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过雷锋的枪!”:老照片中的军队学雷锋!
按:我们来看一组图文。看看当时雷锋精神是如何在人民军队发扬光大的。
每个时代都有着年轮的印迹。许多往事难于用今天的观点和价值标准去衡量。不可否认的是,他们那一代人,渡过了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一个雷锋倒下去,千万个雷锋站起来”。接过雷锋的枪,自上世纪60年代至今,一个个雷锋式的先进人物,成为解放军英雄谱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见义勇为、舍己保护铁路的爱民模范欧阳海;在抗洪抢险中英勇献身的优秀共青团员谢臣;为保卫钱塘江大桥、避免火车脱轨事故发生而献出年仅18岁生命的蔡永祥;为保护群众舍身扑向意外爆炸点的战士王杰,为抢救少年儿童拦截惊马而英勇牺牲的刘英俊和吕祥壁……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雷锋”。
刘英俊在日记中写道,“雷锋啊,我的战友!你的生命,在我身上延续,你的热血,在我身上沸腾”。
那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如果雷锋遇到惊马他就是刘英俊、吕祥壁,遇到飞驰的列车他就是欧阳海、蔡永祥,而刘英俊、吕祥壁、欧阳海、蔡永祥在平日也就是雷锋。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从东海之滨到帕米尔高原,从黑龙江畔到曾母暗沙,全国上下立即掀起了向雷锋学习的热潮。雷锋,不但是这个时代的英雄典型,更重要的他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雄典型,解放军战士在思索:“雷锋和我一样的军装一样的帽,他能够做得到的我们为什么做不到?“
接过雷锋的枪,沿着雷锋的脚步走,像雷锋那样去战斗,全军战友在各自的岗位上弘扬和传承着雷锋精神。一组老照片中的男女战士如今都已成了爷爷奶奶,但当时他 (她)们学雷锋的身影仍然留在部队,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学雷锋小分队,走村串户,为人民群众防病治病。
驻湖南某部医院有一支长期活跃在赣南山区的医疗小分队。赣南山区是革命老根据地,但又是缺医少药的老少边穷地区。医疗队深入赣南山区,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挨家挨户调查摸底,免费为群众治疗。通过一年多的精心治疗,解除了患病群众的痛苦,并对山区医生进行培训,留下了不走的医疗队,当地群众热情地称呼他们是“红军医疗队”。
解放军各级驻军医院的广大白衣战士直接面对人民群众,他们常年坚持巡回医疗,把温暖带给各族人民群众。
送医到僜寨
送医进牧区
对战友如兄弟
视驻地为故乡
待群众如亲人
解放军各部队利用墙报、黑板报、饭堂广播、有线广播、文艺演出等形式宣传雷锋精神和在学雷锋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自编、自演、自唱自己的事,有的还以“他和雷锋一个样”作为专题广播,有效地鼓舞了指战员们的士气,促进了学雷锋活动的深入开展。
饭堂小广播及时报道学雷锋的好人好事
畅谈学雷锋的体会
传唱了半个多世纪的歌唱雷锋的歌曲已经成为那个时代的经典,作者都是在解放军这座大熔炉中走出来的人民音乐家。
著名作曲家朱践耳是歌曲《接过雷锋的枪》的词曲作者,他于1945年加入新四军苏中军区前线剧团。1947年,莱芜战役后,他谱写的歌曲《打得好》在解放区军民中广泛传唱。
图为傅庚辰到工程兵某部教唱电影《雷锋》的主题歌《雷锋,我们的战友》。
傅庚辰参加过辽沈战役,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他长期从事部队音乐工作,为《雷锋》、《地道战》、《闪闪的红星》、《挺进中原》、《风雨下钟山》、《打击侵略者》等影视剧创作了歌曲《雷锋,我们的战友》、《地道战》、《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红星歌》、《红星照我去战斗》、《映山红》 等七百余首;管弦乐《欢庆舞曲》等十部,多次获得全国一等奖。
《学习雷锋好榜样》的词作者洪源(右)和曲作者生茂
学雷锋,颂雷锋。
学习雷锋,努力向群众宣传毛泽东思想。
当年在人民公社的田间地头总能看到子弟兵学雷锋,助民劳动的身影。
野营拉练进山村
班排钉起了“节约箱”,连队组织了义务理发组、木工组、饲养组。还利用业余时间种瓜、种菜。当时,刚入伍战士的津贴费每月只有6元钱,通过种养结合、自繁自养,不但改善了连队生活,每月的津贴费还能节余下来,存入银行,用于互助和支援灾区。
连队木工组拜老木工师傅为师,自制自修营房用具。
新战士入伍后,在雷锋精神鼓舞下,主动承担了脏苦累的养猪工作。
“鸭司令”
寒冬结硕果
让孩子们记住雷锋叔叔
学习雷锋,关心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学习雷锋,为山村的孩子们理发。
医生护士除干好本职工作外,还积极主动地做一些编外工作。图为护士在为病人理发。
发扬国际主义精神, 我援越抗美部队战士境外学雷锋,为驻地的越南北方儿童理发。
学习雷锋艰苦朴素不忘本,下工地为工程兵战士缝补军装。
发扬国际主义精神,我援越抗美部队境外学雷锋,为越南人民军战士缝补衣服。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