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阳:谁摧毁了杨改兰一家的生存希望?
杨改兰为什么会杀子再自杀?如此人间惨剧的真正原因何在?贫穷吗?不完全是——比杨改兰一家更穷的人并不罕见。真正的原因杨改兰丧失了生存的希望,而这才是最关键最要害的——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条件恶劣多了,有多少人学了杨改兰?为什么?希望——对未来没有丧失希望。人要生存就必须有希望。没有希望就不能生存。我说过,“希望是人类生存的刚性需求”、“希望就是生命”、“希望是硬道理。希望是人类生存的刚性需求,是最大最根本的人权”、“有生存的权利就必须有希望的权利。人不能说不能写仍能生存,没了希望则不能生存”、“摧毁希望即杀人——既然人没有希望就不能生存,那只要摧毁希望就必定致人于死地。既然必定致人于死地,那摧毁希望当然就是杀人的一种手段。杀人不一定用刀,只要摧毁人的生存希望就行了”
(见附录)
那么是谁摧毁了杨改兰一家的生存希望?看看“公知”如下高论,答案不言而喻:
——“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市场的选择”、“你穷是因为你懒”、“你穷是因为你笨”、“你跟不上时代找不到工作饿死活该”、“你就不配活着!”、“对待刁民不能手软”、“共同富裕是亡国之道”……
——“中国的贫富差距大吗?中国的贫富差距还不够大,只有拉大差距,社会才能进步,和谐社会才能有希望。中国穷人为什么穷,因为他们都有仇富心理”、“中国不应该建成福利社会,否则人们便没有危机感,不好好工作”、“我建议取消所谓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等福利,目的是保持大家的工作热情和能力”、“结果平等是不应该的,机会均等是不可能的,我们应该弘扬一种来自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式公平观念。好比一个大家庭,家长指定老二上大学,老大做苦力供养老二。但由于他们对大家都有‘群体认同感,’就不会认为有什么不公平!”(厉以宁)
——“流氓无产者的卑劣,是建筑在自己的没出息之上的。他知道自己这辈子都竞争不过人家”、“这个国家的人种不好,没有膝盖的人太多”、“牛郎织女、天仙配、追魚、田螺姑娘等好多美丽的民间传说,是穷光蛋做白日梦,浸透了不思自强、怨天尤人、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的流氓无产者的愚昧毒素”、“董永娶不起老婆,总做中国梦白捡七仙女,能睡觉还会织布还能做最高领导女婿,既富又贵。”(陈有西)
——“共同富裕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任何社会,都是多劳多得,对懒惰的人,你要共同富裕可能吗?因此,只有没有脑子的底层平民才会更希望共同富裕。”(杨应高)
——“中国不能搞太多福利”、“市场经济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不可能人人都是富人,社会上总有穷人。不论这个社会有多富,穷人还是难于避免。至少未来五十年里这种状况是很难改变的”、“不是劳动创造财富,而是交换创造了财富”(茅于轼)
——“‘群众’永远是一些没有身份与人格的工具,是一些从来也不要负责、不需要脑子,只需要听从号令、遵守指挥的冲锋队员。‘群众’并非个体的‘人’,就算是在网络这样的公共空间,‘群众’也是作为一股威胁力量,供‘领袖们’驱遣、挥耍、消耗与储存。它(而不是他们)不是一种可以对话、需要对话的理性个体,而是永远只作为一种压力、一股污秽物,一种语言巫术出现。”“毛主义和毛党之下的群众都是一群没有姓名、没有人格、不顾忌任何道德底线与法律的群氓,一群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群氓。”(邓文初)
……
一个杨改兰震惊了全国,如果再来一堆杨改兰,那还得了?——不想生存的人不会遵纪守法。丧失生存希望的人可以做出任何疯狂之举。这次是杨改兰,杀的是自己的孩子和自己,下次呢?谁能保证连自己和孩子的性命都不要的人永远会对别人的性命很在乎?
