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中华民族复兴

张万和:韶山青,太阳红

作者:张万和 发布时间:2016-06-15 11:27:52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坚持毛主席亲自诠释的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亿万人民革命意愿和实践的结晶,它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

《高思在云》正封图.jpg

 

  甲午之冬去韶山瞻仰毛泽东故居。时值冬月,但参观的人川流不息,似有一种朝圣之感。

  韶山,南岳衡山七十二峰最东的余脉,界三湘而远七泽,发岳麓而控东台,史因舜帝南巡奏韶乐、引凤下以得名,今又因出了伟人毛泽东而蜚声。诗云:“四周罗列千官伏,一水回环玉带缠。湖埋南岸重关锁,虎踞龙盘气灏然。”据说乾隆南巡曾言:此乃龙盘虎踞之地,五百年后必出“翻手动乾坤”之人,后人说“翻手”为“毛”,即毛泽东,那预言太神了。在山下毛氏家族展馆里,还倒挂着一张韶山市的地图,说它近似一张中国地图,意言小韶山影响大中国,图似虽有几分,但韶山人的骄荣无以言表。是啊,伟人毛泽东的家在此嘛。

  一、

  我们首先参观了毛泽东故居。它位于韶山村土地冲上屋场,坐南朝北略偏东,背依青山,面临荷塘,茂林修竹萦绕周边,人言风水宝地。

  这是一幢典型的南方农宅建筑,呈“凹”字型,为土木结构,泥砖墙,青瓦顶,总共十三间半,为父亲毛顺生建于民国初年,他既种地又经营米谷,家境殷实。一九二九年春,房屋曾被国民党政府没收,屋内家什多有劫毁,解放后人民政府于一九五○年收归国有,按原貌加固维修并对外开放。现故居内陈列着许多当年的原物:毛主席少年时的卧室、书桌和衣柜,用过的肩担、水桶和锄头,学习用的桐油灯,秘密开展革命活动的房间,以及家人的卧室、用具,堂屋的桌凳、神龛,厨房的水缸、碗柜,农室的耕具、石磨,还有堂间的全家照和器皿等,无不显现着当年的陈迹。这样的故居看似平常,但时属上乘人家。当年的韶山并不富庶,民谣说:“韶山冲来冲连冲,十户人家九户穷;有女莫嫁韶山冲,红薯柴棍度一生。”也许,这是毛泽东决意改变中国的本初之源吧。

  日出韶山。一八九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毛泽东诞生于此,度过童年少年,至一九一○年秋外出求学止,共十七载时光。在读完私塾后,父亲希望他成为一名商人,并安置好学徒事宜,但在进步人士和书刊的影响下,他的世界观发生巨变,执意到东山小学读书,闯世界干大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已成为他的信念,韶山冲已锁不住其凌云志,父亲拗他不过而应允,从此离家进入一个崭新的天地。临走时,他改写一首明志诗留于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他后来考进湖南一师,二十四岁时撰写过《心之力》一文,阐明了杰出思想,抒发爱国宏志,体现英雄气概,被杨昌济老师打了105分。其开篇言道:“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文中提出:“天之力莫大于日,地之力莫大于电,人之力莫大于心”,“心为万力之本”,誓言“翻天覆地,扭转乾坤。”志在天下的毛泽东,襟怀“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之雄心,腹褁“沧海横流安足惧,世事纷纭从君理”之气魄,后来成为职业革命家,在中国大地上掀起波澜壮阔的革命运动,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人民军队和新中国的缔造者,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舵手,全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功高天下,光昭日月。

  在故居斜对面的楠竹圫,我们拜谒了毛泽东父母的合葬墓。它原是荒冢加一幢墓碑,一九八三年修葺时,两侧新立汉白玉石,上刻毛泽东所撰《祭母文》和祭母挽联。联曰:“疾革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长生新学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处寻!”“青风南岸留晖远,秋雨韶山洒泪多。”在较远处,又参观了虎歇坪,一个圣灵传奇的山头,那里是毛泽东祖父毛翼臣夫妇的合葬墓。这两个地方,都留有毛泽东的足迹,两祖坟曾遭军阀挖掘,但因群众掩护未遂。

