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毛泽东思想为指针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楷模
——河南新乡刘庄村
农民致富的领头人 史来贺(图)
史来贺,河南省新乡市刘庄村原党委书记,全国著名劳动模范。1952年12月,年仅21岁的史来贺当选为刘庄村党支部书记,带领刘庄人用了整整20年,把刘庄周围750多块凹凸不平的“盐碱洼”、“蛤蟆窝”荒地改造成了现代化农业园区。他潜心研究棉花种植经验,使皮棉平均亩产量达到当时全国平均产量的3倍,刘庄也因此一跃成为全国的先进典型。随后,史来贺带领刘庄人兴办起畜牧场,由3头小奶牛起家的小畜牧场迅速发展成为拥有上千头牲畜的大畜牧场,成为刘庄发展商品经济的突破口。为了让刘庄群众富起来,史来贺又向工业挺进,兴办起机械厂。接着,史来贺带领刘庄人又陆续建起了食品厂、造纸厂、淀粉厂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史来贺带领群众向高科技进军,建起全国最大的生产肌苷的华星药厂。
现在,刘庄拥有拖拉机、播种机、联合收割机、汽车等大型机械近千台,还有农用飞机一架,新式喷雾器100多部,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史来贺2003年4月23日在河南新乡逝世。史来贺曾多次被授予全国民兵英雄、全国植棉能手、全国特级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曾9次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据新华社电)
正文:
刘庄地处豫北黄河故道,昔日曾是个“方圆十里乡,最穷属刘庄”的村庄。从刘庄建村到解放前夕,刘庄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刘庄,历经500多年的漫长岁月,面貌未改,山河依旧。村庄依然贫穷,人们依然贫困。
解放以后,刘庄有了坚强的党组织,有了好带头人史来贺。50年来,刘庄党委带领全村人民以毛泽东思想为指针,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使刘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刘庄这块1.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创造了惊人的奇迹。
这里,贸工农一体化、农林牧齐发展。2001年,全村各业产值4.6亿元,比1949年增长11790多倍,比1978年增长360多倍,集体积累资产6.1亿元,人均净收入7000元,还享受上学、看病、住房等10多项免费福利。
这里,职工群众居住着集体统一建的双层和五层住宅楼房,人均住房35平方米;刘庄新村别墅单户住房面积达472平方米,人均达120平方米;家家有彩电、冰箱、空调、摩托车······生活富足,安居乐业。
这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和友好人士前来参观访问;国内各地参观的干部群众络绎不绝······
刘庄新村别墅由我国著名的南京东南大学建筑研究设计院总体规划和设计,是集农村特色与城市化生活为一体的现代化建筑,是集楼宇、办公、消防、通讯、保安自动化系统为一体的全方位现代化农民公寓。全区别墅建设呈组团式、全框架排列,共分A、B、C、D、E、F六个区,每个区内都有2-4个绿化休闲广场,其间道路纵横交错,美丽宽广,绿化面积达15%,环境优美,舒适怡人。单户住房面积达472平方米,人均达120平方米,宽敞明亮,并配有中央空调、宽带网、现代化家具、闭路电视、电话、车库等,集中供热、供气等设施设备齐全,造价近40万元,抗震设防烈度十度的全钢架结构,豪华中不失朴实,美观大方,舒适方便,结实耐用。另外,别墅小区成立了专门的物业管理机构——刘庄新村别墅管理办公室,先进的管理设备,一流的服务水平,现代化的管理方法与手段,造就了安全、舒适的刘庄新村别墅。
生活是美好的,刘庄人是勤劳质朴的,人人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刘庄小康社会建设的全面推进,充分显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社会主义集体的吸引力,政治工作的激发力,党员干部的带动力,科学技术的生产力。现在,刘庄人民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团结一心,与时俱进,为把刘庄建设成为更加文明、富裕、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回顾刘庄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刘庄的巨大变化,是毛泽东思想指引的结果,是刘庄党组织带领全村人民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从本村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结果,是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结果。刘庄50年的发展历程,是忠实实践毛泽东思想、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与时俱进的50年。