要避免杨改兰式的悲剧,关键在于给人以生存希望。如何给?
社会中能靠资产性收入生存者总是少数。要确保“绝大多数人的生存权高于一切”,就必须实现“绝大多数人能靠正当劳动体面生存”,就必须建立能容纳绝大多数人劳动的经济。这样的经济只能是实体经济。要确保绝大多数人能靠劳动生存就必须确保实体经济。而私有化市场经济做不到这些——以赢利为目标的私有化市场经济的发展的结果必然是从实体经济转向高利润的以房地产和金融为核心的虚拟经济。而以房地产和金融为核心的虚拟经济能容纳的劳动最少,投机性、赌博性、寄生性最强,跟权力的关系最密切、最黑最腐败,对实体经济的侵蚀和摧残最大。虚拟经济畸形发展的结果必然是国民经济空心化,实体经济萎缩,靠劳动生存前景暗淡,结果:杨改兰式的悲剧不可避免。要避免,出路只有一个:集体富裕,集体经济,社会主义公有制。
附录:
希望是人类生存的刚性需求
1.希望是硬道理,是最大最根本的人权
兽类的生存离不开本能,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希望。兽类行为出于本能,人类行为出于希望。本能用于应对现在,希望用于应对未来。希望即未来。没有希望即没有未来。没有未来意味着只有今天没有明天,意味着生命的结束——“哀莫大于心死”,人一旦丧失希望,要么自弃,要么犯罪;要么自杀,要么杀人,即使不寻死也活不长——林黛玉年纪轻轻衣食无忧,又没有患什么致命的不治之症,怎么说死就死了?丧失了希望。古来老百姓为什么会挺而走险变盗匪杀人越货?“官逼民反”、“逼上梁山”,丧失了安居乐业的希望。欧美一些年轻人并非活不下去,为什么偏要投奔ISIS当人肉炸弹?丧身了溶入所在社会的希望。红军为什么能克服一切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征服雪山草地?坚持了希望。许多人身患绝症为什么能身残志坚积极求生?坚持了希望。即使是文盲、聋哑、残缺、瘫痪也有生存的权利。有生存的权利就必须有希望的权利。人不能说不能写仍能生存,没了希望则不能生存。没有希望而只有本能,人就跟动物没什么区别,就实际已不成其为人。任何正常人都必然因希望而生存,为希望而生存。人类最根本最普遍的人权不在言论自由而在希望。
人类清醒状态下的一切主动行为都是希望驱动:学文化是因为对文化寄有希望;选某专业是因为对该专业寄有希望;申请某工作是因为对该工作寄有希望;住到某地是因为对该地寄有希望;做某事是因为对该事寄有希望;与某人交往是因为对此人寄有希望;做投资是因为对该项目寄有希望;买股票是因为对该股票寄有希望……连找对象都是如此:结为伴侣,是因为对从对方身上获得自己未来生活幸福寄有希望。人们对自己不抱希望的人或事决不会积极,甚至不予理会——你会选择自己不抱希望的专业吗?会向往到自己不抱希望的地方谋生吗?会安心自己不抱希望的职业吗?会没事找事跟自己不抱希望的人交往吗(譬如满街无数熙熙攘攘素不相识的陌路人)?会热衷自己不抱希望的事情吗?会把自己未来生活的幸福寄托在自己不抱希望的人身上吗?