  在十八罗汉山麓,我们还参观了毛氏宗祠,内有毛泽东家族族谱。宗祠庄重堂皇,砖木结构,分为戏楼、中厅和敦本堂三进。堂中安放祖宗神主牌位,上悬“聪听彝训”巨匾,左右墙分书“忠孝”“廉节”,墙挂毛氏《家训》、《家戒》和《家规》等。少年的毛泽东曾在此与族长说理,为遭诬农民鸣不平,制止富豪打人。青年时又在此创办农民夜校,开展农民运动,夫人杨开慧为负责人并授课。祠堂内的“忠孝”“廉节”大字,深深烙印在他的脑海,难怪其生前忠廉不摸钱,也许这影响了他的品格。

  毛泽东身后,留诸世人的社会财富无法计算,但他家中没有个人财产,一生的收入除法定工资外,别无长物,虽有百万元稿费,但除小量济困或批用外,全部留公。毕生的一切尽献国家与人民,毛家后人也无巧夺暴敛的豪富巨贪。如此清廉的人民领袖,委实令人折服,也许是他无欲则刚廉生威的底气所在。联想到与他风雨同舟、并肩战斗的朱德元帅,四次主动下调工资,一生积蓄三万余元全部缴党费,从中看到开国领袖们何等的高尚!怎不令那些鲸吞国财、榨取民膏的老虎苍蝇们汗颜蒙羞,无地自容!

  二、

  在韶山,我们得知毛泽东的故乡情分外浓郁淳厚。作为韶山之子,他一生曾五回故乡。

  一九二一年农历岁首,二十八岁的毛泽东一回韶山,为父母扫墓,洒泪写下催人断肠的《祭母文》,并撰写两副挽联,念颂母亲文其美(七妹)的懿德风范;同时引导家人投身革命,将弟泽民、泽覃、妹泽建和弟媳王淑兰等领上革命之路。

  一九二五年二月中旬,三十二岁的毛泽东偕夫人杨开慧二回韶山,亲建韶山党支部,播火家园,掀起农民运动。

  一九二七年一月七日,三十四岁的毛泽东三回韶山,考察农民运动,誓言“革命不成功不回韶山”,之后历尽磨难,扭转乾坤,终于建立了新中国。

  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六十六岁的毛泽东首度以主席和游子的双重身份,四回韶山,走村串户搞调研,为庐山会议准备第一手材料,其间写下《七律·到韶山》,倾诉感怀:“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一九六六年六月,七十三岁的毛泽东五回韶山,深居滴水洞,秘住十二天,静思敏虑,擘划文化大革命,关注党和国家的命运。

  一九七六年秋,八十四岁的毛泽东病危之际,执意祈望再回韶山,被许诺病愈后成行方罢,但可惜天不假年,六回夙愿不竟而终。

  在其有生之年,他还数度派子女回乡省亲。毛泽东的故乡情与爱国情浑然一体,虽身为人民领袖,但同众生一样,故乡情结之浓烈一如常人。

  在韶山,我们还得知毛泽东的亲情同样真挚。他与严父的性格志趣有所不同,但充满了敬畏与大爱。他对慈母的勤劳、大度与善良,由衷敬佩,这在他的《祭母文》和挽联中表达得淋漓尽致。

  他与弟弟与堂弟堂妹们情深意笃,引导他(她)们走上革命之路,成为中坚和英雄,包括妻子和儿子在内,一家六人献出宝贵生命,可谓满门忠烈,对其牺牲深感悲痛与自豪。

  他曾有过三次婚姻,应说充满恩爱、幸福与悲壮,也遭遇无奈与不幸。他与杨开慧是志同道合的情侣,在湖南一师诗歌唱和,初恋时坦言心爱“霞姑”,婚后因革命分离天各一方,但心心相印。首次离别时,他曾写下致妻的《贺新郎》:“算人间知己吾与汝”,期许“重比翼,和云翥”,后又写下《虞美人》以抒衷情:“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怎难明,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晓来百念皆灰烬,倦极身无凭。一勾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杨开慧更是忠贞不渝,一九二八年冬月所写,五十余年后发现于板仓老家墙壁的《偶感》,凝聚了她对丈夫的无尽牵念:“天阴起朔风,浓寒入肌骨。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足疾可否痊,寒衣是否备?孤眠谁爱护,是否亦凄苦?书信不可通,欲问无人语。恨无双飞翮,飞去见兹人。兹人不得见,惆怅无已时。”情何以堪!被捕后军阀诱逼她,登报声明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即获自由,但其毅然回答:“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后英勇就义,毙而未死,补射殒命。毛泽东得知爱妻牺牲后,致信杨家:“开慧之死,百身莫赎!”解放后又写下《蝶恋花·答李淑一》,首句便是“我失骄杨君失柳”,并说“女子为革命而丧其元(头),焉得不骄!”

