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马:为何馕饼少了麦香?——食品安全怎能抛给市场!
一个普通的馕,你会想到什么?新疆特色还是酥香的味道?不同地区的馕口感存在差异会引发你的好奇心,让你继续追踪吗?
食物主权今日推送的是一篇有意思的读者来稿。作者不仅观察入微也善于探寻思考,他好奇为何馕在北京与新疆截然不同的口感,一路追踪,最终获得了答案——原来问题出在了原材料的加工过程。然而作者并没有只是将分析停搁在此,结合其他的饮食体验,他进一步指出如果将关系民生的食品、药品主要交托于市场和资本之手,人民的饮食安全难获保障。
通过呈现生动的日常故事,这篇文章呼应了人民食物主权论坛的主张——食物生产和流通体系必须服务于人民的利益、大众健康和生态的可持续性,而不是市场和公司的利润。
正文
馕在新疆的历史悠久,在我国许多史料中都有记载。自治区博物馆陈列的吐鲁番出土的唐朝的馕,说明在两千多年前,吐鲁番人就会做精细美味的馕了。馕,古代称"胡饼"、"炉饼"。我国历史上许多著名诗人在他们的诗篇中还描写过馕。白居易在《寄胡饼与杨万州》这首诗中说:"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出新炉。寄予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以辅兴无。"贾思勰著的《齐民要术》中摘录了"食经"关于做馕的技术资料,可见馕在我国食谱中由来已久。馕是以面粉为主要原料,多为发酵的面,但不放碱而少许放些盐。馕表面光滑,颜色焦黄,且带有光泽,不仅悦目,而且味道香美。馕还具有香、脆酥和久放不变质等特点。它对维族人来说就像北方汉族的馒头一样重要,是维族人民每日必须的主食。相信不少内地人吃过这种食品。
新疆人将这一具有异域特色的食品带到全国各地,很多内地同胞都品尝过这种食品。
我在许多年前在北京甘家口吃过维族人卖的馕,说实话当时的感觉真不如我们汉人的发面饼好吃。第一不香,第二不脆,嚼起来就像棉花糖一样。这次在南疆库尔勒,在饼摊附近老远就闻到扑鼻的香味,不由得勾起了我的食欲。买了一个咬了一口,满口留香,清脆爽口。与北京买的馕截然不同。一口气又买了十个,准备让北京的同志们品尝。到京后,同志们风卷残云,一会就吃光了。连连说“好吃,好吃。”对此,我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外形完全相同的馕,同样由维族人生产,口感完全不同呢?直到不久之后,一位长期在新疆工作的干部告诉我:“他也在北京吃过馕,那滋味实在不怎么地,与新疆的馕有天壤之别。”
我问他:“到底这是这么回事?”
他回答说:“我问过在京的新疆人,他们告诉我说,‘加工工艺与在新疆生产毫无二致,主要是原材料的问题,也就是说是面粉问题。北京的面粉与新疆的截然不同,新疆的面粉有劲,韧性好,口感好。北京的面粉,无论我们怎么努力都做不出新疆馕的口感。’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才搞清楚其中的缘由。一次一个外省市面粉加工厂的同志告诉他:‘该厂为充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将加工小麦的胚芽预先提取,做成小麦胚芽粉出售。’众所周知,小麦胚芽是小麦的精华。失去了小麦胚芽的面粉,自然口感就大打折扣了。供应北京市民的面粉,是否如此,我就不得而知了。”
闻听此言,我大吃一惊。大家知道,虽说是市场经济,但小麦是主粮,直接关系国计民生,其营养要素直接关系国民健康,因此价格是受国家管控的。想不到厂家为摆脱管控,想出了如此主意。随后,在超市我进行了观察,果然发现了小麦胚芽粉特制挂面和小麦胚芽粉特制面粉(见下图)。这些特制面粉和挂面价位要大大高于普通面粉和挂面。例如小麦胚芽粉特制挂面的价位要高于普通挂面的一倍以上。如此,则问题昭然若揭了。即便如此,消费者也应当有知情权,起码厂家应当告诉消费者,此面粉为没有小麦胚芽的面粉;对应的价位也应当下降。
我不由得感叹道,我们的主食和主粮不知有多少让人做了手脚,百姓却毫不知情。
我想到起了饮食类产品自改革开放后质量的大幅下降,例如水果类,五六十年代,直至七十年代,我们买水果都能闻到新鲜的果香。那时,从南方买几个菠萝,一进屋,就能闻到满屋飘香的菠萝味,经久不散。不信,你现在到水果店,能闻到水果飘香吗?改革开放前,谁想改善伙食,炖一只老鸡,肯定是从一楼到四楼都能闻到鸡肉的香味。现在,你炖一锅鸡,能闻到鸡味吗?有一次,我招待一位乡下的小伙子,知道乡下人喜欢吃肉。炖了几种不同的肉,请他品尝,他只吃出了里面有羊肉。其它的肉类一概吃不出来。他大发感慨:“你们城里人吃的肉怎么一点味道都没有,就好像嚼木头一样呢?”这是不是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啊?!
我回答说:“岂止肉没肉味,什么东西味道都变了!你没听说过吗:自从改革开放后:鸡没鸡味,鱼没鱼味,肉没肉味,菜没菜味,连人都没有人味了,不是吗?”
更有直接关系人民生命安全的药品,也是如此。一次,我到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看病,医生告诉我:
“为保证疗效,建议你最好在我们这里或同仁堂取药。”
我问道:“为何?”
他回答“采购时中药产地和厂家炮制工艺不同,药物的疗效自然就不同了。”
他又继续说道:“你若不信,在我们此处药房你闻一下味道,再到别的药房,比较一下,你就明白了。”回家时,我沿路走了几个中药房,相比较这些药房确实没有国医堂药房里,哪一股股浓烈的中药味。
食品和药品直接关系人民的健康,厂家这样做,难道是对人民负责的行为吗?国家有关当局对这些厂家监管不利,它们又负有何种责任呢?在一个一切以经济工作为中心的国度,有关当局监管不力,厂家必然不会顾及社会效益,也不愿承当社会责任,只会全力追求自身的经济效益。我不由感慨,不设规范、任由市场摆布何以能保障人民的食品安全呢?
2016年6月20日于北京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