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东方文化复兴

西方是怎么走上邪路的(续一)

作者:心智研究 发布时间:2015-04-29 09:12:18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你了解自己的【感知能力】吗?

  【前文提要】:

  前文我们从人类感知的角度,对现代西方文明进行了审视,发现:西方现代文明在它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出了偏差,这种文明把现代人类的感知能力都集中到了四分之一的象限中,让人类的感知能力大大的弱化了。在近千年的历史进程中,这种偏差给已经把西方、乃至整个世界都带上了邪路。当我们了解了西方是怎么走上邪路的,把西方拉回正路的路径其实也已经很清楚了。就是全面开发人类的感知能力,当人类开始用完整的感知能力来感知自己以及这个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也会变得不一样,再讲如何才能让人类拥有完整的感知能力之前,本文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几个关于感知能力的基本概念。

 

  一、区分【感受】,【感觉】,【感知】

  大家对“感觉”这个概念比较熟悉。从我们的人生体验来看,人对“这个世界”的所有认识都是来自于的“感觉”。我们所认识的“这个世界”就是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鼻子嗅到的、舌头尝到的、身体接触到的世界。包括我们所认识的自己,也是眼睛里看到的自己。以前,有个心理学家发现:一个没有自信的人、人生悲观的人,经过整容以后,会变得自信、对人生也会变得乐观。原因在于,绝大多数的人是根据自己在镜子里的形象,在内心里建立【自我认知】的,如果对自己的形象没有信心,【自我认知】就会失去自信,产生悲观情绪。经过整容以后,【自我认知】也发生了改变。

  外在的,是我们是“感觉”到的;内在的,我们也会有“感觉”的体验。人经常有这样的体验:在思考时,想法、灵感也是从心里“感觉”到的。经常可以听到有人在做某些事情的时候,说自己做这事特别有“感觉”。习惯上,我们把“大脑接收信息的心理体验”都称之为“感觉”。

 

 

  我们称之为“感觉”的是大脑接收信息的心理体验,实际上,包含了三个概念:

  第一个概念是【感受】。我们平时所说的“感觉”,更为准确地说,是指大脑体验到“外在的生理刺激与内在的心理反应”后的一种意识的【感受】。人有了这种【感受】就是处在神智清醒的意识状态。即使是在在睡眠状态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内在的意识反应,比如在做梦的时候。如果没有这种【感受】,就是处在无意识的状态,比如一个人昏过去的时候。

  第二个概念是【感觉】,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感觉Sensation】,就是我们通过肉体感受到的“外在的生理刺激”。我们最为熟悉的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鼻子闻到的、舌头尝到的、身体接触到的,这些都属于【感觉Sensation】。

  第三个概念是【感知】,我们平时说的,在做某件事或者在想某件事时,心里特别有感觉的那个“感觉”,规范地讲,这并不是感觉,而是【感知Perception】。所有的【感知Perception】,从我们的体验上来说,都是一种内在的心理体验。

 

 

  二、【感受】、【感觉】、【感知】之间的关系

  通俗地说,不管是【感觉】还是【感知】,对于我们的大脑来说都是一种意识的【感受】。

 

 

  【感觉】是意识感受到的“外界刺激信息”。从我们的体验来看,所有的【感觉】都是在感觉器官上的。“看到的”是眼睛看到的;“听到的”是耳朵听到的;“闻到的”是鼻子闻到的;“尝到的”是舌头尝到的;“触到的”是身体触到的。但是,这都是我们的错觉。实际上,所有的【感觉】都是在大脑里意识的感受,这种感受在“感觉器官”受到外在刺激以后,刺激信号经由“感觉神经”传递到大脑后形成的一种信息。这里有个需要特别说明的地方,这种信息并不等于“外界刺激”的本身,而是经过大脑处理过后的信息。也就是说,我们看到、摸到的某种东西的形态,并不是这种东西本身的形态,而是这种东西经过大脑加工后,被意识感受到的形态;我们看到的某种东西的色彩,也不是这种东西本身的色彩,也是这种东西经过大脑加工后,被意识感受到的色彩。

 

 

  这可能与我们的人生体验有些不同,我们一直以为被我们【感觉】到的东西就是东西本身,其实,我们所有感觉到东西,都不是东西的本身,仅仅是在我们大脑里经过加工后的信息。一旦传送刺激信号的“感觉神经”被阻断了,在“感觉器官”上就不会有任何的【感觉】,所以说,我们以为在“感觉器官”上的【感觉】,实际上,都是在大脑里被意识感受到的信息。

 

 