  他与贺子珍的婚姻,曾令人艳羡,从井冈山、长征到延安,风雨同舟,经历过生死考验,后来事出有因,怅然分手,但彼此坦然面对,抱憾自疚而仰慕未泯,绝无恶意的攻讦与怨恨,二人的大度与雅量,合乎人之常情,其事可谅,只是有点无奈,未免令人遗憾与惋叹。

  他与江青的婚姻,尽管因政治因素非议颇多,江青还加戴“白骨精”之华冠,许多实用的解读失真不足为凭。讲良知客观而言,他们一如常人之家,是恩爱有加的真心伴侣。这从延安烽火岁月的共患难,解放后的信任、有加的任用,他为她的题照,同志加夫妻的共处,淳朴清廉的家风,以及诸多当事人的客观实忆中,可以找到铁的确证。尽管江青脾气有点那个,即使他对她有过批评与争吵,但并未超越凡人常家之范畴,难以否定其夫妻关系总体之和谐与恩爱信任。也许江青最后的遗言:“我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最后的自杀遗书:“主席,您的学生和战友跟随您去了!”忠贞可鉴,是其婚姻的最好注脚。

  毛泽东对子女充满了真爱,他经历了失子之痛、伤子之痛和丧子之痛,但从来都隐忍心中,对子女的严格要求一如平民之子,绝不允许闹任何特殊。他曾亲送毛岸英奔赴抗美援朝战场,牺牲后又强压悲痛,与其他烈士一样埋葬在异国他乡,隐将岸英的遗物秘装箱内,存放身边相伴,无人知晓,直至去世后才被发现,情何以堪!

  作为领袖,他忠国爱民;作为父亲,他教子严慈;作为丈夫,他已尽夫责;作为兄长,他呵护有加。可谓亲情殷殷,爱心耿耿,表人之率,垂世之范。

  三、

  在虎歇坪旁,我们参观了滴水洞,即那个神秘的“西方山洞”。其实这里并无洞,只有滴水幽壑。毛氏族谱诗云:“一钩流水一拳山,虎踞龙盘在此间。灵秀聚钟人未识,石桥如锁几重关。”壑边建有一栋青色砖瓦的别墅,叫滴水洞一号楼,内凿防空洞,其与中国政局攸关。

  一九六五年国庆节后,毛泽东离京南巡九个月,于一九六六年六月五回故乡,在此隐居十多天,只有周恩来知其所在,并与之联系。他在此精心运筹文革,试图“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并写下《七律·有所思》抒发心境:“正是神都有事时,又来南国踏芳枝。青松怒向苍天发,败叶纷随碧水驰。一阵风雷惊世界,满街红绿走旌旗。凭栏静听潇潇雨,故国人民有所思。”

  文革是毛泽东最看重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敏感而沉重的话题。毋庸置疑,毛泽东是千古一见的领袖人物,他对共产主义理想坚信不疑,对社会主义道路矢志不渝,期冀“环球同此凉热”,心有宏伟蓝图,践行不遗余力,卓越的贡献无可否认。建国后尤其是晚年,他对党和国家的命运充满忧虑,逝前一年(1975),在写给周恩来的《诉衷肠》中袒露心迹:“当年忠贞为国筹,何曾怕断头?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业未竟,身躯倦,鬓已秋。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据说从不流泪的他,写完后泪流不止,几近哽咽。

  这位高瞻远瞩的伟人,在目睹苏联变修的现实,鉴于中国和平演变的威胁,出于反修防修的考虑,为突破历史兴亡周期律,义无反顾地开展文化大革命,发动群众自下而上地揭露社会的阴暗面,整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批判打着红旗反红旗的修正主义分子,并力将这种思想植根人心,甚至作为“大闹天宫”反复辟的预警预演。在他看来,砸碎旧世界,建设与巩固新世界,就是他的文化大革命的真实意义。平心而论,这一文革的初衷、动因与归宿,在党中央的决议文件和领导人的讲话中都有佐证,即使否定者也不曾否认过。

