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东方文化复兴

黄一兵: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作者:党的历史 发布时间:2020-02-06 07:12:53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内容提要

  民本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对当今治国理政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标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追求。它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最鲜明品格,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遵循和执政为民的责任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我们要时刻不忘这个初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一初心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遵循。深刻理解和践行“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对于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地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群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民贵君轻、政在养民”的民本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明珠

  在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形成了关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丰富思想,其中就包括民贵君轻、政在养民的民本思想。

  《尚书》记载,虞舜时,皋陶说过:“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大禹说:“德惟善政,政在养民”,并对后世留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训诫。殷商时,盘庚对民众有言:“古我前后,罔不惟民之承。”周朝取代商朝,周公总结前朝治乱的经验教训,指出“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并把民情和上天意志相连,所谓“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见”。春秋战国社会大动荡,民众作用更加凸显,民本思想更加受到重视。《左传》记载:“夫民,神之主也”;“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诸子百家治国思想各有所重,民本却是共识,比如,孔子认为,“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即配得上“圣”的称号;墨子说:“民生为甚欲,死为甚憎,所欲不得,而所憎屡至,自古及今,未有尝能有以此王天下、正诸侯者也”;《管子》说:“治国之道,必先富民”;《韩非子》说:“立法术,设度数,所以利民萌便众庶之道也”。而孟子的“民贵君轻”与“民心”之论,更将民本思想发展到新高度。

  先秦时期形成的民本思想,在后世随着国家治理实践的发展,又充实了“利民”“惠民”的内涵。司马迁反对统治者与民争利,主张顺应人民自由求富的愿望,提倡农业工业商业共同发展,达到“上则富国,下则富家”的目标。诸葛亮“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展现了出色的治理能力。明太祖厉行“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的农本政策,清康熙训导官员“凡为政者,只求实惠及民而已,何必以美名自讬哉”,都在各自的历史条件下取得了较好的国家治理效果。

  在人类文明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也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最根本标志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菏泽视察时,说起了河南内乡古县衙留下来的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他感慨指出,对联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封建时代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

  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境界之所以比古人高,根本原因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在马克思之前,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理论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由此,人民性成为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主义的最根本标志,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最根本标志。

  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这就决定了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党成立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但党的宗旨始终如一,一以贯之。党在各个历史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都充分体现了广大人民的利益要求。在革命年代,党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领导人民开展抗日战争、赶走日本侵略者,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领导人民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变一穷二白的国家面貌,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领导人民实行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样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风雨兼程、访贫问苦,从黄土高坡到青藏高原,从太行山区到乌蒙山区,从零下几十摄氏度到海拔数千米,从“贫瘠甲天下”的甘肃定西到“隔山走一天”的四川大凉山,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遍布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听民声、察民情、思对策,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模范践行了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面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面对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活的更高要求以及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改革发展责任扛在肩上,着力推出更多民生工程、实施更多惠民举措,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享受更好的教育,拥有更稳定的工作,获得更满意的收入和更可靠的社会保障,得到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和更优美的环境,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奋斗

  党的十九大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基本方略之一,再次彰显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根本宗旨、根本性质和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态度与本色。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依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人民群众既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谋划发展,最了解实际情况的,是人民群众;推动改革,最具首创精神的,也是人民群众。凡属正确的决策必然是将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化为系统的意见,再回到群众中去、使之成为群众的行动。总结我们党发展壮大的经验,很重要一条,就是始终把群众作为智慧和力量源泉,始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尊重不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承认不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区别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重要分界线,也是党的事业成败的关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把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统一起来;把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统一起来;把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统一起来,有力激发了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和创造精神,推动了历史不断前进和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的一个基本理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举共同富裕的旗帜,坚定不移贯彻共享等新发展理念,努力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我国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步走”战略安排,这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两步走”战略安排。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阶段,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迈出坚实步伐,要使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成的阶段,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要基本实现。这就意味着,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这就需要在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发展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实惠。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加强作风建设,不断提高与群众打交道的能力和本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必须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只有真正实现了利用群众路线来治国理政,才能“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坚持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就能更好增进人民福祉,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从而充分体现党的执政理念,实现党的奋斗目标。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