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下的语言文字工作:以民为本的语文规范化
从瞿秋白、吴玉章等在苏联研究“中国拉丁化字母”算起,党领导的语文运动轰轰烈烈,已经百载。其间的语文工作归纳起来,做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千方百计让劳动群众识字、提高文化。20世纪30年代,在陕北窑洞的农民冬学中,在上海阁楼的工人夜校里,语文工作者通过教“字母”帮助工农识字。新中国成立后的汉字简化极大促进了新中国的扫盲,周恩来总理在《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里举了个鲜活生动的事例:“天津一个工人说,‘盡、邊、辦’……总记不住,这回简化成‘尽、边、办’,一下就记住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语言专家在山西、河北等地用汉语拼音开展注音识字扫盲,成绩斐然,被誉为“加速工农群众知识化的捷径”。
第二件,方便人民交流。新中国掀起了我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共同语推广运动,波澜壮阔的“推普”(推广普通话),使辽阔疆域的亿万大众迅速推倒了方言隔阂的藩篱,天南海北得以顺畅交流。从通都大邑到广阔乡村,民众由只操浓重乡音跃升到普、方兼通,开创出赤县神州划时代的语言生活新面貌。
第三件,方便人民写字、阅读。新中国的简化字不仅利于识字,还方便写字。简化字比繁体字平均减少一半笔画,好写多了。周恩来总理在上述报告中叹赏:“河南一位老师向小学生介绍简化字,说‘豐收’的‘豐’字今后可以简写成三横一竖的‘丰’字,孩子们高兴得鼓掌欢呼。”简化字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儿童识字、成人扫盲的利器,明效大验。自那时起颁布的《简化字总表》《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通用规范汉字表》等,以及出版的《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涵盖字形、字音、词形、词义规范,在方便亿万群众读写上厥功至伟。竖排改横排、修订标点符号用法等,对便利大众阅读,功不可没。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早在清末就提出“言文一致”,“五四”时期又大力倡导白话文,但实际上,直至新中国建立,“白话文运动”才取得彻底胜利。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媒体是面向天下庶民的。白话文的全面推广,使书面语变得自然晓畅、平易近人、亲切活泛,极大方便了广大群众阅读。
这三件事的宗旨可以概括为“利民、便民”。“利民、便民”是党领导的语文运动始终高扬的旗帜。每一项举措,都促进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
翘首瞻望,几项重任横亘眼前:
一是要更好地引导社会语文应用,特别是在法规、新闻、出版等领域。这对促进社会生活中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意义重大。二在修订规范标准上,切实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针。群众感觉不便的,可修订;群众没有异议的,暂不修订。不宜因“语言文字理据”而反复更动,饾饤杂陈。三是要下大力气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这对增进经济社会文化交流、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作者:杜永道,系《语言文字报》原主编)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