  但史无借鉴,这场席卷全国的运动遭遇“左”右双重干扰,各种人物粉墨登场,运动的理论与实践存有很大的落差,局势虽然可控但也偏离过轨道,产生诸多非人所愿的问题,诸如转移大方向、斗争扩大化、内战甚至武斗、运动旷日持久等。毛泽东对此并不否认,曾经批评、制止并力挽狂澜,但他认为这并非运动的主流与本质,总体上“基本正确,有所不足”,生前要求做一历史总结,但未能如愿。在他身后,曾有(军报)记者调查三分之一拥护,三分之一反对,三分之一拥护又发对,但遭人否定,后来又做出一个全盘否定的决议,说它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与进步,而是一场祸国殃民的动乱与浩劫。这显然与毛泽东的愿望大相径庭。

  毛泽东生前曾自我评价:他一生干了两件事,一件是把蒋介石赶到台湾岛,把日本人请回老家去了,另一件就是发动文化大革命,并说这两件事没有完,这笔遗产得交给下一代,怎么交?和平交不成就动荡中交,搞不好就得血雨腥风了,后来的事变果然被其不幸言中。在冥思毛泽东预见而未曾亲睹的东欧演变、苏联解体、颜色革命、权力腐败、两极分化、共产主义信念动摇等之后,人们不得不佩服他老人家“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的洞察力,折服他预警并预制和平演变“防火墙”的前瞻性。

  而今注目滴水洞,回眸毛泽东在此擘画文革的历史,让人思绪无尽。文革,曾由党中央所发动,而后又为党中央所否定,经历过这段历史的人们所受到的洗礼与感受是深刻而不同。文革是否是纯粹的革命,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仍有不同的看法。曾经的大辩论未曾彻底统一所有人的思想,曾经的不争论同样未消除客观存在的争论,曾经的决议也并未真正终结实际的争议,一切都在接受实践的检验和时间的考验。

  文革留诸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实在太多,虽然它已成为过往的历史,但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唯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总结,才有利于史鉴的汲取。共产党人是科学、民主与自由的倡导者,笃信真理愈辩愈明,党员和民众自有鉴赏力,百家争鸣胜于鸦雀无声,因为那是自信与力量的表现。古往今来,唯有历史和辩证唯物主义者天下无敌,任何绝对肯定与否定之端,以偏概全之偏,矫枉过正之枉,岂不悖之哲理,违之事实,却之中正!又如何面对一心为国酬、九泉已安魂的人民领袖呢!

  四、

  在引凤山下,我们参观了毛泽东纪念馆。这座八千余平米的庞大建筑,内分十二个展厅,利用声、光、电、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形成图片、实物、文献、艺术品、历史场景的立体结构,展现了毛泽东的革命实践活动。且看:从诞生到辞世,从上海-嘉兴、古田、井冈、瑞金、遵义、延安、西柏坡到北京。从中共建立、北伐战争、农民运动、秋收起义、土地革命、万里长征、八年抗战、人民解放战争到新中国建立。从抗美援朝、三大改造、互助合作运动、人民公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到、卫国戍边与国防建设,从“一穷二白”到独立完整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第六工业国的跃进和世界强国的崛起,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从内政到外交、世界反霸与国际合作,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毛泽东的个人史几近同步的党史、军史与国史,所建树的丰功伟绩与山河同在,并日月同辉。

  然而,综观这个纪念馆,并未如实展现他的全部历史,这有点缺憾。例如,被毛泽东本人最看重的政治遗产之一,作为马列主义创新发展、毛泽东思想精髓的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的学说,制定的社会主义阶段党的基本路线,乃至发动的文化大革命,提出的三个世界划分学说等理论与实践,显然被选择性地讳避了。这当然涉及到对他本人及其思想的评价,针锋相对的意见相左毋庸讳言。

  漫步纪念馆,不禁沉思:共产党人是辩证唯物主义者,声称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而且把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写进党章和宪法,奉为党纲国本,却竟连他的全集都没有出版,反而剔除或否定其本人最看重的核心与精髓,违其本源和旨意加以诠释呢?尽管他功高乔岳,但身后却遭到旷世诽谤与枉评滥比。

