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良:不再怒吼咆哮的驯服的黄河
——张老三自我流放记之二
样边长城回来后,情况不见好转,情非得已,只能踏上了自我流放的漫漫之路。出了京城,没有举目四望的犹疑,亦没有何去何从的踌躇,而是直奔家乡的方向疾驰而去。遇到危机就奔向巢穴,这是人类从远古继承而来的一种动物本能,虽然随着文明的发展(包括负文明的发展),人类正在摆脱许多本能——文明就是一个摆脱本能的过程——但是归依家乡这个动物依恋巢穴的本能,却被人类顽强地继承下来,特别是被中国人完整地继承下来。
回到家乡就要去看黄河。济南是个依山傍水的城市,南依泰山,北临黄河。古人讲,山仁水智,济南人就是在泰山脚下和黄河边长大的,既有泰山的仁厚,又有黄河的激情,再加上又是泉城,自然也不乏水智。只是作为个人来讲,还是对黄河有着独有的眷恋之情,每次来黄河,都会从黄河的奔腾咆哮、连天波涌中,得到一次灵魂的沐浴和精神的升华。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不仅养育了中华民族的强壮身体,更是铸就了中华民族波涌不息、怒吼向前的伟大精神。
可是这一次看到黄河,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比天塌地陷还要感到更加震惊!怒吼的黄河没有了,咆哮的黄河没有了,奔腾的黄河没有了,激浪飞越的黄河没有了,巨大波涌的黄河没有了!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水平如镜的黄河,平静得能够倒映出两岸树影;是死寂无声的黄河,莫说是没有了以往那气势磅礴的怒吼咆哮,甚至连一丝悲泣哀鸣的声音都没有。黄河自诞生以来就代表着怒吼,代表着咆哮,代表着激越,代表着奔腾!可是今天的黄河,却变成了驯服的黄河,变成了平静的黄河,变成了死寂的黄河。
黄河驯服了!彻底驯服了!成为了历史上第一次被驯服的黄河,大概也是历史上第一条被驯服的万里大河!看着原本奔腾咆哮的黄河,如今变成了一潭死水,突然想起了当年“一跃扑向万里涛”的屈原,大概屈原就是接受不了这平滑如镜、死寂无声的长江大河,才纵身投入汨罗江中,用自己的身体和生命拼死搅动起死水中一丝微澜,以此来挽救和捍卫那波涛滚滚的江河尊严。屈原作为中华民族的大地之子,江河之子,来自于祖国大地,归之于祖国江河,可谓是死得其所。只是一生都如同长江大河般奔腾咆哮的屈原,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在2000多年后的今天,黄河居然会成为没有丝毫不同声音的驯服之河,驯服得甚至没有了一丝一毫的悲鸣之声!
黄河可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啊!黄河的状态就是中华民族的状态,黄河的血脉就是中华民族的血脉,黄河的生命就是中华民族的生命,黄河的命运就是中华民族的命运!黄河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一切!现在黄河失去了咆哮,失去了怒吼,失去了奔腾,失去了生命,请问中华民族还能发出崛起和复兴的呐喊之声,还能获得崛起和复兴的内在力量吗?由此我们想起了中国另一个四大发明:太监,小脚,金鱼,盆景。之所以说是四大发明,就是这四样东西的共同特点,都不是自然生长的产物,而是被人为扭曲的结果,是以扭曲为美的中国官僚社会传统文化的产物。
中国官文化造成中华民族逐渐失去阳刚之力,越来越无力像欧洲海盗文化那样充满强大的征服力量,反映在审美层次上就是越来越难以欣赏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无力欣赏西方油画中那强壮的女性裸体和和充满野性力量的自然风光,逐渐形成了把自然和生命加以扭曲的病态审美心理,于是就产生了“太监,小脚,盆景,金鱼”等残破扭曲的审美对象。由于权力把除了皇帝之外的所有官员全都变成了不能挺直腰杆的走狗,所以这些官员生存的最大幸福就是让别人的腰杆比自己弯得更低,并且永远都直不起来,于是盆景变成了审美对象。被专制皇权变得不成人样的中国官员,所想到的不是自己如何恢复人样,而是如何把他人变得更加不成人样。就如同太监娶媳妇不是为了性满足,而是通过性虐待让女人变得更加痛苦。
而中国官文化摧残人性的的两大武器,就是扭曲自然本性和培育残缺病态。一方面,用权力来强制改变人们的个性和品行,就像用钢丝来改变天然植物那样,一年不行就两年,两年不行就十年,直到扭曲成形为止;另一方面,用权钱名利来培育那些残缺的病态,通过变异的代代相传,把病态变成常态,把野鱼变成金鱼,把人变成政治上的奴才和精神上的太监。无论多么刚烈多么不怕死的人,都无法抵御这种官文化的强大扭曲力量。这是只懂得杀戮和灭绝的西方人无论如何学不来的。所以,西方人最怕不怕死的人,而中国人最会对付不怕死的人。这就是为什么“国民性”会成为中国人的独有秉性,“东亚病夫”会成为中国的特色生物。
由于民间老百姓愿意自然生长,而官文化需要扭曲成形,这就形成了明朝东林党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那种奇怪现象:“堂庙之是非,天下必欲反之。天下之是非,庙堂必欲反之。”要解决这个朝野对立的问题,就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不准天下人有是非,更不准天下人议论是非。
黄河就是这样失去了咆哮本性,变成了平顺如镜、死寂无声的驯服之河。
张宏良微信号:zhanghongliang106
张宏良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l010
2018年8月23日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