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人民富裕的时代
引文: 毛泽东时代凭票证消费,那的确说明物资短缺,但也同时说明人民是富裕的,说明人们都有钱能够买得起商品。如果人们没钱买商品,商品还用得着凭票供应吗?同时,也说明那时无论是生产,还是企业发展,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如果不是如此,再短缺的商品,也不用票证,用涨价销售的方式就能够解决,而且涨价既不显得物资短缺,也不用发票证,还能增加利润收入。为什么毛泽东时代不那么做呢?
所以,凭票证消费,至少说明二个问题。
一、人民富裕有钱,购买力强,能够消费得起商品。
二、体现了政府和企业的工作和生产是为人民服务的,也体现了公民的消费公平的原则,而不是市场经济下的金钱公平。不为了利润提高物价,这里没有投机和暴利,没有剥削和欺诈。
突然想到了那个凭票证(供应)消费的时代
当我们认识到中国市场的低端和劣质的本质,认识到中国经济要持续发展的障碍是两极分化后,我突然想到了毛泽东时代,想到了那个好多商品都要凭票证供应才能消费的时代。改开精英们宣传说,凭票供应说明物资和商品短缺,社会生产率水平太低。现在看来,这说法很有问题,值得商榷,甚至可以说这种认识是极大的谬误,或者是别有用心的人为反对和否定的目有而编造的谎言。
想想这样的状况:一个国家,共有一百个家庭,这一百个家庭都能买得起自行车,同时满足需求,这是个时间及增加流水线的问题,加大努力,一时也只能造出五十辆出售。因为是计划经济,不能因市场供求关系而变更价格,不能运用价格杠杆调节市场,不能乘机抬高物价提高利润。家家都想要,家家也都买得起,怎么办呢?于是凭票供应对社会贡献大的,这难道不是最好的方法吗?
还有另一种情况:同样一个国家,也共有一百个家庭,都想要自行车,但国家只有生产二十辆的能力,再也生产不出更多的了,因而满足不了人民生活的需要。怎么办呢?因现实是贫富不均,两极分化的,又是市场经济,有价格杠杆,物以稀为贵。于是定了一个市场车价,这样,九十多个家庭都购买不起自行车。市场上也有存货,厂家因为价格高,一个车子的利润甚至可以超过计划经济时定价的十倍不止,因而虽只有二十辆车子,但买出了比计划经济时五十辆还多的利润,多好的事啊,既不觉得短缺,也不用辛苦提高生产。(别不信二十辆能卖出五十辆的利润,想想改革前全国猪肉六毛多一斤,十斤六元,而今天的猪肉一斤二十元左右,其利润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多少倍呢)
以上两种情况、两个时代,那个时代物资短缺,生产率水平低下呢?这不是一目了然的吗?
一个是资本主义,有市场经济,有价格杠杆,可以抬高价钱,让一部分人买不起,人民大众再不够用的商品,商场也不会缺货,物资也不显得短缺。另一个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不允许的暴利,不允许抬高物价,但对于物质需求是每个人同时产生的,国家市场供给必然一时短缺,只能用其它标准评判,比如说看谁对国家贡献大,凭票购买消费,就显得物资短缺。因为是社会主义国家,只允许为人民服务搞生产,不允许以营利为目的搞投机,不允许抬高价格,就只好分配消费,凭票供应。
这里边还有一个问题,什么样的社会是真正的富裕社会,什么样的社会是贫穷的社会。什么是评判这两种社会的科学和客观的标准。当然,我们说的富强,不是个别人富裕和改变,个别人的富裕代表不了国家的富强,就如同今天绝大多数人肯定还比不上民国的蒋介石的财富多,能说今天比那时贫穷吗?
