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中国古典哲学中的“阴”与“阳”?
摘要:万物都是“阴”与“阳”的组合体。一个事物内部阴阳平衡了就显现出健康、和谐状态。阴与阳是相对而存在的。“阴”与“阳”是相互对立的、相互斗争的、相互转化的。“阴”是指事物具体的、实在的、形式的一面;“阳”是指事物抽象的、虚的、本质的一面。“阴”与“坤”、“雌”一样是指被动的、服从的一面;“阳”与“乾”、“雄”一样是指主动的、主导的一面。“阴”是指弱的、柔的、韧的,“阳”是指强的、刚的、脆的。“阴”的地位更主动,“阴”总是能战胜“阳”。
关键词:中国古典哲学、“阴”、“阳”、阴与阳的关系。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做为中华民族的子孙,要准确理解中国的古典哲学思想体系,就要正确理解其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在中国的古典哲学中,“阴”与“阳”就是一对非常重要的概念。那我们应该怎样理解中国古典哲学中的“阴”与“阳”的意思呢?如何理解阴与阳的相互关系呢?如何用阴与阳的辩证关系来理解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呢?下面就谈本人的粗浅理解。
一、万物都是“阴”与“阳”的组合体。
《周易》中讲:“一阴一阳之谓道”,《老子•第四十章》中有:“反者,道之动”。
中国古代哲人认为:宇宙和宇宙中的万物都是由无数个一阴一阳这样一对相反的、矛盾的、对立着的双方组合而成的;万物都是在这一阴一阳对立双方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相互转化而有活力的、而推动着前进的。这正就是宇宙万物的运动的客观规律——“道”。所以,也可以说宇宙和宇宙中的万物都是由道来主导、由道来推动的。
宇宙和宇宙中的万物即是一个整体,又都是可以“一分为二”的。在这“一分为二”的两个方面中,根据其地位和性质不同,人们把其中一方定义为“阴”;另一方定义为“阳”。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是由一阴一阳组合而成的;都是这一对矛盾的、对立的双方共存的统一体。而在“阴”的一方,其内部又可“一分为二”成更小的一阴一阳两个方面;在“阳”的一方,也存在着自己内部的阴阳关系。例如:任何一个技术方案都是可以“一分为二”的——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在好的一面中,又可以“一分为二”为有质量、成本、效率相互不一至的矛盾性;在不利的一面中,又会孕育着某些有利的因素。
宇宙中的万物都是相互依存的。任何事物处身于自然之中,都有着其无数的对立面。要认识这个事物,就要“合二为一”把他与他的对立面放在一起研究,这样才能正确地认识这个事物。在这“合二为一”的双方中,根据其地位和性质的不同,人们把其中一方定义为“阴”;另一方定义为“阳”。由此也可以说:任何事物都是由无数的“阴”与“阳”的对立的矛盾关系组成的。例如:你要考查一个人的领导能力——处“阳”位时的能力,一定要听听他原来的对立方“阴”——部下的意见;你要了解自己手下的干部到底好不好用(处于“阴”位时的能力),最好就听听他原来的对立方“阳”——他原来的上司的看法。
二、一个事物内部阴阳平衡了就显现出健康、和谐状态。
宋朝的张载在《正蒙●太和篇》中说:“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一切有象的客观事物,都有对立着的两个方面(都是可以一分为二的);一切有象的客观事物,都有一个他自己的对立面与他对立共存的。这个对立两个方面的运动方向必然是相反的、对立的、矛盾的。相反东西就必然相互仇视,相互仇视就是要相互斗争。其矛盾双方总是相互对立、相互斗争、相互转化的。事物内部矛盾在斗争中相互平衡、和谐共存就意谓着该事物兴旺、健康。所以,健康的事物内部矛盾是有序的、平衡的、和谐的,表面看起来好象所有矛盾都和解了一样。一旦事物的内部矛盾的平衡打破了,该事物就呈病态、就会腐败、就会灭亡;最后就会产生新的事物。
《黄帝内经》:“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阴盛而阳,阳盛而阴,和一年四季冬去春来,寒来署往一样,这些都是万物从无到有,从生到死的根本动力,也是他们生生死死的根本规率。违逆这个规率就会面临灾、祸、失败;顺应这个规率事物就会健康、兴旺、成功。这种规律就叫做道。
中国传统哲学把事物的健康状态看做是事物内部阴阳矛盾双方力量平衡的结果。这种平衡状态在《道德经》中叫“守中”、“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在儒家叫“中庸”状态。《易经》把事物内部整个系统的各种矛盾都呈现出和谐状态叫做“贞”;政治上把整个国家、整个天下的系统性和谐叫“太和”(例如北京故宫最重要的宫殿就叫“太和殿”)。