希望是精神,却能支配人的全部物质力量。人的一生其实就是追求希望的一生。人最大的幸福是实现希望;最大的痛苦是丧失希望。希望就是生命。《基督山恩仇记》恩恩怨怨了半天,最后的结论是:“人类的一切智慧都包含在四个字里边:‘等待’和‘希望’”。为了希望,人可以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不惜以身犯险——“闯关东”、飘海过洋,背井离乡、倾家荡产、孤注一掷……人越是处于困境,对希望的需要越迫切:溺水之人可以不顾一切抓取任何可能带来希望的东西,哪怕是一根稻草。癌症病人可以“病急乱投医”,不顾一切尝试任何可能的医药,“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为了希望,人们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做出种种荒唐事:“长生不老药”、“地下宫殿”、修仙炼道、求神拜佛……
希望不仅能支配个人的全部物质力量,而且能支配整个国家全部的物质力量。
战争的根本目标说到底是为了摧毁对方的希望。只要摧毁了对方获胜的希望,战争就赢了——日本鬼子为什么在中国烧杀抢掠、铁壁合围、南京大屠杀、三光政策?摧毁中国人获胜的希望。美国明知杜立特空袭东京的军事效果极其有限,为什么还要高度评价大肆宣扬?保护己方军民获胜的希望。美国明知驼峰航线的空运对中国的抗战需要不过是杯水车薪,为什么还要不惜代价维持航行并大张旗鼓宣传?保住“蒋委员长”的抗战获胜希望。美国为什么明知军事上已无必要还要向日本扔原子弹?彻底摧毁日本人的获胜希望。毛泽东领导中国人坚持持久战、人民战争、游击战、地道战、地雷战、建立抗日根据地、大生产运动、精兵简政、减租减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苏联出兵东北消灭关东军……交战双方倾举国之力不惜一切代价、不惜一切物质财富、不惜一切流血牺牲,说到底都是在用物质的力量换得精神的东西——坚持自己的获胜希望、摧毁敌方的获胜希望。换句话说战争的过程实质是“物质变精神”的过程——为了“获胜希望”这一精神上的东西不惜一切物质代价和流血牺牲,而这一精神上的东西又时时刻刻转化为各种战争的物质力量。一旦精神上获胜即摧毁了敌方的获胜希望,敌方所有的物质力量则顷刻土崩瓦解,不打自垮,就彻底实现了战略上的“精神变物质”:日本丧失了希望,于是无条件投降,几百万军队兵不血刃就放下武器;苏联丧失了希望,于是分崩离析,超级大国能毁灭世界多少次的核武器全部无用武之地。这第一证明没有希望就没有一切;丧失希望就丧失一切。个人丧失希望不能生存,国家丧失希望也不能生存。第二证明希望的精神力量无穷无尽,不但能调动一个人全部的物质力量和物质潜能,而且能调动整个国家的全部物质力量和物质潜能。第三证明希望这一精神上的东西不是一文不值的虚无缥缈空洞抽象,而是能使人们乃至整个国家不惜为之付出一切。
希望是硬道理。希望是人类生存的刚性需求,是最大最根本的人权。
摧毁希望即杀人——既然人没有希望就不能生存,那只要摧毁希望就必定致人于死地。既然必定致人于死地,那摧毁希望当然就是杀人的一种手段。杀人不一定用刀,只要摧毁人的生存希望就行了
摧毁希望即破坏——既然人们清醒状态下的一切主动行为都是希望驱动,那只要摧毁希望就必定摧毁一切。既然必定摧毁一切,那摧毁希望当然就是破坏的一种手段。破坏不一定用强,只要摧毁人们做此事的希望就行了。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靠物质来摧毁”。同样,武器的批判不能代替批判的武器,精神的力量只能用精神消灭。物质的力量只能消灭人的肉体,但不能消灭精神,因为精神可以被其他仍然生存的人继承流传。只有精神的力量才能够消灭精神——鲁迅说:“革命被头挂退的事是很少有的,革命的完结,大概只由于投机者的潜入。也就是内里蛀空。”十四国的武装干涉、希特勒几百万军队的进攻、美国北约的封锁冷战核威慑等一切空前强大的物质力量都拿前苏联无可奈何,而当苏联的社会主义思想被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人道社会主义”和西方国家的“自由化”压垮之后,这个超级大国兵不血刃就土崩瓦解了。这失败,那失败,丧失希望是最大的失败。
