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东方文化复兴

守阴得阳,逐阳失本

作者:蔡长运 发布时间:2019-01-13 21:11:42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如何才能达到阴阳和谐的健康状态?

  摘要:鬼谷子在《谋篇》中有一句话:“故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意思是说,圣人、聪明人知道,守住“阴”、坚守“阴”的立场,自然会得到“阳”;而追逐“阳”不仅追不到,相反会丢失自己的根本;只有最愚蠢的人才满世界去找“阳”。这是一个充满中国古代圣人智慧的哲学真理。依此哲学原理,我们可以推导出很多相应的论断。

  守阴得阳,逐阳失本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中国的古典哲学中,“阴”与“阳”就是一对非常重要的概念。那我们应该怎样理解中国古典哲学中的“阴”与“阳”的辩证关系呢?如何处理好阴与阳的各种关系?如何才能达到阴阳和谐的健康状态?下面就谈本人的粗浅理解。

  《周易》中讲:“一阴一阳之谓道”。 《道德经•第四十章》中有:“反者,道之动”。

  中国古代哲人认为:宇宙和宇宙中的一切事物(有形的、无形的、人类社会、历史、思想、意识),都是由无数的矛盾组成。每个矛盾都包含一阴一阳、一正一反这样一对,相反的、对立着的双方。这相反的、对立的矛盾双方即相互对立,又共存在一个统一体中;一方为另一方存在的条件;离开了对立方,自己就没有了存在的基础。他们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相互转化(相反相成),从而推动整个世界在运动中前进。这样才有了万物活力。这个“一阴一阳”的矛盾运动的规律就叫“道”。有了宇宙这个生生不息的“道”的运动存在,才有了我们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如:生和死、战争与和平、生病与健康、吃苦与幸福、百姓与官员、老师与学生、谦虚与骄傲、主导与顺从、穷与富、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前与后、正电与负电、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化合与分解、微分与积分、成与毁、穷与富、贵与贱、商家与顾客、团结与斗争、压迫与反抗……

  在这些“一分为二”、“合二为一”的对立双方中,根据其地位和性质的不同,人们把其中一方定义为“阴”;另一方定义为“阳”。《老子•第四十二章》中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世界万物都是一阴、一阳对立共存的统一体;都是以阴为主体(阳以阴为存在基础;阴不断地孕育着、酝酿着、滋生出阳);以阳为主导的(阴处服从地位)。万物都是因为其内部一阴、一阳对立共存,互相作用,相互平衡而呈现出和谐、健康状态的。

  在中国的古典哲学中,与“阴”同样意思是常用词有:坤、母、雌(顺)、牝、本、根、实、因、有、常、重、静、暗、下、地、自然、无为……与“阳”同样意思是常用词有:乾、子、雄(宰、恃)、牡、末、枝节、华(空)、果、无、变、轻、躁、亮、上、天、人为、无不为……

  与现代哲学中的概念比较,“阴”相当于:量变、绝对的、内因、客观、普遍性、常态、过程、服从、躯壳、形式……“阳”相当于:质变、相对的、外因、主观、特殊性、瞬态(改革、变革、创新)、结果、主导、灵魂、本质……

  在这众多的一“阴”一“阳”的矛盾双方中,常常是“阴”的一方是居于根本性的地位,“阳”的一方则是居于末梢的地位;“阴”的一方居于基础性的地位,“阳”的一方则是必须建立在以对方为基础平台之上才能存在;“阴”的一方是因,“阳”的一方是果;“阴”的一方是绝对的,“阳”的一方是相对的;“阴”的一方是实的,“阳”的一方是华的;“阳”的一方是本质,“阴”的一方是形式;“阴”的一方叫量变,“阳”的一方叫质变……《吕氏春秋•重己》中说:“故有道者,不察所召,而察其召之者。而其至不可禁矣。此论不可不熟”。意思是:所以,掌握真理的人不会去单方面追求最终结果“阳”这一个方面,而是专心至志于研究、追求达成这种结果的本因(本源、基础)。立足于、掌握了、守住了本源,守住了“阴”的这一个方面,那获得结果、获得“阳”、实现目标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了。这样的成功就必然没有什么可以阻挡的了。这个思想方法不可不熟练掌握啊!