三、阴与阳是相对而存在的。
《黄帝内经•灵枢•阴阳系日月》中说:“阴阳者,有名而无形”。阴与阳是相对而存在的,它是一个整体事物的两个方面;双方共存在一个统一体之中;一方的存在是以另一方为基础;离开对方,自己也就不存在了;同样,离开宏观整体,与其相对应的阴与阳也就不存在了。例如一个家庭有一对夫妻组成。在这个家庭中,丈夫属“阳”,妻子属“阴”,一夫一妻,一阳一阴共同组成一个家庭(整体)。丈夫的身份是以妻子为存在依据,离开了妻子他就不是丈夫了;妻子的身份要以丈夫的存在为依据,离开了丈夫她就不是妻子了。同样,离开家庭这个统一体,他们的“丈夫”与“妻子”的身份就都不能成立了——如果一个女人走到任何男人面前都自称“妻子”,那是会天下大乱的。
四、“阴”与“阳”是相互对立的、相互斗争的、相互转化的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万物之纳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阴与阳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他们之间的地位和关系并不是处于静止和不变的状态,而是始终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他们之间相互对立、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斗争,还会相互转化。
例如:一对夫妻组成一个家庭,在这个家庭中,丈夫是男人属阳;妻子是女人属阴。但在家庭生活的磨合之中,有的丈夫会得了“妻管严”的病,家庭的管理权全部落到了妻子的手里。这时,在家庭里妻子转化为处于主导地位的“阳”,而丈夫则转化为处于服从地位的“阴”。而有的夫妻,女方性格外向属“阳”,男方性格内向属“阴”……
五、“阴”是指事物具体的、实在的、形式的一面;“阳”是指事物抽象的、虚的、本质的一面。
十九大报告再次重申:“房子拿来住的,不是拿来炒的!”
现在在网上经常看到有网友说某地有很多鬼城、鬼屋。人们为什么会这样给它们起名字呢?因为那里有很多房子,但却没有人住。人走进这种地方就好象是走进想象中鬼住的地方一样感到阴森可怕。没人住的房子只是个空壳,只是房子“阴”的一面;只有住上人才有了灵魂,才赋予了“阳”的一面。只有“阴”与“阳”和谐统一成一个整体,才是健康的、完整意义的房子。
老子在《道德经•第十一章》中说:“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任何一个物件都是要以某种具体的、客观实体性的形式出现的。人们拥有这个实体那就代表人拥某种利益或者说是财富,而这只是这一物件的壳体、“阴”的一部份。拥有这个东西的目的是要利用它的使用性能,而这个使用性能恰恰是看不见的、无形的、空的、本质的、灵魂式的、“阳”性的东西。本质(“阳”)离不开形式(“阴”);形式(“阴”)包含着本质(“阳”)。如果“阴”(形体)与“阳”(灵魂)是吻合的,或基本吻合的,那他是健康的、合理的、真实的;而如果“阴”(形式)严重脱离“阳”(本质),甚至“阴”与“阳”是对立的,那就是不健康的、不合理的、骗人的。
六、“阴”与“坤”、“雌”一样是指被动的、服从的一面;“阳”与“乾”、“雄”一样是指主动的、主导的一面。
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八章》中说:“知其雄,守其雌”。一个人很有主见、很“雄”、很成功、很“阳”光的人,一定是很愿意顺从客观规律、顺从群众的意见、很认真调查研究的人。要想成功地主导一个事物,首先要服从这一事物的运行规律。对这一事物的内在的、外在的情况认真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然后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计划——做出最优的方案)。也就是说,最后做决策(决断、拍板)的“雄”、“阳”一定必须以“守雌”、守“阴”(顺从、服从)——服从这一事物的客观规律为基础的。
另一方面,“阴”要服从于“阳”的主导。象《易经》中的“坤”,因为愿意坚守顺从的“阴”的地位而一路顺风顺水,无灾无祸,很成功!但只要她一不小心越过了自己的本份,就可能就与“阳”发生对抗,而招来“龙战于野,其血玄黄”的结果。
辛亥革命时期,袁世凯利用自己掌握的兵权、实力,以革命党人压清政府让步,以清政府压革命党人让步,最后自己取得了革命的成果——当上了中华民国大总统。待政权巩固后,袁世凯却不甘于当大总统,想着当皇帝。这就越过了其本份,违背了当时的人心和时代潮流,结果只有八十三天,就在国人的声讨、反对之下死去。据说袁世凯临死前非常后悔,一再交待自己的子孙:再也不要去搞政治了!
