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东方文化复兴

毛主席很早以前就指出,世界的未来属于青年

作者:Blanche50 发布时间:2022-08-21 07:04:03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1958年,一篇“特殊”的作品发表在了《中国青年》杂志第四期上,此文一经发表即刻在全国青少年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人们不只是对作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同时对作品的“批语”也十分的感兴趣。

  那么这篇作品的作者是谁呢?写批语的又是谁呢?

  原来,这篇作品的作者是毛主席的女儿李讷的高中同学,作品也是由李讷推荐给毛主席看的,毛主席认真阅读,在上面修改了错别字,并做了批语。对于这篇作品,毛主席非常重视,在上面画圈27处,并在最后的批示上写道:“每年暑假回乡一次,极为有意。此文写的很好。住半个月不够,最好住一个月。”

  后来,《中国青年》连同毛主席的批语一齐发表了,但毛主席批语的最后两句却没有刊登出来。

  这篇作品题目是《假期回乡日记》,署名为北京实验中学高三学生王桂芹。

  1957年暑假的时候,王桂芹回到了河北省阜平县老家。在老家的那段时间,她参加了合作社的劳动和社员会活动。当时她一边劳动,一边写日记,想把自己的所见所闻都记录下来。

  后来,暑假结束后,王桂芹参加学校组织的秋收义务劳动。休息的时候,李讷看到了王桂芹背包中的这篇日记,随后便拿出来看,由于时间不够,在经王桂芹同意后,李讷便把日记带回了家中。在与毛主席进餐的时候,李讷提到了这篇日记,于是毛主席翻看了这篇日记并写了批语。

  比如:在8月5日的一节中,王桂芹记录了她在回乡的路上,看到了干旱的谷子和花生,她写道:“什么时候,我们也会人工下雨呢?我想,我若是能呼风唤雨多好,那庄稼年年丰收,国家年年富足,人民年年丰衣足食!”就在这段的旁边,毛主席连画了两个⭕️,对其观点表示肯定。

  在当日文章的最后,王桂芹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雷阵雨,突如其来的大雨下得她措手不及,被雨淋得整个人浑身发抖,为此,她写道:“我再看看田地里干枯的谷苗,它吸饱着雨水,好像又恢复了生命力,逐渐精神起来,我尝尝雨水,觉得也是甜滋滋的。我想,淋了又算什么,只要庄稼长得好,比什么都强呢。”读到这里,毛主席又画了两个⭕️。

  毛主席鲜明地赞同了王桂芹的所见所闻所想。

  8月7日,王桂芹听说社员们要去打坝,因此,她兴奋地去好朋友小斤家里,叫她一起去,但小斤的母亲和其他亲戚却不同意,怕她们受不了,甚至还说挣不了多少工分,没必要去。对此,王桂芹并不认同,她写道:“我不怕累,再说,我又不是为了挣工分,我是为了劳动和出汗!”随后,她回到家里和母亲商量,意外的是,母亲非常支持她,说道:“别累坏了,但也别娇气。”最后,母亲看了看她的衣服,说道:“干活就要有干活的样子,把缎子裤和绸子褂脱下来,换上一身劳动服,那才不显得软气。”看到这里,毛主席连画了三个⭕️。对王桂芹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进行了赞许,对王桂芹母亲教育孩子的方式也表示赞同。

  8月10日,记录了同学贾达黎做鞋的故事。三年前,王桂芹答应给贾做一双鞋,但由于一直没有空,就一直没给做。但这件事王桂芹始终没有忘,在这年暑假,王桂芹决定履行自己的诺言。在告知母亲这件事后,母亲埋怨她说:“这么久了还没做,怎么不早说?我就不喜欢光说不做的人,现在就做吧!”就这样,王桂芹在母亲的督促下给贾达黎做了一双花鞋。 王桂芹写道:“贾达黎肯定想不到我会给她做鞋,可能呀她早就觉得我是一个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最后她写道:“永远做守信的人,永远做个执行诺言的人。”看完这一天的日记,毛主席又在三处连画了三个⭕️。肯定了王桂芹的守诺,赞许了王桂芹母亲的教育方式。

  王桂芹写的这篇日记,大约一万字,共有14节,毛主席画圆圈的地方有27处,连着画三个⭕️的地方有17处,可以表明毛主席在看这篇日记时的心情和状态。

  从这篇日记中,毛主席看到了中国青年的成长和思想,从这篇日记中毛主席看到了中国的未来。很早以前他就指出,世界的未来属于青年。

  而《中国青年》编辑部把毛主席批语的最后两句删除了,删的是什么内容呢?最后两句话是这样的:“李讷应看两遍,退李敏,李敏也要看两遍。”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