多年来,刘庄村围绕“一信(坚持共产主义信仰)、二学(学先进、学知识)、三立(立志、立功、立德)、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五爱(爱祖国、爱集体、爱企业、爱本职工作)”,长期坚持开展全民思想道德教育,凝聚人心,激发党员干部、职工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
村里投资2600万元,建起从幼儿园到高中的现代化教育园区,让学生从小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图书室、阅览室、青年民兵之家、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平台无处不在;村民户户有书房,家家有藏书,为道德教育营造了良好的条件。村党委每年开展“优秀党员”、“优秀团员”、“劳动模范”、“五好文明家庭”、“好婆媳”、“双学双比标兵”评选,每年组织300~500人到革命圣地、先进单位参观考察学习,接受再教育,净化、升华思想境界,陶冶情操,营造出文明健康、人际和谐的良好氛围。村里成立红白理事会,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党委、村委免费提供大小服务车辆,既方便了群众、服务了群众,又树立了新风。
在这里,每户村民免费拥有472平的三层带车库和花园的别墅,读书上学、看病住院不要钱,每天还可以免费喝上鲜牛奶,而且这个福利已经保持了50多年。
位于新乡小冀镇的京华园占地300多亩,走的也是集体致富的道路。其村书记刘志华带领村民创办集体企业。企业所有资产归全部村民所有,人人有股份。
从80年代的一户一院,到90年代的多层洋房(图左),再到2000年的联排别墅(图右),刘庄的村民已连续三代改善住所。现在,全村374户、1794人已全部入住新别墅,人均120平方米。
目前裴寨村闲适富裕的生活得因于一个人——裴春亮。他在2005年自掏腰包3千万元统一建设别墅,只要是裴寨村民,都可以免费入住。
免费的不仅有别墅,宽带、电视、中央空调,甚至连窗帘村民都不用花一分钱,由村里统一免费标配。
河南省新乡市,不仅如此,裴春亮还先后捐款6043万元,为乡亲们建成了深水井、蓄水池和拦洪水库(如图),彻底解决用水问题
裴寨社区休息处,老人亲切地向我们打招呼。
距离刘庄60公里的裴寨村,村民也家家住进了免费别墅。
村民刘大爷,院里种有石榴、香梨、枣子等水果,他特意摘果子给我们品尝,说,“我们这里,除了自家种的这些东西,加上村里定期发放的新鲜蔬菜和肉,一年的肉菜果就够吃了。”
村民正在鲜切花大棚里工作。在裴春亮的带领下,裴寨村不断拓展经营,先后建成水泥、鲜切花大棚,化工、金融、旅游、水力发电等经济实体,500名村民全部能实现在家门口就业。裴寨的迅速发展,还带动了附近的村庄。现在,也有其他村庄已经享受了裴寨社区的各种福利。
午休过后的王大姐简单收拾后,准备骑车前往家门口的工厂上班。
这口老井,是全村人过去唯一赖以生存的水源。当时村民打水每天都需要排长队,生活非常不方便。
京华园副总经理王玉敏在与游客沟通。39岁的她是京华村的媳妇,已在京华园工作了22年,除工资外,她平均每年都能拿到近2万元分红。
京华村村民张冰冰,今年25岁,是一位舞蹈演员。京华村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她开始与村里其他姑娘,一起在景区表演舞蹈节目。
在河南新乡,类似于刘庄、裴寨和京华园这样的村庄有很多,他们发展企业让自己富裕了起来,而且随着自身名气越来越大,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参观旅游。新乡市外事侨务旅游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村庄都非常有特色,是新乡红色旅游路线的一部分,希望更多的人可以看到、了解到。
很多事实足以证明,毛泽东主席指引的道路,是全民幸福前途无量的阳光大道!走资派强迫走的私有化道路,是少数人剥削压迫多数人少数人高兴多数人遭殃的死胡同!
刘庄领头人史来贺2003年去世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