  鬼谷子在《谋篇》中有一句话:“故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意思是说,圣人、聪明人知道,守住“阴”、坚守“阴”的立场,自然会得到“阳”;而追逐“阳”不仅追不到,相反会丢失自己的根本;只有最愚蠢的人才满世界去找“阳”。这是一个充满中国古代圣人智慧的哲学真理。依此哲学原理,我们可以推导出很多相应的论断。

  一、圣人之道追求过程(量变),愚人之道追求结果(质变)。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对立的统一体。这个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它们相互之间无时不在斗争,这个斗争中无时不在促使事物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就叫量变。经过不断的量变,最后就会产生出质变的结果——新的事物。在这里,量变是处于绝对的,长期的过程之中,量变中孕育质变;质变是量变的结果,质变是相对的也是暂时的。“不促进大量的量变,不促进许多的部分质变,最后的质变就不能到来。”

  在《六韬》中有一句话:“存者非存,在于虑亡;乐者非乐,在于虑殃”。是说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国家能生存得很好,很快乐、很幸福,这个“生存得好”、“快乐幸福”的结果是质变,但这个质变的结果,是不会凭空就能得来的,它一定是其自身长期的兴旺战胜沉沦、健康战胜腐败、自强战胜危机、克己战胜灾祸……一系列艰苦奋斗的过程,是无数的量变的结果。

  二、圣人之道“吃苦”,愚人之道“享福”

  明朝一个叫洪应明的人在《菜根谭》中说:一苦一乐相磨练,练极而成福者其福始久;一疑一信相参勘,勘极而成知者其知始真。

  意思是:在人生道路上,只有经过艰难困苦的磨炼,才会获得幸福,这样的幸福才会长久;对知识要尊重也要有怀疑,并对其交替探索、研究、实践、验证,最终才能真正掌握。现在的很多中国人总以为自已的孩子一辈子不被磕、不被碰,然后有点钱,就能幸福安康地生活辈子。其实,幸福与痛苦也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没有感受过痛苦就体会不了欢乐、体会不了幸福。我们中国人传统中是最讲辩证法的,新生儿一出生就要给他(她)喂黃莲水(从中医的角度说是去胎毒,从辩证法的角度说是让孩子先苦后甜)而新生儿在吸母乳之前吃着黃莲也是津津有味(因为他以为这就是妈妈的乳汁的味道)。一旦吸过母乳之后(知道了母乳的甜味了),他就再也不肯吃黄莲了(因为他知道了什么是苦味了)。

  三、圣人之道“耕耘”,愚人之道“收获”

  耕耘很苦、很累、很“阴”、很麻烦;收获很轻松、很阳光、很荣耀。圣人知道,天上不会掉陷饼,要想有收获的荣光,就必须吃苦耐劳地去耕耘,有耕耘自然就有收获。在“耕耘”这个平台上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地就有“收获”。而这样一个人生过程才是健康的、兴旺的人生过程。

  只有最愚蠢的人才满世界去找“收获”。而这种“收获”是一定要与别人争、与别人抢,要与别人相对撞的,最后一定是给自己召来灾、惹来祸。

  管仲说过:“温饱思淫欲”。退一万步说,就算这种“收获”能够成立,以这种“收获”为人生平台、为人生常态,在这个平台之上一定就会滋生腐败(淫邪),一定使人沉沦、病态。如:他就会感觉,无所事事,一点也不刺激!是不是去找块唐僧肉吃吃?能不能去找点毒品吸吸呀?走!去找人打一架……

  四、圣人之道“俭朴”,愚人之道“奢侈”

  奢侈、华丽很亮、很阳光、很有范;简单、朴实、节俭很暗昧、很不阳光、很自然,但圣人都知道俭朴才是健康的、向上的、长久的、安全的;而奢侈则是腐败的、向下的,是面临灾祸的。《庄子•天道》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一个人、一个事物,朴素、自然、简单,那么天下谁也无法与他争比美。相反,那些浓妆艳抹、百般修饰的;身上穿戴着无数的珠宝;染发、修眉、染指甲,身体都变形了,那不仅不美,身体和灵魂都被约束了,身体和思想都负担沉重,这种人实在是可怜得很啊!丑得很呀!

