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中华民族复兴

姜春良:毛泽东抗战军事理论影响深远

作者: 姜春良 发布时间:2016-09-27 13:12:12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姜春良:毛泽东抗战军事理论影响深远

4467d2e4082ece057813303c0803b64d.jpg

  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研究员,战略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理学博士姜春良少将6月1日在《参考消息》发表题为《毛泽东抗战军事理论影响深远》的文章,文章认为,毛泽东是第四代战争最早的践行者,他不仅提出了人民战争的理论,并带领中国人民赢得了人民战争的胜利,第一次成功实践了第四代战争的思想。全文内容如下: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毛泽东所创建的人民战争理论,对于弱国战胜强国,取得反侵略战争的最后胜利,有着不可估量的指导作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经验证明人民战争是战胜侵略者的法宝。

  “人民战争”发挥了关键作用

  人民战争是为了谋求阶级解放,反抗外来侵略或维护国家统一,组织、武装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的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战争是群众基础最为广泛的人民战争,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关键作用。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兵民是胜利之本”。军队和人民的团结与进步是战胜强敌的根本条件。在抗日战争中人民群众是进行正义战争的力量源泉,是人民军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靠山。抗日战争中,这方面的事例不胜枚举。

  杨成武上将在回忆录中写道,1945年1月美军驻延安观察组成员艾斯·杜伦上尉来到冀中军区,杨成武安排他到冀中军区九分区的驻地任丘县边关村及皮里村,了解八路军作战情况。1月17日,日军知道有美国人来到了冀中,集中了2000多名日伪军,准备捉拿这个美国人。九分区司令员魏洪亮紧急安排杜伦上尉下到民兵卢四虎家的地道躲避日军的搜捕。边关村被日军包围,杜伦很紧张,担心八路军把他交给日本人。魏洪亮司令说,你想错了,我们进行的是正义的战争,凡是同情和支持我们的都是朋友,共产党八路军光明正大,我们不会做出卖朋友的缺德事儿,有我们在就有你在,我们可以保证你不久就会回到延安的。

  日军不择手段地破坏地道,施放毒气,并逼迫房东卢大娘说出美军藏在哪里,然而卢大娘被日军连着砍去了4个手指也没有说出杜伦的藏匿地点。在地道里,为了不暴露目标,魏洪亮8个多月大的儿子被憋死。魏洪亮忍着悲痛继续指挥作战,与增援的部队一起打退了日军。

  杜伦离开九分区回冀中军区时说,他在地道中藏了一天,目睹了日军的罪行,也看到了冀中抗日军民的力量,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他对杨成武将军说,冀中的地道是万能的,冀中的老百姓是最好的老百姓,中国一定会胜利。

  毛泽东创新发展战争理论

  美国2004年出版的《弹弓与石子——论21世纪的战争》一书专门列有一章“毛泽东与第四代战争的诞生”,作者是美国海军陆战队上校托马斯·海默斯。海默斯告诉读者,他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让人们了解战争如何从短暂的闪击战,演变成今天长达数十年的搏斗。第四代战争是长期战争,而不是所谓高技术、高强度的速决战争,比如,美国用了十多年时间也没有打赢的阿富汗战争。因此第四代战争将以10年,而不是以月或年作为计算单位。

  毛泽东是第四代战争最早的践行者,他不仅提出了人民战争的理论,并带领中国人民赢得了人民战争的胜利,第一次成功实践了第四代战争的思想。海默斯认为,毛泽东对最重要的事实了如指掌,始终避免与具有优势兵力的军阀和政府军正面作战,并争取农民的支持去夺取胜利,围绕这两大基本要点,毛泽东发展了一整套自己的战略方法,这就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16字诀。实践证明毛泽东的战略战术比正规部队的战术行之有效。

  美国1986年出版的著名军事专家彼得·帕雷特主编的《现代战略的缔造者——从马基雅维利到核时代》一书中指出,毛泽东围绕发动一场依靠农民的游击战争的策略和战术,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革命学说。游击队弱于敌人,如果缺乏强有力的、组织良好的民众支持就无法有效地行动,甚至无法生存下去。而政治统帅军事,成了毛泽东关于战争理论建树的一个特征,在这方面他显著有别于传统的西方军事思想,西方将战争与和平、政治与军事相当僵硬地分离开来。

  在美国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毛泽东论游击战》一书中,美国海军陆战队准将塞缪尔·格里菲斯在序言中指出:中日战争最有意义的特点之一,是中国人民组织起来参加广泛的游击战,战争按照毛泽东以及合作者在论游击战争的小册子里定下的格局发展。格里菲斯指出,在美国,我们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使士兵不过问政治,而毛泽东的游击队却恰恰相反,他们竭力保证士兵们有政治修养,在危险情况下也能认清问题。一名经过训练、有纪律的游击队员就会有很强的战斗力。游击队领导在组织、教育、鼓动、宣传工作上花的时间要比他们在作战上花的时间多,因为他们最重要的工作是争取人民。毛泽东恰如其分地把人民比作水,把游击队比作水中的鱼,只要温度合适,鱼虽少,但会茁壮成长,迅速繁殖开来。因此,一切游击队领导人主要关心的,是让水具有并保持适当温度。他说,侵华的日本人,侵略越南的法国人和美国人都失败了,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不懂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是一种政治手段,是政治的继续,侵略者只靠军事手段是赢不了人民支持的人民战争的,所以才被从中国和越南赶了出来。

