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东方文化复兴

赵丹阳:苏文茂死后谁来拯救没落的相声界?

作者:赵丹阳 发布时间:2015-05-08 14:02:11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在相声界,苏文茂老先生应该算是一位德艺双馨的“文哏”大师。

  细品苏老的语言风格,似元典,而有元典所没有的新奇卓异;似杂谈,而有杂谈所不易及的整饬利落;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平易。统而观之,犹若雨余山色,夜静钟声,清霏有味,风月无边。

  其代表作品如《美名远扬》,含义深远,耐人寻味,穷形尽相的讽刺了贪慕名利的市侩和禄蠢之流;《苏批三国》文而不温,含蓄隽永,将当代那些不懂装懂、好为人师的伪学者批判的淋漓尽致;《论捧逗》简炼明洁,犀利辛辣,令平素目中无人、只懂孤芳自赏之辈汗颜无地。

  更为难得的是,苏老先生“躬素士之业,守谦退之节”。在生活上,他戒奢从俭、急公好义,从不讲求什么吃穿用度,但每有庆余,却不忘周济邻里;在工作上,他更是谦虚谨慎、利居人后,虽然年高德劭,可从不把相声舞台当成个人专场,而是功成之后,便即退居二线,积极为弟子铺路引航。

  反观文娱界的某些前辈,已经扬名立万、家喻户晓,却还要霸控舞台、打压贤徒!这与苏先生的襟怀相去何远?!

  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这句《菜根谭》中的箴言,恰可作为苏老一生的真实写照!

  可惜的是,斯人已去,大业未央!昔李、吴舍身求法,而大魏国势日强;今文茂先生撒手人寰,而相声界弊政犹存,实可虑者三:

  其一,相声本身的两大使命—“取悦大众”与“讽谏劝谕”正处于水火不容之尴尬境地。

  《韩非子》中曾有这样一则寓言,说以前有一条蛇,名字叫作“虺”。它生得一身二口,结果为了争夺食物,两张嘴互相撕咬,活活把自己咬死了!

  而今,“相声”这东西也长出两张互不相让的血盆大口来,一个叫“讲课”,另一个叫“恶搞”。固拙守成的,死抱着孤本残藉不放,自以为儒雅高尚,专一把相声会场弄成学校课堂;急功近利的,便专讲低俗下贱的黄色段子,或重复人身攻击的老套路,以赚人一笑!

  似此二者,无益于饮鸩止渴、自取灭亡。想要获得较为长足的发展,就必须贴近群众、寓教于乐、兼采雅俗!遗憾的是,某些相声宗师在“政治光环”的笼罩下,俨然变身成了一个“官老爷”,他们早已并非大众百姓中的一员,创作的作品又如何能够深入人心、引人入胜?!

  其二,“论资排辈”的格局使相声界难以革故鼎新。

  在我国,“论资排辈”也是有历史的,并不独显于今!早在孝明帝神龟二年(公元519年),为了解决官职少、应选者多的矛盾,吏部尚书崔亮便奏请实行“停年格”制,凡有空缺职位,不问贤愚,择担任职务时间长的优先叙用。这就是“论资排辈”的最早版本。

  “停年格”的做法一直陪着北魏走向灭亡,而最终形成“格式化”是在唐朝。唐朝开元中裴光庭所创“循资格”,与“停年格”相同,后世多循其法。

  早在“停年格”制度诞生之初,就有人批评:“士无善恶,岁久先叙,职无剧易,名到授官。执按之吏,以差次日月为功能,铨衡之人,以简用老旧为平直。”

  现在,这套简拔法则不仅流入了官场,也逐渐渗进了相声界,具体的体现是,不问才能如何、德行怎样,只要我辈分高,说话就管用。其行内界别一般分为“德、寿、宝、文、明”五等,其间差异,就如同古时公、侯、伯、子、男的区别一样。譬如说人家是“寿”字辈,而你是“宝”字辈,那你俩之间就没什么道理好讲,对他说的话你只能绝对服从,事之如父!

  这种不问贤愚、不辨臧否,一律唯老是尊的规矩,极大的妨害了青年一辈的成长与发展。

  其三,门户之争与宗派之见使相声界陷入十分严重的自我内耗。

  笔者有一个相声界的朋友,今年三十有五,也算是我的老大哥了。他自小便对“十三门”勤学不辍,说学逗唱无一不精,“垫话”、“包袱”、“入活”、“三翻四抖”等对他来说也是家常便饭。但迄今为止,他却仍只是个“二级演员”。当我问他为什么“仅止于此”时,他满脸悲怆的回答说:“现在的相声界,党见太深!如果没跟对师父,玩意儿再好也没用!人家根本不让你上(电视)!”

  我朋友的这番话应该说是刺痛了整个相声界的神经!

  相声一词,古作“象声”,经清朝时期的发展直至民国初年,相声逐渐从一个人摹拟口技发展成为单口笑话,其鼻祖为八角鼓丑角艺人“管儿张”。在张三禄昙花一现之后,其弟子朱绍文、阿彦涛、沈春和秉其遗志,精心授艺,孜孜不倦。终使这门绝活在第四代传人裕德隆、刘德智等人手中扬名宇内、蜚声中外!

  令人扼腕叹息的是,自“八德”身后三代,相声界良莠不齐、壁垒渐生,走上了盲目排外、固步自封之路。这个时期的显著特点是,一个人即令本事再大、技艺再高,只要不是“圈内”之人,就永无出头之日。就算一时混得小有名气,也会被“齿德俱尊”的业内高人口诛笔伐,迅速沉寂。无数人才怪杰,尽毁于此!

  又经数代,就连相声界内部原有的利益集团也再难“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相互之间虚与委蛇、貌合神离。尊崇“文质居先,以逗为辅”的流派,视“嬉笑怒骂”的类型为荒诞不羁;信奉“领异标新、删繁就简”的派别,又视“拘泥传统”之人的包袱为陈腐之议,不堪继承。其实如果认真考核,这些派系的表演风格与思想主张各有精华与流弊。然而后世的“相声当权派”往往不善于全面分析,再加上利益纠葛,就难免互相排斥。

  延至如今,相声界的掌权系谱当以“侯、马、常、苏”等七派居冠。据实而论,侯宝林、马三立、常宝堃等前辈名宿工力悉敌,齐驱多年,再加上他们本人道德充怀,懂得“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大道,所以固然可以说他们之间是发自肺腑的互相钦仰、相敬如宾。但其门下弟子可未必相信什么“日中则昃,月满则亏”、“君子无所争”的奥义,常常为了张大门户或褫夺资源而明争暗斗,致使诸多前辈艺人的一番心血,付诸东流。如今这种党同伐异式的内斗,已使中国主流相声界逐渐式微、凋零破败,饶是如此,七大集团仍旧尔虞我诈、乐此不疲!

  小结:倘或文茂先生不死,以他老人家在相声界的德行操守、身份地位,只要登高一呼,想必仁人志士必能如影依从,励精图治,共克时艰。虽然相声界积弊已深、病势日笃,想要彻底铲除其中的三大弊政,非得期以三、五十年不可,但在他老人家疾言厉色的大力敦促之下,相信十年八载亦可以略有小成,完全可以做到“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怎奈天不假年,此念成空!

  但愿苏先生的门人弟子能够仿效先贤,放下架子,深入基层,创作出平民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与此同时,更当打开公心,摒斥私见,与早已被主流相声界边缘化了的闲云野鹤、各路豪杰携手并肩,以期共创新局!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