  五、圣人之道“奋斗”,愚人之道“成功”

  “奋斗”很难、很苦、很累,属“阴”;“成功”很光彩、很闪亮、很享受,属“阳”。经过奋斗所获得的结果都属于成功。成功必须以奋斗为基础。不经过奋斗的任何东西都不属于成功

  毛泽东说:“闪亮的人生一定是战胜苦难的结果!”同样,《易经》里也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生过程就是奋斗的过程、自强的过程。通过奋斗战胜了人生的苦难,就成功了;战胜一个因难,就成功一次;战胜一批困难,就取得一系列的胜利。逃避苦难的人生一定是失败的人生。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了一段话:“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意思是:周文王正是因为被软监,身体失去自由,所以发奋努力才写出《易经》。当年孔子到处去“考”公务员,到处去求官,都没考上,回到家里才开始教书、开始研究,最后才写出《春秋》这部书。如果真让他当上大官,搞不好没有坎坷的生活经历,就不会去思考人生、思考人类的根本性的问题,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做为思想家呈现在历史上的孔子了——也就没有了《礼记》、《论语》等伟大作品了。同样,屈原因为被贬逐才有《离骚》;左丘因为眼睛看见了,失明了才有《国语》。孙膑因为脚被砍断才有《孙膑兵法》。吕不韦相国没的做,被秦始皇发配到四川才有《吕氏春秋》。韩非子被囚监在秦国才有《说难》和《孤愤》……包括《诗经》中的那些作者,这些圣贤们大多都是因为经过艰苦磨炼、人生承受很多很苦难,因此激发他们去观察、思考,经过发奋努力,反而给后世留下流芳百世的伟大作品(司马迁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人生反而更加成功、光辉、伟大。

  六、圣人之道“谦虚”,愚人之道“骄傲”

  为什么“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谦虚”属“阴”, “骄傲”属“阳”。 谦虚的人就会敬谨、小心、努力、自强。在谦虚中就必然孕育着进步,在谦虚中必然会滋生着可以骄傲的机会。骄傲的人必然会自满、自以为是、享受、消沉、退化、坠落……骄傲的下一步一定是退步、落后、失败。

  就象《易经》里的“亁”,经过“潜龙勿用”、“见龙在田”、“君子亁亁”、“夕惕若”、“或跃在渊”的一路奋斗,取得了“飞龙在天,利见大人”的光辉业迹后,一骄傲,一自为以是,就会变成“亢龙”,就会失败,就“有悔”。

  七、圣人之道守“贱”,愚人之道求“贵”

  《老子第三十九章》中说:“贵以贱为本,高在下为基”。与“高”与“下”一样,“贵”与“贱”,是矛盾的着两个方面,他们是矛盾的、对立的,但又是相互依存的、统一的。“贵”属“阳”,“贱”属“阴”。

  建房子一定要踏踏实实建好一楼,在坚实的一楼基础之上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有机会建二楼、三楼。没有一楼做基础,想建的二楼只是“空中楼阁”而已。同样,要当老爷就要以有一群佣人、有妻、有妾为前题。“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要以压迫别人、欺侮别人做为自己的尊贵,一定要和别人对撞、抗争,一定是会给自己招灾、惹祸的,这种“尊贵”是一定不能长久的,下一步得到的一定是屈辱的。相反,那些低调、自谦、甘于守卑贱的人,才是真正自尊、自强的人,他的尊贵地位、高尚的人格是谁也捍不动的。

  几千年来,受传统方化的影响,中国人都形成的内敛,低调的习惯。比如:贫道、贫僧、在下、贱内、犬子、下官、学生、草民……等都是人们喜欢用的自称;也是人们喜欢的自我定位,这些都体现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但近几十年来,我们背判了辩证法,一心一意追求富、追求所谓的自由、追求所谓的个性;人人追求更高、更快、更大……胆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政策再活一点。一路走下来,中国人现在似乎不知什么叫低姿态了;不知什么叫自谦了。

  最高的荣誉就是没有荣誉。比如:做人能做成“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好人”就已经很成功了。相反,如果总想当英雄、总想当大官、总想当富人,总想当人上人、总相当老板,一路追下去,最后回过头来,发现再想做个正常人、想做个普通的劳动者都没机会了,都成奢望了。

  一块石头总想着过上象玉一样的风光的、美丽的生活,最后玉的风光没有得到,回过头来想过一个普能石头的生活,却再也没机会了。某村有两株百年老樟树。一个在城里开发高档房地产的老板来到村里,花五百万把其中一株百年老樟树“请”到他的高档小区去住,去过新的生活;而另一株百年老樟树则留在荒野森林里。是不是住在大城市的高档小区里的那棵百年老樟树就一定比住在荒野森林里的那棵百年老樟树过得更好呢?