c01c2bc668800ee3fd327e8595e12fd7.jpg

  总体来说,毛泽东战争理论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认为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所以在政治和军事的关系上,基本思想是政治统帅军事,确立了政治领先原则。毛泽东一方面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一方面又肯定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党指挥枪而绝不容许枪指挥党,毛泽东以党领导军队这种形式确立了政治统帅军事的原则。二、人民战争这个概念在西方最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一书中就有,毛泽东的人民战争与克劳塞维茨的人民战争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把人民战争用作由正规军进行的战争的一种辅助手段,而毛泽东则认为,人民战争本身就是战争的主要形式,并且负有战略性任务。三、战争的速决和持久的问题,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以往的战争论是以短期决战为核心。与此相反,毛泽东的战争论是以持久为核心的,彻底的持久战理论,这是最大的一个特点。把持久战理论系统化,提高到现代战争的一种基本战争形态,是毛泽东整个战争论中的独创性部分。

  美国陆军战争学院1983年出版的《军事战略》一书,其中关于低强度冲突的军事战略中,专门论述了毛泽东的人民战争理论。书中说,毛泽东提出的许多原则都说明他研究过克劳塞维茨、列宁、孙子等人的著作,但是成功地把政治、军事思想变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哲学和理论学说的人却是毛泽东,他提出的关于农村起义、革命战争及其几个阶段,政治与军事组织,根据地的重要性,动员群众,争取外援,以及游击战的目的和原则等一系列见解,为游击战和暴乱增加了新的内容。这些见解至今还有明显的影响。

  “持久战”指导中国以弱胜强

  基辛格在其1957年出版的《核武器与对外政策》一书中,专门论述了毛泽东的持久战理论。他认为共产党军事思想的最好阐述,不见诸苏联的著作,而见诸中国的著作。毛泽东的军事理论反对以纯粹军事性考虑为基础,来进行速战速决的战争,而这种观点却是美国战略思想的主要基础。基辛格认为,中国共产党的一个最大优点就是它的持久战思想。

  抗日战争应该是持久战,1936年7月毛泽东同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就已提出坚持持久抗战的各项方针。抗战初期,当中国军队连连失利时,他始终认为最后胜负要在持久战中见分晓。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从5月26日到6月3日,他又作了论持久战的长篇讲演。《论持久战》一书8月出版,当时此书还被翻译成英文向海外发行,毛泽东很重视这件事,为英文版写了序言。他指出:“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孤立战争的观点,历史已指明其不正确了。”在海外,《论持久战》这部著作同样得到高度评价,被认为是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最重要的军事论著。

  为什么抗日战争是持久战,而且最后的胜利是中国的呢?毛泽东在著名的《论持久战》一书中作了精辟的回答。他说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他说,中日战争互相矛盾着的基本特点,就是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这种基本特点规定了和规定着双方一切政治上的策略和军事上的战略战术,规定了和规定着战争的持久性和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毛泽东还提出一套具体的战略方针,这就是在战争的第一和第二阶段中,主动、灵活、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第三阶段应该是战略反攻战。

  毛泽东这些异常清晰而符合实际的判断,回答了人们最关心、而一时又看不清楚的问题,使人们对战争的发展过程和前途有了一个清楚的了解,大大提高了坚持抗战的信念。《论持久战》的发表,使他博得越来越多人的钦佩与尊重。一位外国记者评论说,不管他们对于共产党的看法怎样,以及他们所代表的是谁,大部分的中国人现在都承认,毛泽东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和国际的因素,并且无误地描绘了未来的轮廓。《论持久战》揭示了抗日战争的根本规律,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成为国共两党的共识,两党都认为,必须通过持久的抗战,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不断聚集自身的力量,并取得国际的援助,才可能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经验说明,先进的军事理论,对于弱国战胜强国,取得反侵略战争的最后胜利,有着不可估量的指导作用。与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取得的伟大胜利相对应,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革命军事理论的繁荣时期,其突出的标志就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得到多方面的展开和系统科学总结而达到成熟,并形成科学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毛泽东关于抗日持久战和游击战的理论,被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许多亚非拉弱小国家和民族广为运用,产生了深远影响。日本研究战略理论的学者伊藤宪一在1985年出版的《国家与战略》一书中,把毛泽东的持久战思想归结为,“以动员人民的战略和游击持久的战略,来实现弱者对付强者的战略”。日本的山崎重三郎1965年撰文说,世界上虽然有各种各样的游击战争,但只有毛泽东率领的中国共产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进行的游击战,堪称历史上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的游击战,他的游击战和运动战相结合,最终打败了日本人。

  如今,为了提升我军打赢战争的战略能力,必须继承和发展经过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战争实践检验的正确的理论武器,这个理论武器,就是毛泽东在国内外战争理论以及战争实践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继承和发展了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战略思想基础上所创造的、以积极防御战略为核心的人民战争理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说明,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决定战争的胜负不单纯是军事力量的对抗,而是军事、政治,经济、情报、信息,文化等综合力量的较量。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必然得道多助,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必然失道寡助,人心向背决定战争的最后结局,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虽凶极一时,但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中国14年的抗日战争,虽历尽艰险,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御侮,最终取得了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转折枢纽。

  来源:参考消息网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