我认为,只有社会购买力的强弱才能评判一个社会是富裕的,还是贫穷的。商品生产出来,社会上买得起、消费得起的人口比例越大,说明社会购买力越强,社会和人民越富裕。当然,这样的社会,也因为购买力强而显得物资短缺。而商品生产出来,需要用价格杠杆来调节市场供求关系,社会上买得起、消费得起的人口比例较低,只有少数人买得起,只能说明贫富分化和社会整体的购买力低下,说明整个社会是贫穷的社会。
因为部分商品凭票供应消费,有人说毛泽东时代是物资短缺的贫穷时代,这是一个极大的谎言。毛泽东不比那些制造了当今市场商品和物资极大丰富的改革者们高明吗?当改革者们用市场经济和价格杠杆使市场货物和商品丰富起来的时候,比他们雄才大略的毛泽东为什么没有这么做呢?是他不知道物以稀国贵的道理,还是想不到“种房子“这种方法吗?不,那个时代是公平的,是为保障人民利益的,是为了保障人民都能够消费得起,而不是为了资本嫌取利润的。所以毛泽东时代用了票证以体现公平的原则,而不用价格剥夺普通百姓的消费权力。
衡量一个社会是富裕,还是贫穷,不是以今天比昨天吃的好、穿的好来进行比较的,而是用整个社会的购买力来看的。商品价格不变却供不应求,说明大多数人购买得起,也说明这个社会是富裕的,是共同富裕。如果说商品积压,价格不停地上涨,说明这个社会是贫富分化的,说明社会购买力低下,说明多数的人民是不富裕的,是贫穷的社会。私有制社会中,即使在饿死人的大饥荒年代里,也从来没有缺少过有钱人的纸醉金迷和挥霍无度,有钱的蒋介石夫人即使在逃亡的路上,还在用绝大多数人喝不起的牛奶洗澡,你能说那是富裕吗?所以说:只要是贫富分化的社会,必然是贫穷的社会,存在两极分化的社会不可能是富裕的社会。
你不要以你今天比昨天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你就是有钱了、富裕了。你别以为你有了自己的汽车、也坐过了飞机,你就比率土之宾,莫非王土的秦始皇还有钱;你别以为你用上了手机,看上了电视,你就比慈嬉老佛爷和蒋委员长还富裕。你其实还是穷人一个。因为这是社会物质和技术发展的成果,总是随时间的延伸而一直进步的。当你有了自己的小车时,你还是贫穷的,有小车只是说明你有十多万、二十万的财产,而今天的蒋介石的资产却是以百亿千亿计的,人家也有车,但那车是价值上百万、上千万的,是把你及你全家都卖了也买不起的车,是普通百姓碰一下就可能引来倾家荡产祸患的东西,相比较下,你富裕了吗?
物资和商品是否真正短缺,和短缺的程度,是不能用商场中商品的丰富甚至积压来反应,不能用市场中货品的供应情况来表现的,尤其是市场经济中,无论什么无法满足人民消费需求的短缺商品,都能在价格杠杆的调节下被掩盖短缺,而在市场中表现出丰富来。而任何新商品的上市,在计划经济,不准涨价的市场中,面对强大的社会购买力,都要有一段市场短缺期。产品总要一件件的生产出来,也不能等到能满足社会所有人消费和购买需要时再上市。就只能先满足部分人的消费,就只好凭票供应。这不是生产率水平高低的问题,也反映不了生产率水平的高低。
说毛泽东时代是一个大家共同贫穷的时代,这真是胡说八道。试问,一个人人、大家都贫穷的时代,商品的供应还需要凭票供应吗,大家都因贫穷,购买不起,商品应该积压才对,怎么还会供不应求需凭票分配消费呢?需要凭票分配消费,不正是因为需求旺盛,能买得起的人多吗?啊,原来凭票供应反应出来的是消费得起的人多啊。这多年,被改革精英忽悠的,不知道什么才是真实的。所以说,毛泽东时代不是大家一起贫穷,而是大家共同富裕啊。
其实,大家都知道,要让市场上商品和物资不短缺,利用市场经济价格杠杆的原理,提高物价就行了。物价一提高,多数人买不起,市场上的商品和物资自然就不短缺了,自然也就显得丰富了。如果毛泽东当年用这一招,让市场上常保持商品不断,就不用凭票供应了,谁还能指责毛泽东时代物资短缺,生产率水平低下呢?毛泽东不懂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吗?以至于让改革教钻了空子,指责他的时代是物资短缺,生产率水平低下,说他不懂经济。他可能是真不懂这些市场经济小巴戏啊(还是不屑这种技俩呢?),因为他只研究让人民富裕的大道。
今天商品是极大的丰富了,但如果商场的商品都是人们的购买力可以承受的,不知市场上的商品和物资是否还那么丰富,听说改革以后,人们已经在春天的故事中富起来了,为什么商场一打折,商品快过期时进行降价处理时,人们会蜂拥而至,趋之若鹭,如同打仗一样疯枪呢?打折不正是扩大消费人群的数量吗,不正是降低人们的消费水平吗?不正是社会购买力低下的贫穷的表现吗?
所以说毛泽东时代,是一个消灭了贫富分化的社会,人民群众的社会购买力是最强的,那是一个共同富裕的时代。而改开时代则是一个贫富分化的多数人贫穷的时代,是一个大步走向贫穷社会的改革。
只有共同富裕的社会才是真正强盛的社会,一切贫富分化的社会都是贫穷的社会。所以邓小平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改革,从一开始就是奔向两极分化的贫穷社会的。是不可能引领中华民族奔向光明未来的。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