  八、圣人之道“守其雌”,愚人只“知其雄”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中有:“知其雄,守其雌。”

  看一个人很有主见,很有办法,而他恰恰是最乐于、善于顺从的(顺从客观规律、顺从人民的意愿)。一个能够主导人类命运的人,一定是最了解、也是最顺从人类社会发展规率的人;一个伟大的人,一定是谦虚的人、低调的人。一个谦虚的人、低调的人、勇于吃亏的人,一定能长期保持优秀的品格。这种人就能保持着婴儿们特有品格特征:纯真、纯朴、纯洁;生命力最顽强、最能够自强不息;不健康的文化思想不能污染到他;其人格魅力是最完美的、最圣洁的、最光辉的。

  要想成功地主导一个事物,首先要把服从这一事物的运行规律。对这一事的内在的、处在的情况认真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然后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也就是说,最后做决策(决断、拍板)的“雄”一定必须以“雌”(顺从、服从)为基础——服从这一事物的客观规律。

  要想当好人民勤务员,就必须服从群众的真正的、根本的、长远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就能彻底地服从人民的利益;人民群众的意见就会自觉汇集到他这儿;他就成为主导群众未来走向的引路人。这样的人自然就会成为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英雄和品德高尚的人、最有魅力的人、明星。

  要想当好群众的先生,就要先当好群众的学生。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知识分子也要改造,不仅那些基本立场还没有转过来的人要改造,而且所有的人都应该学习,都应该改造。我说所有的人,我们这些人也在内。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即使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已经了解得比较多的人,无产阶级立场比较坚定的人,也还是要再学习,要接受新事物,要研究新问题。知识分子如果不把头脑里的不恰当的东西去掉,就不能担负起教育别人的任务。我们当然只能是一面教,一面学,一面当先生,一面当学生。要做好先生,首先要做好学生。许多东西单从书本上学是不成的,要向生产者学习,向工人学习,向贫农下中农学习,在学校则要向学生学习,向自己教育的对象学习。据我看,在我们的知识分子中间,多数人是愿意学习的。我们的任务是,在他们自愿学习的基础上,好心地帮助他们学习,通过适当的方式来帮助他们学习,而不要用强制的方法勉强他们学习。”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4月第1版)

  九、圣人之道守“弱”,愚人之道要“强”。

  《道德经•第四十章》中有:“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坚守弱的立场,坚守根本,正是有道的人运用的不败的方法。弱的对立方是强。世界万物都是由弱到强,从强到弱。弱是阴,强是阳;弱是强的基础;强是靠弱滋生出来的。弱的总是会发展成强的;强的一定要向弱的方向转化。既然强一定要到弱,那还不如坚守弱的地位反能保持长久,反而更加主动。有道之人、懂得真理的人,知道坚守强的地位是不会长久的、是昙花一现、是一定要失败的,所以不去追求单方面的强;他们宁愿坚守弱的地位,坚守弱的立场。在守弱中自然能获得强,这样的强反而能保持长久、能立于主动地位、立于不败的地位。

  十、圣人之道守“柔”,愚人之道求“刚。

  淮南子在《原道训》中说:“是故欲刚者,必以柔守之;欲强者,必以弱保之;积于柔则刚,积于弱则强”。想要获得刚的地位,就要坚守柔的立场;想要获得、保住强的地位,就一定要甘于守弱。

  《老子第四十三章》中讲:“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天下最柔弱当属水了,但世界万物都离不开它;都要顺从它;而且只要给它时间照样可以“滴水穿石”。天下最柔弱的当属思想、意识、方法之类的东西了。但正确的思想却可以打偏天下无敌手;正确的方针、政策可以主导一个事物走向成功。某些事物看起似乎很强大,但只要掌握了它的运行规率,照样可以四两拔千斤,照样可以很轻易战胜他。

