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东方文化复兴

一面照妖镜

  革命样板戏自问世以来,深受工农群众的喜爱,但也有一些人对此十分反感,并极尽污蔑、抹黑之能事。

  这些人为什么会反感工农群众喜闻乐见的革命样板戏呢?

  或许,我们从一个人的一次讲话中可窥见一斑。

  1966年11月28日,文艺界大会在北京召开,康生在会上宣布: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海港》、《沙家浜》、《奇袭白虎团》和芭蕾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以及交响音乐《沙家浜》等8部文艺作品为“革命样板戏”。

  图片

  随后,李进同志在会上发表了慷慨激昂的讲话。

  她首先介绍了自己对文化革命的认识:因生病,为恢复听觉、视觉,在医生的建议下,比较系统的接触了一部分文学艺术作品。在这一过程中,她发现,在新中国社会主义舞台上,不但出现了大量鬼戏,还出现了很多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文艺作品,并美其名曰“挖掘传统”。在整个文艺界,大谈大演“名”、“洋”、“古”,充满了厚古薄今,崇洋非中,厚死薄生的一片恶浊的空气。

  她感觉,如果新时代的文学艺术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那它必然会破坏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于是,她首先对这种文艺现象进行了批评,然后提出了文化革命,并亲身参与到文艺改革创新的工作中。

  关于文化革命的方向,她说:“毛主席在廿多年前,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提出了推陈出新的问题。推陈出新,就是要有新的、人民大众的内容,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内容有许多是很难推陈出新的,如鬼神、宗教,我们怎么能批判地继承呢?我认为不能。因为我们是无神论者,我们是共产党员,根本不相信世界上有什么鬼神上帝。

  又例如地主阶级的封建道德,资产阶级道德,它们天经地义的道德,是要压迫人、剥削人的,难道我们能批判地继承压迫人、剥削人的东西吗?我认为不能。因为我们是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我们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济基础是公有制度,坚决反对那些压迫人、剥削人的私有制度。”

  关于文化革命的重要目标,她指出,要扫荡一切剥削制度的残余,扫荡一切剥削阶级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

  在讲话中,李进提到了传统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内容,并举了两个例子:

  比如忠这个词,封建地主阶级是忠于君王,忠于封建阶级的社稷;我们是忠于党、忠于无产阶级、忠于广大劳动人民。

  又例如节这个词,封建阶级所谓的气节,是属于帝王的,属于封建阶级社稷的,我们讲的是无产阶级的革命气节,这就是说,我们要对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的事业有坚定不移的信仰,决不向少数压迫人民、剥削人民的敌人屈服。

  关于艺术形式,李进表示:既不能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全盘肯定的态度。一个民族,总有它的艺术形式,艺术特色。我们如果不把祖国最美好的艺术形式、艺术特色加以批判地继承,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那是错误的。相反,全盘肯定,不作任何推陈出新,也是错误的。

  在讲到洋为中用时,李进特别强调要遵照毛主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指示。她着重讲了帝国主义的文学艺术是为寄生、腐朽的资产阶级服务的,而资本主义社会大行其道的阿飞舞、爵士乐、脱衣舞、印象派、象征派、抽象派、野兽派、现代派等,是毒害和麻痹人民的。

  紧接着,李进向与会文艺工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旧的文学艺术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古典的艺术形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的思想内容,那要不要革命,要不要改革?

  她说:“我相信,大多数同志会认为需要革命的,需要改革的。这是一场严重的阶级斗争,又是一件非常细致,相当困难的工作。京剧改革,芭蕾舞剧的改革,交响音乐的改革,就是这样冲破重重困难和阻力搞起来的。”

  从李进同志的讲话中不难看出,革命样板戏是遵照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对文学艺术进行改革创新的成果,是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服务的,是为广大工农兵服务的,是反私有制、反压迫、反剥削、反帝国主义、反资本主义的。

  服务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和工农兵的革命样板戏,工农群众自然喜爱。而反感、污蔑、抹黑革命样板戏的究竟是些什么货色,也就不言而喻了。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0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