既然希望是精神上的东西,那摧毁人的希望也只能通过精神上的手段——物质的力量可以消灭人的肉体,但不能消灭人的希望。人的物质状况不管如何恶劣,只要还坚持希望,就没有失败,就不能算失败——“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坚持希望的人即便“出师未捷身先死”也仍不算失败者,其坚持希望之举本身就能鼓舞其他人的生存意志,可以借其他人的生存而被继承下去,这就给这个世界留下了值得纪念的东西。放弃希望的人即使苟活也是失败者,因为放弃希望意味着此人不会再有何作为。而其他人会寄希望于一个没有希望的人吗?对这个世界来说,从此这个人活着跟死掉没什么区别,有这个人跟没有这个人没什么区别,就象漫漫历史长河中世界上有过某棵草与不曾有过这棵草没什么区别一样。物质的力量只能为摧毁人的希望创造条件,但不能直接摧毁它。真正摧毁人希望的力量从来都是精神上的手段——“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上兵伐谋”、“攻心为上”,“上”就“上”在用“谋”、“心”之类语言软刀子、软暴力所能达到的杀伤效果和破坏效果比用武器之类硬刀子、硬暴力有效得多,彻底得多,方便得多,便宜得多:要杀人,要破坏,要灭国,摧毁希望或误导希望就能做到,用不着大动干戈——用刀杀一个人都意味着犯罪;而用“脑残”、“智障”、“劣等群体”、“垃圾人口”之类“理论”使整整一个群体丧失希望而放弃生存努力呢?不管杀死多少人都可以算做“言论自由”、“言者无罪”,都“合理合法”,杀人不偿命,杀人不见血,杀人不用刀。用炸弹摧毁一座长江大桥、摧毁一条高铁都意味着战争;而用“万吨轮直通重庆”之类的误导希望、借“7.23”动车事故掀起倾向性反高铁的舆论狂潮来摧毁希望之举如得逞呢?那就足以把长江上几乎所有现有桥梁、连同三峡大坝都一扫而光,让中国高铁建设全部停摆;都可以算做“正当讨论”、“学术自由”,都“合理合法”,而且不劳自己动手,不费吹灰之力,不耗分文成本,假借敌方之手就把事办了。用武力消灭前苏联意味着核大战,意味着两败俱伤;而用“自由选举”、“宪政民主”之类倾向性舆论狂潮摧毁人们对社会主义的希望呢?一下子就使这个超级大国土崩瓦解了,而且“合理合法”,一枪不放、兵不血刃,不但不战而屈人之兵,而且不战而灭人之国。
物质手段是硬刀子,精神手段是软刀子。硬刀子能杀人,软刀子更能杀人。硬刀子能摧毁肉体而不能摧毁希望,软刀子则肉体与希望一起摧毁,通过摧毁希望来摧毁肉体。硬刀子杀人于有形,软刀子杀人于无形。硬刀子杀人见血,软刀子杀人不见血。硬刀子杀人是个体作业,只能一个一个杀;软刀子杀人是批生产,整个群体一扫而光。要杀人,要破坏,要灭国,最高级、最致命、最防不胜防的手段是用言论舆论等软刀子摧毁希望。要生存,根本的根本是保护希望,重中之重是保护希望。一个人的生存是如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生存同样如此。
2.寄托希望与凝聚希望
