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 张伊丨英烈故事:《毛家六烈士—毛泽民》连载之二十九:督造战船,做好渡河东征准备
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提出了“反蒋抗日”的口号,并正式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会议还通过了《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统一了关于渡河东征的思想,确定在40天内完成东渡黄河的准备,进入接近抗日前线的山西。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配合主力东征,打造战船和征调水手,成为渡河准备的关键所在。党中央要求在20天内准备10万斤粮食,2万双军鞋,5000副担架,60只渡船。陕北军民在周恩来副主席的统一领导下,积极进行各项后勤准备。毛泽民参与东渡准备,直接领导督造战船的工作。
元旦前,彭德怀司令员深入东渡前沿考察地形,落实准备工作。毛泽民随彭司令员进驻黄河西岸的马花坪村。为了左、中、右三路大军同时向黄河对岸发起攻击,原计划打造的60条渡船,彭德怀司令员大手一挥:“兵贵神速!必须造他100条船!”
渡河任务十分紧急,准备工作分秒必争。毛泽民发动群众,迅速组织铁匠、木匠,打制铁钉,砍树造船,距黄河不远的一条条隐蔽的小河岔成了热火朝天的造船工地,毛泽民的身影不时出现在一个个造船工地上。经过日夜不停紧张奋战,仅半个多月,就造好100条战船。
与此同时,毛泽民还发动当地党政军民,在黄河沿岸全力以赴征调水手,把青壮年编成连、排、班,组成支前担架队。
1936年1月26日,毛泽东、周恩来率领红军总部人员离开瓦窑堡,来到延长县城。2月18日,彭德怀总指挥、毛泽东总政委下达东征作战命令,20日夜,东征战役开始。左、中、右三路大军在预定渡河点迅速渡过黄河,一举突破晋绥军防线,将战斗推向纵深。
第二天,毛泽民率领国民经济部的同志,随后续部队渡过黄河,赴三交镇,接收各种缴获和征发物资,转运回陕北根据地。同时,统一领导三交地区的地方工作,组织了工作队、宣传队、保卫队,成立了中阳县苏维埃革命委员会,发动群众打土豪、斗地主、拆碉堡,把没收的部分财物和粮食分给贫苦群众。当地青壮年踊跃参军,短短的几天,就有几百名新战上补充进红三十军。
毛泽东率领红军主力出征到达延长县城时,恰好下了一场大雪。遥望着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诗人胸中涌动着怀思千古文明的巨澜,他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恢弘气魄,写下了一生中最杰出的诗篇《沁园春·雪》。
毛泽民虽然没有兄长毛泽东那种独统揽全局的领袖作风,却靠脚踏实地的艰苦工作,为刚刚结束万里征程的党中央和中央红军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保障,使数万红军在陕北扎下根来。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