  也许他播下龙种,收获是跳蚤,不肖子孙们竟然数典忘祖,瞽目摇舌鼓唇,举世罕见地否定自己的开国领袖。君不见:国内外敌对势力、西方代理人、政界文坛的变色龙、掮客、文痞和各色报复者,以及巧取豪夺、窃国营私的既得利益者们,是怎样沆瀣一气,戴着有色眼镜和巡航导弹,首选党的领袖为主攻的靶的,竟诬蔑他“立国有功,建国有罪”,是当代“秦皇暴君、大独裁者”,乃至“反人类、反人性、反社会的罪魁祸首”。更有甚者,竟以弥天大谎,蛊惑人心,把他领导下的新中国丑化得连解放前的旧中国都不如。这种魑魅魍魉舞蹁跹的狂潮逆流,运兵法攻心斩首,污领袖以诋毁党,摧制度以颠覆政权,与解体前的苏联何其相似乃尔!

  对此,记得军界戴旭曾撰文透析道:“社会上反毛、拥毛现象的背后,其实是大国博弈和民族绞杀之暗流涌动在‘水面’上激起的浪花。”“这些势力喊着‘把毛泽东还原成人’的口号,趁机对毛泽东进行‘星火燎原’式的妖魔化,在神的毛泽东、人的毛泽东之后,以虚构乱编和污言秽语,全力打造一个‘魔’的毛泽东。”可谓一针见血,一语中的。

  尽管非毛者蜀犬吠日,群丑跳梁,云遮雾笼不掩辉,但暴露了其敌视的恶意,攻讦的卑鄙,色龙的善变,不见硝烟却充满血腥,不知蛊惑了多少凡间人!而不设防的麻木,冷漠的放任,故意的怂动,致使伪史悖论横生,黑白正误颠倒,逆流狂潮信马由缰,以至流蜚以为荣,抹黑成时尚,谁说不是一个国度的悲哀,令人扼腕惋叹!恰如哲学家培根所言:“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这不禁使人想起《毛泽东传》作者特里尔所说:“不同的人摸到毛泽东这头大象的不同部分,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还有鲁迅之言;“悲剧将人生的有用价值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敌人是不足惧的,最可怕的是自己营垒里的蛀虫,许多事情都败在他们手里。”以及郁达夫之言:“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在纪念馆内,有幸见到晚年的习仲勋,参观这里留下的两副题词:“坚持毛主席亲自诠释的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亿万人民革命意愿和实践的结晶,它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这是多么耐人寻味,何等中肯尖锐!又看到百岁老人雷洁琼副委员长的题词:“公者千古,私者一时”,切中命门之言,引得一片热议。

  令人记忆犹新的是,历经坎坷的黄克诚大将,晚年身体欠佳,但针对“非毛化”阴风,仍出面捍卫,不解者说他“愚忠”,他却言道:“这不是愚忠,这是捍卫国本”,言之铮铮,掷地有声。还有许多曾参入或主导对毛泽东及其思想加评者们晚年的自我反思,更是发人深省。尤其晚年的王震将军,针对“非毛化”逆流慷慨激昂的陈词,最是振聋发聩:“现在社会上有人污蔑和否定毛主席,你们都不说话。告诉你们,反毛主席的都是婊子养的和杂种野兽!”逝前,他特向中央仗义执言,并向后人留言:“毛主席比我们早看至少五十年”。

  更联想到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开前、后两个三十年互不否定的论述,应是对否定前三十年之否定的拨乱反正,可谓高屋建瓴,空谷足音。进而思索,新的党中央领导的强力反腐,铁腕治贪,打虎拍蝇,谁道不正是毛泽东继续革命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吗?谁能找出他们之间的本质区别?环顾欧洲柏林墙的倒塌,前苏联的解体,各国颜色革命乃至政变,难道不也雄辩地证明毛泽东学说的预应威力吗?历史的实践证明,毛泽东思想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一时不解,千古自喻。

  今天的中国,正处在历史发展新的路口,亟需科学的历史总结与理论实践的创新,正确的结论和光荣的践行,既仰赖时人,又寄望后昆。如此,方能激浊扬清行大道,正本清源开新宇,中国才能走向光明的未来。