既然希望是人类生存的刚性需求,既然人没有希望就不能生存,那人要生存就必须随时随地拥有希望,缺什么也不能缺希望,没希望就要寻找希望;靠自己力量找不到希望就要寄希望于人;现实世界中找不到希望就要寄希望于虚拟世界(如宗教——人越是无助绝望,越容易寻找虚无的精神寄托)。处境越艰难,寻求希望的心情就越迫切,越不惜代价。谁能给自己带来希望就追随谁,此处看不到希望就会迅速转向别处——只要还想生存,就不会允许出现“希望真空”,就可以为了希望而不顾一切,不惜一切。因此希望可以迅速凝聚,也可以迅速转移。越是情况紧急集散变化越迅速。强者不管有多强,不管曾经凝聚了多少希望,只要被人们认为不能或不愿给人以希望,所凝聚的希望会迅速烟消云散,因凝聚希望而积累的力量也会随着迅速消失。国家靠凝聚希望而存在。一旦人们对国家希望的凝聚被摧毁,国家也就土崩瓦解了。用摧毁希望可以杀人,用摧毁希望的凝聚可以灭国。
——当资本主义国家金融体系丧失了对人们希望的凝聚,就引起了1929年世界经济大萧条。
——当西方“民主政治”丧失了对德国老百姓希望的凝聚,就导致了纳粹党上台。
——当苏共丧失了对老百姓希望的凝聚,就导致了前苏联解体。
(当民主凝聚不了希望,人们就寄希望于独裁;当独裁凝聚不了希望,人们就寄希望于民主。)
为什么人们总爱追随强者(或者说,追随所认为的强者)?与其说是“站在强者一边”,不如说是用“站在强者一边”换取“强者站在自己一边”(用基督徒的话说是“主与我同在”),借强者的光实现自己的希望。这就是说,人们追随它人是有条件的,条件就是获得希望——谁愿意无条件追随别人?更本质地说,追随者认为所追随的人具备两条:第一,能给别人带来希望(或者说,强大);第二,愿给别人带来希望(或者说,仁慈)。反过来说,不能给别人希望或不愿给别人希望的人不会有人追随。
希望是人类精神力量与物质力量的结合部。是“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枢纽。人类的精神力量通过希望转化为物质力量,物质力量通过希望而转化为精神力量。
情人眼里出西施,希望眼里出上帝。人越困难,越会毫不犹豫地追随任何可能给自己带来希望的人。既然人们为了追求希望就可以动员自己的全部力量,可以迸发惊人的物质力量,可以百折不挠,那谁凝聚了别人的希望,谁就等效于获得了别人的全部潜能——力量来自希望。没有希望,有力量也没力量;有了希望,没力量也有力量。谁能凝聚别人的希望谁就强,凝聚得越多越强。凝聚了一个人的希望,就等于使自己的力量加倍;凝聚了一群人的希望,就等于使自己的力量几何级增长。凝聚的希望越多,力量增长越大。凝聚了绝大多数人的希望,就等于获得了无穷的力量和潜能,不是上帝也是上帝了。凝希望则反侧自消,丧希望则宽严皆误。
从希望与“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关系角度看,人们的一切主观努力实际都是为凝聚希望,成败的关键都在于能否持久地最大限度地凝聚希望——经商必须凝聚客户的希望,带兵必须凝聚军民的希望,从政必须凝聚百姓的希望……凝聚了希望,产品就畅销,厂商就兴旺,股票就升值;军队就士气高涨、就容易上下同欲、军民融洽;政治地位就强捍——权力是力量的凝聚,力量是希望的凝聚。希望出权力。谁能凝聚人们的希望,谁就有了权力,不管在职在野都是强者。丧失希望的凝聚,商必破产,兵必溃散,政必垮台——不懂凝聚希望,别玩政治。不善凝聚希望,玩不了政治。
不给别人希望的人,也得不到别人的希望。要别人寄希望于自己,必须给别人希望——肯给别人希望,能给别人希望。不肯给或不能给却要别人寄希望于自己的人只有诈骗和交易。自己都不寄予希望的东西,休想让别人寄予希望。要凝聚别人的希望,首先必须尊重别人的希望。
强者之所以为强,是因为能够凝聚希望——因强而凝聚希望,因凝聚希望而强。即使是独裁者,也必须能凝聚要害岗位亲信铁杆们的希望。丧失希望即丧失人心。不管貌似多么强大,只要不再凝聚希望,就已经走向反面,走向由强变弱,走向孤家寡人,走向众叛亲离。
(摘自“黎阳:希望寄托在毛泽东身上——仅以此文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22周年”2015.12.18.)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