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乡刘庄:一个活生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集体经济 幸福路更宽!
2009年4月在新乡县刘庄村,习近平了解村民生产,生活情况
这里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000多元,退休党员和65岁以上退休村民年退休金达7200元,未成年人的生活每月50元补贴,每户一套建筑面积472平方米,人均120平方米,八室四厅三卫两厨一库的精美别墅,全民免费医疗,免费12年义务教育,这里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排头兵--新乡市刘庄。
刘庄村民别墅小区绿树成荫
刘庄村民的成排别墅
习近平2009年去新乡刘庄
新乡刘庄的天空
新乡刘庄
新乡刘庄
新乡刘庄
村民家中全部实现现代化
发展集体经济鼓起村民腰包
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镇刘庄位于新乡市西南25公里处,有村民360户,1738人,1050亩耕地。上世纪九十年代刘庄人在党支部书记史来贺的领导下坚持走发展集体经济的路子,积极引进工业发展经济。
几十年来,刘庄村党委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实现形式,基本走上了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经济市场化、农民知识化、生活城市化、管理民主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轨道。刘庄村主导产业中的新乡华星药厂属高科技生物制药企业,1990年以来,产品、规模不断进行双向拓展,厂里坚持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等国内10多家知名科研单位、高校联姻,同时组建刘庄生物医药技术研发中心,加快原始性技术创新进程。现在,刘庄已成为国内最大的肌苷和抗生素、维生素原料药生产基地之一,产品出口总量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名列前茅。
2009年,刘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万多元。近5年来,全村上缴国家税金高达5亿元。
以工带农实现农村现代化
以工业现代化带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刘庄人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实现了传统农业快速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目前,全村农业采用农场式管理,1050亩的耕地,经营管理只有19人,亩产粮食持续保持1000多公斤,农业全部实现机械化、水利化,科学种田在这里得以充分体现。
实现经济转型村民幸福安康
近年来,村里拿出专项资金设立了创新奖,形成了一套规范的激励机制。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实现形式,先后入股北京、上海等地企业,并与沿海发达地区企业合作,组建河南绿园药业有限公司,资本运营实现了新突破,总投资10.8亿元,产品品种达31个,主要销往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另外,村里还投资1.8亿元,用一年半的时间建成了日处理生产、生活废水6万吨能力,目前中国医药行业设备、工艺最先进的大型水处理厂。现在,通过微生物技术处理后的工业废水与民用废水,完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基本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以高科技产业为先导、其它产业配套发展的循环经济、循环生产的新型工业格局。
“我们的生活比蜜还要甜。”一位年过八旬的刘庄村民告诉记者。2000年,刘庄规划建设了400套第三代住房——全框架结构,抗震强度大于八级,配有中央空调、信息网、路网、电网、轻音乐、集中供热供气、供水排水、生活废水处理、休闲健身广场、中心花园、安保全天候监视系统等设施完备的现代化、智能化、花园式农民别墅。现在,全村人已全部入住新村别墅,每户472平方米,人均120平方米。村党委还建立了适应刘庄目前状况的退休保障制度,医疗保障制度等社会保障体系。村内退休人员除享受40多项公共福利外,退休党员和65岁以上退休村民年退休金为7200元,其他退休人员年退休金为6600元,未成年人的生活补助又有新的增加。全村群众由集体出资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村民除享受国家新型合作医疗的各项优惠政策外,集体在此基础上全部报销。刘庄投资2600万元新建了现代化教育园区,村民子女从幼儿园到高中全部实行免费教育;真正实现了住有所居、老有所养、学有所教、病有所医。(来源:西部网)
延伸阅读:
河南新乡刘庄:坚持集体经济 幸福路更宽(图)
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镇刘庄乡村民别墅
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镇刘庄乡村民别墅
刘庄的生活,大多时候平静而安逸。随着时代的改变,他们原先约定俗成的规矩,也在发生着微小的变化。多年以来,史来贺用“不变”保证了“变”,既不“刮风”也不“跟风”,走出了一条属于刘庄的独有的路。
这种智慧也被村民们继承。随着大环境的改变,他们很快适应了这种变化,并且制定了一系列规则。在他们看来,因这些规则的存在,才保证了刘庄的集体经济。而刘庄的幸福生活和高福利,依靠的就是集体经济。
刘庄规则1、嫁进来的媳妇要先上思想教育课
为了继承老书记的精神,刘庄人要定期上思想教育课。包括嫁到村里的媳妇,在成为刘庄人的同时,也要参加村里的思想工作会。
在刘庄人看来,他们之所以能走到今天,非常关键的一点,是因为他们坚持了正确的思想,并且没有“忘本”。
现在的年轻人,心态早已和过去不同。因为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对于上一代刘庄人艰苦奋斗的事迹,可能不会有那么强烈的感同身受。
于是,刘庄便定了“新规矩”:定期上思想教育课,所有入户刘庄的人,更是必须先上思想教育课,听听老前辈们“忆苦思甜”,学习史来贺先进事迹,继承老书记精神,才能成为刘庄的一分子。
在上世纪50年代,刘庄人并不好娶媳妇,因为邻村的都知道,一嫁过去,就是“糠菜半年粮”。但如今情形早已颠倒,有村民骄傲地说:“你看看在刘庄企业里上班的女孩,有几个是不想嫁到刘庄的?”
