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良:911事件对中美关系和中国未来产生了深远影响
今天是2024年9月11日,911事件发生23周年。本世纪初的911事件,对中国的影响远远超过了遭受911事件打击的美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彻底改变了中美关系的性质,是中美关系恶化和决裂的标志性事件。在此之前,中美两国是两个独立国家之间的关系,虽然在美国眼里中国是一个意识形态不同和对立的国家,但并非是美国的从属国和仆从国。2006年公开出现的“中美国”,也仅仅是经济上中美两国之间剥削关系的形成,但是在政治上并没有形成从属关系。而911事件小布什对全球各国发出威胁后,中国是第1批率先表示站在美国一边的国家,公开抛弃了阿拉伯世界发展中国家,无论当时中国是怎么想的,只是在美国看来,中国已经表示自己成为了美国的附属国和仆从国,开始用从属国和仆从国的标准来看待中国。
美国用从属国和仆从国的标准来看待中国,自然就会把中国超越或者随时会超越美国的独立发展,看作是一种叛逆和罪恶,由此决定了中美关系不可挽回的恶化和最终走向决裂。如果当时中国没有在第一时间表示站在美国一边,或者中国对此事不选边站,那么美国就不会把中国作为从属国和仆从国来看待,也就不会把中国的独立发展看作是叛逆和罪恶,尽管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但是美国不会对中国感到如此不可饶恕的愤怒,中美两国关系不会像现在这样迅速恶化到不可挽回的地步。这就是对帝国主义特别是头号霸权帝国主义进行选边站的必然结果。既然选择了做对方的小兄弟,就要像小兄弟那样对待大哥,否则必然会形成不共戴天的仇恨。人与人之间是如此,国与国之间同样如此。
第二,对未来中国发展产生了比中美关系决裂更加深远的影响,这就是把恐怖主义文化引入了中国,彻底否定和摧毁了中国数千年来的侠义精神和英雄主义文化,从里到外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精神和形象。本来侠义精神和英雄主义文化是中国古代东方文明的核心要素,无论是中国古代的荆轲刺秦王、武松血溅鸳鸯楼,还是后来的同盟会那些从事暗杀的仁人志士,都是中国民间的侠义英雄,都是与911事件中那些为民族解放而舍身取义的阿拉伯英雄具有同样的崇高性质,甚至后者是更加崇高的英雄,因为他们既非是受人所托,也不是报一家私仇,甚至不是为一党之利,而是为了整个阿拉伯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大德大义更加感天动地。
可是这些古往今来人类社会公认的民间英雄,却被美帝国主义抽掉了阶级、国家、民族的性质,妖魔化成为反人类的最邪恶的恐怖主义分子,从而把以往统治阶级眼里的敌人,变成了全人类的敌人,这种敌人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敌人,包括美国历史上也没有过。美国反动统治集团之所以要把阶级和民族的反抗英雄妖魔化为恐怖分子,是因为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帝国主义国家,他们需要一个随意杀戮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的伦理借口,并且还要让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自觉自愿地接受这个被随意杀戮的伦理借口,而恐怖主义就满足了世界各国统治集团这个随意杀戮人民群众的罪恶要求,于是便迅速在全世界散布开来,形成了21世纪人类社会的大屠杀文化——反恐文化,给全世界敢于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阶级压迫的革命人民戴上了一个精神枷锁。
美帝国主义所创造的这种反恐文化恰恰符合了中国精英集团特别是知识精英对屠杀文化的要求,于是中国知识分子和中国媒体便成为全世界宣传反恐文化最积极最狂热的群体,于是从荆轲到武松再到同盟会英雄,所有阶级和民族反抗的仁人志士和侠义英雄,全都变成了十恶不赦的恐怖分子,如此一来,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所有革命造反的民间英雄全都变成了十恶不赦的民间恶魔。特别是美国创造的区别恐怖主义和恐怖分子的标准——是否采用尖端武器杀人,如果是采用尖端武器杀人就是文明暴力,如果身绑炸药或者用菜刀与敌人同归于尽就是恐怖主义——让日本帝国主义抓住这个机会,在他们的宣传媒体和影视作品中,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器落后的所有抗日游击队,统统定性为是恐怖分子,把中国人民喜爱的抗日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变成了“扒铁路,炸桥梁”的恐怖主义之歌。国内极右势力也借此机会把所有反抗者统统定义为是恐怖分子。从而满足了从曾国藩到蔡元培等反动文化精英对大屠杀文化的历史渴求。
中国跟随美帝国主义用反恐文化取代传统侠义文化的历史作用,绝不仅仅是像知识精英所想象的那样会彻底铲除底层人民革命反抗的伦理合法性,同时也会摧毁这个国家对外反抗侵略的民族主义英雄精神,把“用导弹杀人就是文明,用手榴弹杀人就是恐怖主义”的反恐价值观,牢牢植入每个中国人的心中,让中国人从内心里就把所有反抗斗争全都看作是罪恶的恐怖主义,从而彻底铲除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反抗意识,铲除中国数千年来形成的英雄主义精神,为下一步彻底征服和解体中国作好心理上伦理上和文化上的主观准备。所以说,911事件后中国接受美帝国主义的反恐文化,完全是中华民族精神上的自我屠戮,其悲剧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不会过分。
2024年9月11日
张宏良微信号:zhanghongliang107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