  十一、圣人之道处“牝”、处“静”,愚人之道做“牡”、喜“躁”。

  老子在《道德经•第六十一章》中说:“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牝”——雌性(阴性、服从性)的事物总是因为安于宁静而胜过雄性(阳性、主导性)的事物,因为安于宁静就是安于处在下的位置。雄性是指主导权,而雌性是指顺从的态度。要掌握主导权一定要顺从客观规律(也就是说顺从——雌是雄的存在的根基);真诚地、实事求是地顺从客观规律,就自然能够获主导权(也就是说指导权——雄,是顺应客面规律——雌的自然而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结果)。不按客面规律(背离雌)去主导一个事物,肯定要失败。

  十二、圣人之道处“民”,愚人之道求“官”。

  在“官”与“民”这一对矛盾中,“民”是主体,“官”是主导;“民”属“阴”,“官”属“阳”。在“民”这个基础上自然会不断地孕育出、滋生出自己的“官”来;自然会在奋斗中、生产中、生活中选拔出“官”来。而“官”是“民”的一部份,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以“民”为基础而存在的;最后是一定要回到“民”的中间去的。

  曾国藩说过:“做人一定要象人;做官不可象官”。 做人一定要象人,那如何才能象个人呢?关于做人应有的品格都体现在古人关于“君子”的描述中,用毛泽东的话描述最清淅,那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样的人当然就很有机会当“官”了。做官如果象官就必然高高在上、自以为是、摆官架子,他就一定是一个“官僚主义者”、就一定会贪、一定会欺压百姓。

  相反,当上“官”以后还是坚守“民”的立场,自我定位在“民”的层面上,那就一定不会耍“官僚主义”,一定不会贪,一定会好好“为人民服务”;一定能快乐、幸福、自由地当“官”;这“官”就一定能当得安全、长久。

  汉代的桓宽在《盐铁论●遵道篇●第二十三》中说:“《易》日:小人处盛位,虽高必崩,不盈其道,不恒其德,而能以善终身,未之有也。是以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大意是:《易经》说:小人当了大官,虽然位置很高,但必然会垮台。因为不遵循大道,不始终坚守自己的品德,而能够有好的结果是不可能的(从来没有过的)。所以,这种人虽有可能爬得很高,但最终都要摔下来的。

  十三、圣人之道享受生命,愚人之道追求长生、名誉、地位、财货。

  一个人在世上,其生命属“阴”,其拥有的寿命、名誉、地位、财货都属“阳”。如果是圣人,是一个明白事理的人,他就会好好过日子,好好享受生命的快乐。圣人知道,在他的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生产中、生活中自然就会滋生出(孕育着)牢固的名誉、地位、财货。只有愚人才满世到处去追求长生、名誉、地位、财货。

  道家著作《列子●杨朱》中说:“生民之不得休息,为四事故:一为寿;二为名;三为位;四为货。有此四者,畏人畏鬼,畏威畏刑。此之谓遁人也。可杀可活,制命在外。不逆命,何羡寿?不矝贵,可羡名?不要势,何羡位?不贪富,何羡货?此之谓顺民也。天下无圣,制命在内。”

  意思是:人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总是疲于奔命、总是活得很累、总是安不下心来好好享受生活、总是没有幸福感、总是找不到生命的意义,主要是因为四件事:一是追求长生;二是追求名声;三是追求地位;四是追求财货。人如果一心一意去追逐这四个东西,把这四个东西做为人生的追求目标,往这四个方向去“拚搏”、去“奋斗”,那就会迷失人生的方向,就会:害怕别人超过自己;害怕鬼神对自己不利;害怕地位比自己高的人;害怕法律对自己的惩罚。这四种人生追求方向都是骗人的。人都是有生有死的,这是自然规律,谁也不能例外。不违背做人的根本,踏踏实实过日子,“安时而处顺”地享受生、长、壮、老的生命过程,为什么要羡慕长寿呢?不想自以为是、不想妄自尊大、不想看不起别人、不想污侮别人,怎么用得着去追求“名”呢?不想仗势欺人、不想当人上人、不想横行霸道、不想巧取豪夺,为什么要去追求高高在上的地位呢?不想贪、不想“富”,那就不用满世界去骗、去抢、去偷那些代表“富”的财货了(这些财货对人从根本上讲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如:石头——玉石、金子、古董、首富……)。天下没有神,也没有圣人能帮自己,任何人的生命都靠每个人自强不息,奋斗不止一路走过来的。

