一个人这样想清楚的时候,就没有什么能够战胜你。所以绝望的态度其实就是无欲则刚。

  鲁迅是最坚强的革命战士,恰恰因为他对革命不抱希望。曾经有共产党的人跟他聊,展望将来革命的前景,说革命胜利之后咱们干什么呢?鲁迅说革命胜利之后,我可能穿着一个小红马甲,在上海扫马路。

  他对革命是不抱希望的。他支持革命就因为革命是正义的,革命是解放大多数弱势群体的,让他们都过上好日子,让阿Q、小弟、祥林嫂,让他们过上好日子,我可能恰恰要作出牺牲。

  我现在工作,每个月拿三百块大洋,革命之后可能只拿三十块大洋,但是我乐意。从这个意义上说,鲁迅虽然不是共产党人,但是他比很多共产党人还要讲马列主义,他是共产党人之上的,超人一般的真正的共产党人。(摘自2012年2月9日《广州文摘报》)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