刘庄人娶媳妇,刘庄统一提供车辆,在刘庄的大酒店办婚礼。新媳妇嫁进来要上思想教育课,参加村里定期召开的思想工作会,同样享受刘庄的高福利。
刘庄规则2、年轻人出村工作期间,不享受福利
年轻人想出去闯荡的,便不再享受村里的一切福利。但是有一天回来了,就还是刘庄人,一切福利照发。
这里的生活要舒服得多,还有没有年轻人想走出刘庄的?村里的回答是:“有,但是不多。”
根据刘庄的规定,只要是刘庄村民,就能安排就业,但是,工作岗位和学历、能力都要挂钩,工资待遇也会因此不同。许多刘庄人,上了学之后,会回到村里工作,但也有极少数的,走出刘庄后并没有回来。
村民马玉兰的女儿即将大学毕业,这名学习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女孩,一心想进媒体,在她看来,村里的企业虽然提供了工作,但并没适合她所学专业的。
另一位刘姓村民的女儿,现在正在读高中,她喜欢当老师,准备将来考师范专业,以后出去工作。
不过,这些“走出去”的年轻人,还是女孩居多,绝大多数女孩总要嫁到外地,并不会定居刘庄。对于这种情况,刘庄出了新规定:如果一个人不在刘庄工作了,那么他本该享有的一份福利便要取消,但是家里其他人福利保留。不想当“房奴”、“孩奴”的年轻人,除非找到极好的工作,或者考上公务员,不然轻易不会选择离开刘庄。
对这些人,刘庄给予了足够的空间:有一天,如果他不愿意在外工作,又回到刘庄,早晚还是刘庄人,一切福利照发。
刘庄规则3、自己开公司,全家不能再住刘庄的房
一个家庭不能存在两种经济,这是刘庄的规矩。外出找个职位挣工资可以,但谁要是自己在外开公司,做生意,那么一家人的福利都会被取消,包括村里分的房。
刘庄人可以接受一个人在外边工作,继续给家里人提供福利,并会给出村的人留下回来的机会,因为“到哪工作都是给国家做贡献”,但是对于一种情况,村里不再对整个家庭提供包括住房等一切福利,那就是“家里有人出去单干”。
用刘庄人的话说,这叫“一个家庭不能存在两种经济形式”,也就是说,你尽管可以在外工作,反正在哪里工作都是给国家做贡献,自己出去并不影响家庭其他成员的福利,但是不能私自去做生意、做企业,如果家里有一个人出去做生意或者开公司,那么全家便不再享受集体的所有福利,包括住房。
“刘庄现在就是集体经济,只有你给集体做贡献了,你才有资格享受集体福利,不然,如果人人都想出去做生意发大财,集体的活儿谁干?都留下老弱病残,那还得了?”刘庄从上到下,没有人认为这样规定有什么问题。
这么多年,仅仅在当初让大家投票表决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是继续坚持集体经济时,有两家人选择了离开集体,自己单干,但因为创业并不成功,他们不久就打算再回来。
“当时就让不让他们回到集体这个事,全村还进行了投票表决。”刘庄村委会一位工作人员说,最后,都是乡里乡亲的,大家磨不开面子,也都同意让他们回来加入集体享受分红,但给了个折中做法:自离开之日起,离开多长时间,回归之后,便要减去多长时间的福利。 有了前车之鉴,这么多年,刘庄再也没有出现过要出去单干的人。
报告老书记 刘庄村感悟史来贺系列报告之三
#FormatImgID_11#
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镇刘庄乡镇府大楼“向许多人讲述一根铁丝的故事”
报告人:刘庄村委会副主任刘俊荣
老书记,我去过两次你的家,一次你知道,一次你已经不知道了。
第二次去你家,那时你刚去世。我们去整理你的遗物,一进卧室就惊呆了。家具简单就不说了,电视还是很早以前的,床也是硬木板床,那已经是2003年,村里正在筹建第三批新房,也就是现在的别墅。更让人心酸的,是你屋里一根长长的铁丝。铁丝上,挂着你们老两口的衣服。这么多年了,村里人都富起来了,你家里竟然连个衣柜都没买。
这么多年,我在村里工作,也在史来贺纪念馆工作,我向许许多多来参观的人,讲起你的事迹。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你,我很荣幸,能参与其中。“不管快慢,我们一直是在往前走”
报告人:村民路喜凤
老书记,你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你很会想办法。
早在刮“共产风”时,村里的东西可以随便被拿走。当时不管哪个工作组去拿东西,你都让打个条,当时你的说法是:“东西去哪了,我得给村民一个交代,不能让别人以为是我贪污了。”没办法,对方只好打条子。但没过多久,上面就出台纠正措施,要求退还东西,别的村没有打条子,东西都白拿了,而刘庄却因此退回了7万多元,当时可是一大笔钱啊,那时候,我们就对你的有远见深感佩服。
这么多年,因为大环境的原因,说刘庄不受影响,也不对,但可以肯定的是,刘庄始终没受到很大损失,并且没再让我们挨过饿,比起邻村,我们已经非常幸运了。刘庄这么多年,一直在往前走,只有速度快慢的问题,但是从没有停下来过。有老书记你这份精神在,我相信刘庄以后一定会一直往前走。
(来自河南商报 记者 李肖肖/整理)
史来贺:河南省新乡市刘庄村原党委书记,全国著名劳动模范,曾经9次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1952年12月,年仅21岁的史来贺当选为刘庄村党支部书记,挑起了带领全村人民治贫致富的重担。从任村支书的那天起他就立下誓言:“跟党走,拔掉穷根,让老百过上幸福日子。“从1953年开始,史来贺带领刘庄人车推、肩挑、人抬,起岗填沟,拉沙盖碱,用了整整20年,把刘庄周围750多块凹凸不平的“盐碱洼”、“蛤蟆窝”荒地改造成了现代化农业园区。他潜心研究棉花种植经验,使皮棉平均亩产量达到当时全国平均产量的3倍,刘庄也因此一跃成为全国的先进典型。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