  【感觉】一开始在大脑里出现的时候,仅仅是一种被大脑加工过的“信息”——这种信息的实质是什么,我们在后面会继续揭示——意识并不理解这种“信息”背后的涵义,意识需要对这种信息进行感知。经过感知以后,意识才能认识这种信息的含义,之后,意识会发出“反应”的指令,对这种信息进行确认。比如:一个人的肩膀“被蚊子叮了一口”与“被人拍了一下”,这两种“外界刺激”,经过感觉神经传导到大脑里被意识感受的时候,意识感受的仅仅是一种信息,并不了解这种信息对自己的意义,需要经过感知以后,才知道这两种信息的差别,对于前一种的信息,知道是被蚊子叮了,就会用手去挠挠。对于后一种的信息,知道是有人在招呼TA,就会转过身去看是谁在招呼TA。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感受不到【感知】对【感觉】进行感知的过程,但是,在遇到一些需要思考的事情时,我们能够很清晰地体验到这种感知的过程,比如一个侦探破案,TA所找到的所有案件线索,都会在大脑中形成被意识能感受到的信息,一开始这些信息背后所包含的意义,这个侦探是不理解的。于是,TA要用【感知】对这些信息进行感知,进过一定时间的感知,这个侦探也许就会发现这些信息背后的含义,知道嫌疑人是怎么作案的、为什么作案以及谁是嫌疑人。我们在一些深度思考过程中,往往都能体验到这种感知的过程。

 

 

  【感知】不仅能感知来自于外在刺激的【感觉】,还能对大脑内的记忆进行感知。我们可以做个实验,您找个安静的地方,让自己舒舒服服地坐下来。然后,让自己的大脑什么都不想,就这么安安静静地坐着。你会发现,不用过多久,你的脑子里就会东想西想,一个念头接着一个念头想下去,这就是意识的【感知】在对记忆进行感知,被我们称之为“白日梦”的心理现象,就是【感知】对记忆进行感知的结果。

 

 

  【感觉】与【感知】之间的关系,【感觉】看起来很像是【感知】的搬运工,而【感知】是我们人的认知能力,就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是我们人唯一的认知能力。我们人只要是处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即使是在梦里——时时刻刻都在运用【感知】的能力,我们通过【感知】去认识这个世界的存在;去认知我们自己的存在。我们运用【感知】能力已经形成了巨大的惯性,即使是在空闲的时候,我们也会把记忆拿出来感知、感知。但是,我们对于自己的【感知能力】又是极其缺乏认识的。

 

 

  三、完整的【感知能力】

  我们在前一篇文章《西方怎么走上邪路的》中,阐述过一个观点:人类完整的【感知能力】有四个象限组成。而西方现代文明把人的感知能力都局限在了一个象限里——【外在~语言性感知象限】。受过现代文明教育的人,TA们的感知能力基本上也都集中在【外在~语言性感知象限】里,

  说实话,感知能力处在四分之一象限中的人,要认识“自己完整的感知能力”以及“完整的世界”是有一定难度的。就像现代人带着《进化论》的观点去认识远古文明,永远也不可能认识到真正的远古文明,因为用《进化论》的观点,生物是由低等向高等进化来的,人是从低等猿人进化来的,按此观点远古文明绝对不可能有超过今天的文明,但是实际情况是,在远古文明中存在着远超现代文明的文明。所以要真正认识远古文明一定要把《进化论》先放一放。同样,我们要认识自己完整的感知能力,也要把一些在【外在~语言性感知象限】里学来的观念,先放放一放,释放自己的感知能力,否则,对于自己完整的感知能力也是很难理解的。

 

  在前一篇文章中,我们说过,人类完整的【感知能力】包括了四个部分:从感知的范围来看,有【外在感知】与【内在感知】两部分。从感知的表达性来看,有【语言性感知】与【非语言性感知】两部分。用这四个部分可以搭建一个全感知象限。

  要彻底理解:什么是【外在感知】、什么是【内在感知】,您可能要等到“全部看完本博这一系列文章”以后才会真正的理解,因为这里面牵涉到一些其他因素的解释与理解。在此之前,我们先用大概的,可能并不太准确的意思来解释一下,以便于大家理解。

  【外在感知】,简单的说就是基于【感觉】的感知能力,我们把【感觉】扩展来看,人类所有的【经验】也都是【感觉】的产物。【外在感知】是基于【感觉】的感知能力,所以,【外在感知】有个很明显的特征:只要你能感知到的,我一定也能感知到,其他人一定也能感知到,只要是个正常人都能感知到,因为【外在感知】是建立在【感觉】上的,而【感觉】就是只要是个正常人,一个人能感觉到的,其他人都能感觉到,大家的感觉是一样的。

  【内在感知】,是一种不需要【感觉】的【感知能力】。如果讲【外在感知】是人的显性能力,那么【内在感知】就是人的隐性能力,【内在感知】每个人都有,但是,不经过一定的心理训练,一般人几乎都不会拥有【内在感知】的能力。

