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中华民族复兴

增强在战争意志方面的制胜能力

作者:周一 发布时间:2024-07-22 10:15:08 来源:学习时报 字体:   |    |  

  战争意志,是参战各方重要的精神因素之一,是否具备继续作战的意志,是衡量战争成败、判断交战走势的重要标准。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提出:“解除武装应该包括三个广泛的目标,即军队、国土和敌方意志。”具体来说,就是军队必须被摧毁,国土必须被占领,敌人的抵抗意志必须被击垮。不管战争形态如何演变,保持坚定高昂的战争意志,是提升战争潜力、制胜未来战场的重要途径。
 

  攻者攻其心,守者守其气。战争意志的外在表现,主要集中在军队的作战士气、人民对军事行动的支援热情和社会总体上对战争创伤的忍耐能力等。其实质内涵,则是全国军民关于战争精神因素的总和。克劳塞维茨把物质要素比作“木柄”,“而精神要素是纯钢,是真正的武器,精磨的锋刃”。一旦精神因素出现问题,往往会给作战行动造成极大困难,甚至导致战争意志的减弱直至消亡。
 

  增强己方的战争意志,削弱敌方的战争意志,是制胜的关键所在。“总体战”理论认为,“有了精神团结,人民群众便能向浴血奋战于前线的军队输送新的精神力量……他们也能够始终保持克敌制胜、不屈不挠的信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了推翻“三座大山”,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以各种形式积极投身到反抗侵略、反抗压迫剥削的战争当中。人人尚武,人人向战,举国上下无不具有极强的战争意志,形成了人民战争的磅礴伟力。创新发展人民战争战略战术,需要在战争意志的对抗中掌握主动权、提高战斗力。
 

  塑造人民共同消灭战争的价值认同。战争是激烈的对抗,会造成流血牺牲、经济衰退、环境破坏等诸多不可逆的严重后果。自战争诞生之日起,反对战争、制止战争的呼声就从未停歇。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战争,因其具有独特的人民性本质,从一开始就能够获得广泛的价值认同。毛泽东指出:“我们研究革命战争的规律,出发于我们要求消灭一切战争的志愿,这是区别我们共产党人和一切剥削阶级的界线。”兵以销兵,然后兴兵;战以止战,然后合战。让这种最终消灭战争的最高价值追求深入人心,对于提振战争信心,增强战争意志,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应该注意的是,不同生存地域、政治阵营、生活习惯等所带来的文化差异是根深蒂固的,因此在实施价值观培塑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分类研究,从特异性人民群体的角度分析思考问题,使用“对方听得懂的语言”,而不是进行简单的传达和翻译。这样一来,整个过程才更加容易被接受,行动的一致性才能够得到保证。
 

  重视技术加持下的谋略对抗。谋略始终是筹划战争之本,人类在长期的战争实践中保持了以谋为本、技术增益的一般形式。冷兵器时代,武器装备的技术水平普遍不高,而通过谋略、外交、纵横捭阖等手段实现政治目的、打消敌人的战争意志往往是一种更为高效的方式,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敌人进行软硬杀伤的途径越来越多,效率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大数据、自媒体和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摧毁敌人的抵抗意志有了新的选择。
 

  在未来战争中,通过谋略进行战争意志对抗,不仅拓展了有限支配暴力的概念,也能够充分发挥智能技术、脑科学的颠覆性作用。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战争意志对抗作为在未来战场上一种带有广域、高技术背景的战争行动,除了要充分考虑直接因素,还要扩大信息的获取范围,对部分重要的间接因素诸如经济、文化、舆情等进行通盘研究。虽然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提升了决策的难度和风险,但通过技术加持,可以有效地“避雷”“躲坑”,也是进行未来战争谋略设计的必要过程。
 

  开展信息透明、紧贴实际的政治动员。布疑言于人耳者,使人惑也;置赤心于人腹者,使人信也。毛泽东在谈及抗日战争的政治动员时说:“把战争的政治目的告诉军队和人民。必须使每个士兵每个人民都明白为什么要打仗,打仗和他们有什么关系……方能造成抗日的热潮,使几万万人齐心一致,贡献一切给战争。”这种源于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赤心”之言,无疑对政治动员工作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战争意志的对抗中,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我们在公开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必要的技术手段,将可能对我方的政治动员起到反作用的虚假信息拒之门外。加强自身防护、涤清内部环境,有利于实现内部高度统一的良好认知状态,减少意识形态斗争领域的困难,锻造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