  十四、圣人之道保重身体,愚人之道追求刺激。

  《老子二十六章》中说:“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意思是:重的、有形的东西是轻的、无形的东西存在的根基;安静、无声是躁动、声音的主人(前题)。所以圣人、君子每天生活、出行、行动、追求都不离开自己的身体需要(也就是说不去追求对自身没有意义的事物,更不会去追求对自身有害的东西)。

  笔者体重有150斤,这个150斤重的躯体就是本人生命生存的根本。有时很重很重的身体在家里和老婆在一起时,思想也会去想别的女人;这时思想很躁动,而身躯却很安静。所以人的思想(或者说是灵魂)是很轻的、很躁的,是可以全世界漫游的。不仅不要花钱,而且比光的速度还快、比手机信号的速度还要快。但灵魂飞得再快,最后都要回到那150斤重的躯体上来,否则两者一长时间分开,人就死掉了,两者就都不能存在。

  所以,如果是君子,如果是圣人,他就会很懂得这个道理,他的思想、他的灵魂一天到晚都不会离开自己的身躯;他会很看重这个自己生存的大本营;他会很好地保护这个根本。如果是君子,他就会做到轻的思想指挥重的躯体围绕身体的需要去工作。即做到思想、行动、生命的真正需要相统一。

  如果是圣人就不会象笔者一样,常常因好多喝两杯酒而伤及自己的根本;常常爱抽烟而影响自己的辎重的健康;有时没事找事——灵魂想着兜兜风,就让躯体开着车子上街,结果是把自己的躯壳(大本营、港湾)置于滚滚车流的危险之中。

  十五、圣人之道自强、自立(靠内因);愚人之道依靠外因(造不如买);

  内因是变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国家、任何一个事物,都得靠自身的努力、靠自强、自身的奋斗,去适应周围的各种外部条件求生存。人的生、长、壮、老、死的整个过程都得依靠自己的努力,没有任何人、任何神、任何佛、任何仙可替代。

  习近平同志一再批评“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观点,因为这是违背我党的自立更生的基本路线的。但现在那些“经济学家”经常忽悠我们什么“以市场换技术”,“以市场换管理”等。用的、吃的靠买、靠租;技术以别人的为准;管理用别人的思路,那我们自己的十几亿人吃饱了饭干嘛?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做人要做君子,君子就是要自强、要自立更生。一个人要自立更生、一个家庭要自立更生。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总不能人人都当“小人”吧?自立更生的方向是兴旺的方向、自由的方向、幸福的方向、安全的主向、健康的方向、新生的方向;反之,背离自立更生的方向则是沉沦的方向、桎梏的方向、痛苦的主向、危险的方向、腐败的方向、死亡的方向。

  十六、圣人之道守“穷”,愚人之道逐“富”!

  没有佣人哪来的老爷?没有工人哪来的资本家?没有无产阶级哪来的资产阶级?没有消费者,老板的东西卖给谁?没有“穷”哪来的“富”?“富”是必须以“穷”为存在基础的,没有“穷”,“富”就成了空中楼阁;而“穷”一定孕育着、滋生着“富”。

  你在这个单位上班每月工资是五千。

  你去问一个年青人:“小弟你在那个单位上班工资是多少?”

  “三千”——看来我还是很“富”的哦!

  你去问一个中年人:“大哥,你月工资是多少?”

  “不多!年薪100万!”——妈呀!我怎么这么”穷“啊!

  我坚决要“富”啊!

  人家比尔盖茨、李嘉诚年收入超百亿呢!你”富“得了吗?

  所以,圣人(明白事理的人)都知道,每个人出生都是赤条条的,是很“穷”的,守住这个“穷”、认可这个穷、以这个穷为常态,经过自强不息、奋斗不止、劳动、耕耘,自然而然就“富”了;人在这个由“穷”向“富”的奋斗中讨生活才是最有意思的。等到不自强了、不奋斗了,人就死了。人死了也是赤条条的,并不需要什么“富”的东西。

  只有最愚蠢的人才不愿意守“穷”;不承认“穷”才是人的根本;不承认“穷”才是人生的动力,而满世界去找那个叫“富”的东西。去与人争、与人抢、与人拚。最后是碰得头破血流、晕头转向。回过头来却找不到人生的方向;不知人的根在哪里、人的本在哪里;失去了做人的意义;再也找不到了生命的意义;最后结果反而使自己成为一个全世界最穷的人。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