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中华民族复兴

剥夺剥夺者的历史逻辑

——从李嘉诚的“世界公民”之路谈起

  先是在“房产食利阶层”与“居住无产者”间制造鸿沟。

  ——土地囤积与价格操纵:在内地通过“捂地慢开发”策略(如深圳某地块蜗牛式开发),人为制造稀缺性推高房价,推动房地产脱离居住属性,异化为资本套利工具。新兴富豪也纷纷效仿,导致中国70%的千万富翁财富与房地产挂钩,形成“不生产却暴富”的食利阶层;

  ——公共资源私有化:通过BOT模式获得30年收费权,拒绝政府合理回购提议,迫使深圳耗资27亿另建免费通道。这类操作将基础设施从公共品转化为私人摇钱树,直接推高民生成本;

  ——阶层的固化:香港楼市因“李嘉诚模式”陷入恶性循环:资本通过炒房获取暴利→房价与租金飙升→实体产业凋敝→青年上升通道收窄。近年香港制造业占比已被极致压缩至个位数,年轻人被迫在金融地产泡沫中内卷。

  不论是“(某地)赚钱(某地)花,一分别想带回家”的民间调侃,还是“掏空六个钱包勉强买房”的艰难事实,都反映了楼市对民生的压制,都反映了房地产对社会和谐的冲击。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屈原跨越千年的哀叹和杜甫跨越千年的愿望,似乎尚未过时,他们的有感而发,似乎都能够穿越时空、穿越历史,成为“现实主义”之作。

  反观李嘉诚,反观李嘉模式,吃祖国喝民族、吃社会喝人民,然后留下一堆烂摊子,自己却拍拍屁股走人。

  “卖港口事件”是对多年积攒下来的各类矛盾的集中反映。

  ——2025巴拿马港口交易,李嘉诚将控制大西洋-太平洋航运节点的港口以228亿美元售予美国贝莱德财团(含洛克希德·马丁子公司),而此前拒绝中资企业更高报价。此举实质是将全球供应链关键节点让渡给地缘政治对手,威胁中国“一带一路”安全;

  ——在2013-2018年期间,李嘉诚从内地撤资超2500亿元转向英国,投资涵盖水电、电信等民生领域。这种“离岸化”操作既规避国内税收监管,又导致本土就业岗位缩减,形成“利润私有化、成本社会化”的剥削结构。

  ——所谓“在商言商”,“商业无国界”的话术,实则反映了李嘉诚等1%精英借助全球化浪潮实现一体化和世界公民化,深度重构了现实利益格局和现实国际秩序,1%的超国家、超民族的利益秩序俨然凌驾于普罗大众的朴素诉求之上。

  当1%企图俘获国家,当1%企图劫持民族。

  前人之训启发人民上进,“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法为公器,锚定底线:从北宋王安石以“青苗法”抑制土地兼并,到近年的中国以《反垄断法》重罚阿里、美团,到今天对李嘉诚集团启动的调查审查,无不呼应法的底层逻辑底线思维。

  ——变为公理,破局重生:从深圳夺回梧桐山隧道到网民追问港口交易,每一次制度破局都在证明:人民大众的觉醒,才是推动历史车轮的力量。

  ——“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

  在由“李嘉诚们”组成的国际1%集团面前,或许只有以99%大众的觉醒、99%大众的联合,才能让“法”与“变”共振,用公正的手段反对私窃的交易,从而“剥夺剥夺者”。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0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