  五、

  在毛泽东铜像广场,我们瞻仰了为他百年诞辰新竖立的紫铜雕像。新铜像总高十点一米,背衬韶峰,面朝东南,正视前方,身着中山服,胸戴主席证,手执文稿,巍然挺立,再现了他出席开国大典时的风采,表明他是新中国的缔造者和国家的象征。

  据说雕像运抵途中,曾莫名停宿井冈山,寒冬腊月漫山绽开杜鹃红,竖后揭幕时天上日月同辉,无不反映了人天共仰的膜拜与尊崇。

  我们瞻仰铜像时,恰值冬雨霏霏,但人们全然不顾,井然列队,肃然起敬,虔诚献花,鞠躬拜谒,人群中还不时唱响《东方红》。报载:在我们瞻后不久的毛泽东一百二十一年诞辰日,十几万人齐聚韶山缅怀他老人家,献祭的鲜花成丛,燃放的鞭炮纸屑堆积尺厚。

  虽然在非毛化喧嚣的日子,这里一度冷落过,但不久重新火热起来。大概是人心难违,天意不欺吧,“毛泽东热”已成为中国大地不可逆转的历史现象。据统计,截止目前,已有一百四十个中外国家的一亿多人来韶山瞻仰毛泽东,如此殊荣,举世无双。

  面对雕像,仰望苍穹,公道自在人心。诚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不能太过苛求一个人,一如古语所云:“在古人之后,议古人之失,则易;处古人之位,为古人之事,则难。”毛泽东是开国领袖,第一个喊出“人民万岁”。“为人民服务”是他确立的党的宗旨和思想的最高境界,并身先垂范,人民怎能忘怀于他!

  侧耳聆听韶峰之下,但闻热议纷纷:“毛泽东开天辟地,国至高,民至上,功至高,论至典,品至崇,人至伟,无人企及!”“毛泽东思想无可厚非,中国欲免步后尘成为苏联第二,唯毛泽东思想是举,方纲举目张!”“毛泽东有公敌而无私仇,不是完人却是伟人”。他虽死犹生,如伟岸的丰碑,耸天立地,云掩不蔽、风撼不动、雷打不倒、人诽不垮的永恒!

  尽管毛泽东自言:“地球离了谁都会转的,离了毛泽东,也一样转。”但他是难得一现的千年伟人,其核心领袖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历史形成、人民公认的,深深地植根于皇天后土,烙印在岁月人心,让人懂得什么是不朽!

  六、

  中国出了个伟人毛泽东,他的影响早已超越国度,受到世界的景仰与爱戴。

  仰望韶山,不免想起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所言:“古往今来,最伟大的战略家是毛主席。中国人说他是太阳,我颇认同这个比喻。”俄罗斯总统普京则说:“中国的毛泽东主席,是人类社会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搞的不是‘个人崇拜’,而是‘人民崇拜’,因而他赢得了绝大多数中国人和许多正直善良的外国人由衷的崇拜。……我要强调的是,那些否定毛主席的小人,就连敌人也看不起!我也是追星族,我的偶像是毛泽东。”美国学者施拉姆地说:“一百年之后,毛泽东仍是世界人民最为关注的思想家与军事家”;“毛泽东的一生,是在为全人类的最终命运战斗和操心的一生。他不仅是公平正义的化身,也是不畏强权的斗士。他不仅处处维护中国劳苦大众的利益,也为世界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费尽心血。毛泽东个人出色的战略眼光,让那个时代其他政治领袖黯然失色。”

  虽然,毛泽东与世长辞了,他所开创的事业未竟,后人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但重要的是坚冰已经打破。诚然,历史是波浪式或螺旋式地行进,然而毛泽东思想的重光,社会主义的复兴,定然前途光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也许,这就是自然的法则,民心的定力,历史的明鉴,时代的呼唤!

  韶山依然青,太阳分外红。在山岳面前,顽石抔土何足道;在太阳面前,迷雾阴霾终须散。一如历史学家维特克,在回答马克思女儿燕妮提问时,所答四言:“上天让谁灭亡,总是先让他膨胀;时间是生命,最终会淘去一切沉渣;蜜蜂盗花,结果却使花开茂盛;暗透了,更能看得见星光。”

  作者:张万和,中共山东招远市委原常委兼秘书长、政法委书记、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2014年冬初稿于韶山,2016年春修定稿。)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