  只有极少的一些有音乐天赋的人,能感受到自己的“内在听觉”。这种“内在听觉”就是【内在感知】在比较低层次上的一种表现。但是,即使是比较低层次上的表现,在音乐世界里也不是人人都有。有这种“内在听觉”的人往往能在意识中感受到音乐的色彩、形象、生命、呼吸。这是很不可思议的,因为在我们的“感觉经验”里音乐是有各种声音组织而成的,它的本质就是声音,声音怎么可能有色彩?有形象?有生命?还有呼吸呢?对于只有【外在感知】的人来说,这显得很胡说八道。

  这就是【内在感知】的一个特点,这个人能感知到的,我如果没有与这个人相同的【内在感知】能力,我是感知不到的。【内在感知】属于“谁有谁知道”的一种感知能力。这也就是“为什么学音乐的人那么多,最后能成为音乐家的人那么少”的原因。因为要成为真正的音乐家,必须具备强大的“内在听觉”,而“内在听觉”到目前来看,很少有能训练出来的,绝大多是靠天赋,而想要拥有强大的“内在听觉”,基本上只能靠天赋。

  不仅音乐家会有【内在感知】的体验,一些西方大哲学家也拥有这种能力,比如毕达哥拉斯曾经说过的,他曾经多次来到过这个世界上,其中有一次作为一条鱼来到这个世界上。这种断言式的观点,都不能作为一种哲学观点,因为谁也没法对这个概念进行论证。毕达哥拉斯有次路过一个鱼摊,让卖鱼的把一条鱼给放生了,因为他说这条鱼的前世是他的一个朋友。我们今天接受了佛教的“轮回”的概念,所以,对毕达哥拉斯的话是能理解的,但是,也仅仅是一种“理解”,并不能像毕达哥拉斯一样感知到。从毕达克拉斯的一生的事迹来看,这句话不是他的随口胡言,而是出自于他的【内在感知】的感知。运用【内在感知】的感知,除非你有与他相同的【内在感知】能力,否则,既没有办法在概念上进行论证,也没办法在感觉上进行实证。

  从表达性来看,完整的感知能力包括了“可用文字性语言表达”的部分,我们把这部分的感知能力称之为:【语言性感知】,在【语言性感知】以外的部分我们统称为【非语言性感知】

  我们平时熟悉的感知能力都是【语言性感知】,我们甚至从自身的思维体验中都能得出“语言是思维的基础”的结论,没有语言,一个人怎么能思考呢?其实,这是因为我们处在【语言性感知】中的错觉。

  【感知】的基本元素不是语言,而是一种在意识中的影像——【意象】。我们可以跟自己做个心理实验,当你在心里想着“妈”的时候,你的心里出现的是妈这个字?是ma这个音?还你妈妈的形象呢?仔细体验一下,肯定是妈妈的形象。说到底,语言是对【意象】的覆盖,我们习惯了以后,又没有开发出【非语言性感知】的时候,就有了语言是思维基本元素的错觉。

  说到底【语言性感知】是【外在感知】的产物,【外在感知】的特点就是,我能感知到,其他人都能感知到,【语言性感知】就是把大家都能感知到的【意象】,用各种声音进行约定,这就是拼音文字的来源,而用各种相似的图案进行约定,这就是象形文字的来源。

  这里岔开去说一下,作为语言的优越性,因为【意象】并不完全等于“视觉影像”,所以,用视觉化的图形来确定【意象】是有很大的局限性,而用声音来确定【意象】就会比较自由,弹性很大。不过,不管弹性再大,你也不可能为一个“只有你自己才能感知到的【意象】”去确定一个声音,再让别人去理解。这种【意象】是没法约定,因为别人根本不知道你在说什么。语言,之所以成为语言,其作用就是为了传递相互都能感知到的【意象】,如果只有你自己才能感知到的【意象】,不管你用什么声音去确定这种【意象】别人都是没法理解的。

  人在【内在感知】中所感知到东西,有很多是超越语言的,是没法用语言传达的,从低层次角度来看,艺术就是超越语言的,音乐、绘画、建筑都是超越语言的非语言。从高层次角度来看,佛教有个非常有名的典故:拈花一笑。有一次,佛祖拈起花来微微一笑,有一个弟子马上就领会到了佛祖的意思。这个典故说的就是佛祖与弟子之间的【非语言性感知】。佛教中还有一首非常著名的诗,讲的也是【非语言性感知】:“达摩西来无一物,全凭意念下功夫,若在纸上求真经,笔尖蘸干洞庭湖。”

  敬请关注续二:【内在感知】的世界。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