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中华民族复兴

请教田纪云: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能否定吗?

作者:康鸿祁 发布时间:2016-06-25 16:38:51 来源:红色文化网 字体:   |    |  

 

811deb892deb890a9b9dfbedc36662d8.jpg

图为1956年1月15日,在北京各界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联欢大会上,工商界代表乐松生向毛主席献报喜信。

 

  近日,澎湃新闻网以《田纪云:建国之后急于消灭个体、私营经济是一个重大失误》为题,转发了《中国人大》杂志社官方微信公众号的一篇文章。据文章的“编者按”提示,该文摘自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近期出版发行的《田纪云文集》。引人瞩目的是,这篇文章继澎湃新闻网转发后,被国内外许多网站在突出位置上予以转载。经过互联网的大范围传播,该文中的观点已在广大网民中引起热议。

  文中说道:

  “建国之后急于消灭个体、私营经济是一个重大失误,必须进行‘补课’”。

  “解放初期,个体私营经济曾经有相当的发展,但随着对私营工商业改造的完成,个体、私营经济所剩无几。”

  很明显,田纪云在这里批判的是上世纪50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从历史的角度看,笔者认为这些观点是错误的。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从1952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以后全面展开的。它的主要内容是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合作化运动实现的,它仅用四五年的时间,基本完成了5亿农民从个体小农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转变。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坚持自愿互利的原则,通过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和国家援助的方法引导他们在自愿的基础上联合起来,走合作化的道路,最后发展到社会主义性质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则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逐步把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所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历史已经毋庸置疑地证明: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举,是从理论和实践上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

  一、它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从1949年到1956年的7年间,我国基本上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宣布了占世界人口1/4的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1956年,在国民经济中,国营经济占32.2%, 合作社经济占54.4%,公私合营经济占7.3%。总之,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公有制(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已占据主导地位。

  二、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被消失或正在消亡。在建国初期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过程中,帝国主义势力、官僚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已被消灭。剩下的剥削阶级,即民族资产阶级和富农阶级,由于失去了赖以剥削他人的制度,也正处在消亡的过程中。工人阶级已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农民已经由个体小生产者转变为合作化的组织起来的农民。

  三、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已经初步奠定。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从根本上调整了我国的生产关系,使之更加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从而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特别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前完成,改变了国民经济结构,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四、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为人民民主政权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的巩固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从此,跟着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成为全社会最为激起昂扬的主旋律。可以说,没有三大改造,就不可能有四项基本原则的确立和巩固,就不可能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就没有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对于这样一场影响深远的社会变革,邓小平同志给予高度评价。他充满感情地说:

  “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搞的成功的,很了不起。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

  1981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

  “一九五二年,党中央按照毛泽东同志的建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个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和土地制度改革在全国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转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国家需要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一定的发展,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也必然出现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这就不能不发生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在资本主义企业和国家的各项经济政策之间,在它们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之间,在它们和本企业职工、全国各族人民之间,利益冲突越来越明显。打击投机倒把、调整和改组工商业、进行“五反”运动、工人监督生产、粮棉统购统销等一系列必要的措施和步骤,必然地把原来落后、混乱、畸形发展、唯利是图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引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历史证明,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

  “在过渡时期中,我们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我们创造了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最后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曾经设想过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对个体农业,我们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创造了从临时互助组和常年互助组,发展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发展到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过渡形式。对于个体手工业的改造,也采取了类似的方法。在改造过程中,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合作经济表现了明显的优越性。到一九五六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大家都知道,田纪云曾经担任过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作为在党内地位很高的老同志,应当坚定地站在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应当具有很强的看齐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应当具备起码组织纪律观念,而不应当发表与党中央的结论背道而驰的言论。对于他公开出书否定党中央历史结论的行为,我作为一个普通共产党员,只能表示痛惜和遗憾。

  在这里还应当特别指出的是,田纪云为了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竟然说:

  “这个尾巴割到什么程度呢?什么开个饭馆、卖个油条稀饭的,卖个大碗茶的,摆个地摊卖点针头线脑的,缝缝补补的,理发、洗澡、修脚的,等等,都改为国营了。这些从业人员,多数都是七老八十的老头老太太,原来靠自己起早贪黑的辛勤劳动还可以养家糊口,一改为国营,这些人就退休了,由国家每月发几十元的养老金,而他们原来干的事,也就没人干了。现在回想起来,我们那个时候确实干了些傻事。”

  这显然是危言耸听!一、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主要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经济而非个体经济。三大改造以后,在国民经济总量中,资本主义经济下降到0.1%,个体经济虽也显著下降,但是仍高达7.1%。田纪云所说的“他们原来干的事,也就没人干了”的萧条景象,即使在中国发生,也是个别的而非普遍的现象。二、前面已经说过,对个体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和国家援助的方法引导他们在自愿的基础上联合起来,走合作化的道路。对于不愿意被合作化的,党和政府允许单干。愿意参加合作化的,他们组织在一起也是股份经济或集体经济而极少国营的。田纪云能否举例说明,有哪些“摆个地摊卖点针头线脑的,缝缝补补的”被国营了呢?三、经过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全国人民一举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从而使他们的人权特别是生存权从根本上得到保障。那些受资本家剥削的工人、无依无靠的个体经营者,再也不用过贫困交加、受人欺凌的日子,再也不必担心老无所养、客死街头。让“七老八十的老头老太太”领到退休金安度晚年,有什么不好呢?难道无休止地让这些老者“起早贪黑的辛勤劳动”就是田纪云的社会理想吗?孟子当年曾描画过儒家的社会理想。其中有一条就是:“七十者衣帛食肉,不负载于道路矣”。可见田纪云根本就没有孝敬老人、赡养老人的观念,连两千年前的思想家都不如,这哪里还有共产党员的气味呢?如果七老八十的老头老太太仍然为养家糊口而起早贪黑、风餐露宿、劳其筋骨,那么人民群众还拥护中国共产党干什么?

  人们不禁要问,田纪云为什么要发表如此惊世骇俗的议论呢?只要稍作回顾,就可以清楚地看到:田纪云自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后,从来没有发表过一句支持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言论,从来都是不遗余力地鼓吹发展壮大私营经济。公平的态度是两种经济都要毫不动摇地发展,但是田纪云为什么有疏有亲、有薄有厚、有远有近、有捧有压呢?可能就是因为他的经济基础变了,这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屁股决定脑袋”罢。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