七、“阴”是指弱的、柔的、韧的,“阳”是指强的、刚的、脆的。
淮南子在《原道训》中说:“是故欲刚者,必以柔守之;欲强者,必以弱保之;积于柔则刚,积于弱则强”。“刚”是属“阳”,“柔”是属“阴”;“强”是属“阳”,“弱”是属“阴”。强的地位、刚的地位最后一定是被“守弱”的人、“守柔”的人取得!而“强”、“刚”的事物最后一定是要向“弱”、向“柔”转化的。
鬼谷子在《谋篇》中说:“故阴道而阳取也”;“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故为强者,积于弱也;为直者,积于曲也。任何事物都是强中有弱、积弱成强;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
八、“阴”的地位更主动,“阴”总是能战胜“阳”。
老子在《道德经•第六十一章》中说:“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牝”就雌性、母动物,是“阴”;“牡”是雄性、公动物,是“阳”。“静”是阴,“下”也是阴,最后这些“牝”、“静”、“下”等“阴”性的事物总是能战胜其对立面:“牡”、“躁”、“上”等。比如非州草原上的狮群,母狮的地位相对于雄狮来说就要主动得多,而雄狮的地位就非常被动,随时会受到其它雄狮的威协;随时被赶出狮群。
我们有很多单位、家庭有很多矛盾,由于解决不好,往往造成很严重的后果。那如何面对内部矛盾?如何化解内部矛盾呢?比如兄弟之间的矛盾做父母如何面对,如何化解?父子之间的矛盾做为妻子、母亲如何面对,如何化解?母女之间的矛盾做为父亲、丈夫如何面对,如何化解?父母之间的矛盾做儿女的如何面对,如何化解?与国与国的关系一样,人与人的关系;团体与团体的关系;上级与下级的关系;军队与地方的关系,要想真正处理好,双方都是要以互相谦让为原则,越是自甘“下流”的一方越主动。
毛泽东曾说:如有纠纷,应该双方互相原谅,而各对自己作正确的自我批评。在军队干部事实上居于领导地位的地方,在一般的情形之下,如果和地方干部的关系弄不好,那末,主要的责任应该放在军队干部的身上。必须使军队干部首先懂得自己的责任,以谦虚的态度对待地方干部,才能使根据地的战争工作和建设工作得到顺利进行的条件……就一般情形说来,凡属外来干部负领导责任的地方,如果和本地干部的关系弄得不好,那末,这个责任主要地应该放在外来干部的身上。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同志,其责任就更大些。在老干部负主要领导责任的地方,在一般情形之下,如果老干部和新干部的关系弄得不好,那末,老干部就应该负主要的责任。
(《毛泽东选集整顿党的作风》《毛泽选集●第三卷》825页)
作者简介:蔡长运,男,福建松溪人;1964年7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机械高级工程师;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工作。电子邮箱:caichangyun48@163.com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