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钰:以延安精神培植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对于走过90多年历程的中国共产党来说,不忘本来,才有未来。认真研究、展示、传承延安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经验,才能做到返本开新,为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坚实基础。
一、 延安精神是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根基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为什么贫瘠的延安成为中华民族优秀分子向往的圣地?为什么弱小的中国共产党能取得全国政权?回答这两个“为什么”,答案有许多,首要的是一条:革命理想高于天。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共产党人就有了安身立命的根本,就有了克服艰难的力量,就有了凝聚人心的核心价值。
从1935年到1948年,在延安陕北的13年,是我们党走向成熟、走向胜利的13年,是我们党发展历程中辉煌的时期。这个时期,我们党的思想、理论、政策不断发展,作为“三大法宝”之一的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形成了宝贵的延安精神,具有极强的生命力。这种精神的精髓具体表现在13个字: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艰苦奋斗。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延安时期,在党中央的倡导下,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共产党人的自觉行为。1942年3月31日,毛泽东在《解放日报》改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中央警卫团战士张思德的追悼会上,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指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批评了主观主义的态度,阐明了实事求是的态度,指出,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延安整风对于全党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具有重要作用。陈云在1947年2月的一次讲话中谈到,实事求是既容易做到,也难以做到。他提出了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的三条要求:交换、比较、反复。只有做到这三条,才能够比较全面地认识客观事物,比较好地做到实事求是。
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作风。1939年5月30日,毛泽东在《新华日报》发表文章,提出抗大的教育方针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1949年10月26日,毛泽东在接到延安人民恭贺新中国成立的贺函后复电,希望“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作风”。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毛泽东选集》四卷本中共收录159篇文章,其中在延安时期写成的有112篇之多。
在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能忘记党中央在延安时期的13年,不能忘记延安时期形成的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艰苦奋斗这13个字。
二、全面从严治党要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从严治党要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这充分指明了延安精神的现实意义。有人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延安精神已经过时。这是非常错误的认识。不论时代如何变,不论昨天、今天、明天,延安精神都是共产党人补充精神之钙、打好行为之基。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替代的丰厚的精神财富,也是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这种精神一定要继承下去,成为全党的共同财富、思想武装,只有这样党才能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对党的建设来说,最大的混乱是思想的混乱。因此,学习党史应该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推进各项事业的必修课。但在现实中,许多党员干部对延安时期党的奋斗历程不了解、有误解,特别是一些干部对欧美的发展脉络如数家珍,但对党的发展历史不屑一顾。这种现象必须引起重视。为此,要加大力度以延安精神来教育党员干部,尤其是中高级干部和年轻干部。
以延安时期党的建设的经验,切实加强党性修养。1941年7月,党中央在建党20周年之际,为了使党成为坚强统一的、集中的党,担负起伟大历史任务,针对党内违反党性的倾向,制定了《中央关于加强党性的决定》,提出应当在党内更加强调全党的统一性、集中性和服从中央领导的重要性等六条要求。这六条要求至今看来,依然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应该是全体共产党人行为的遵循。讲党性,就不能任性。党性并不抽象、神秘,集中体现在求真理、讲团结、守纪律。
以延安时期党的廉政建设为榜样,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和作风建设。延安时期的老一辈革命家都自觉以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为要求,住的是土窑洞,穿的是粗布衣。有外国记者评价朱德说,如果总司令从讲台上走下来,几分钟后你就无法辨认出哪个人是总司令。在领导人率先垂范、加强教育引导的同时,制定规章制度,严肃党的纪律。1941年,一位1933年参加革命的红军战士肖玉壁,因为贪污公款3050元被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判处死刑,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就此征询毛泽东意见。毛泽东并没有因为认识他且其有战功而护短,表示“我完全拥护法院判决”。之后,《解放日报》还就此事发表评论说,我们一定做到:在廉洁政治的地面上,不允许有一个肖玉壁式的莠草生长!有了就拔掉它!
三、以创新的手段传播延安精神
在新时期,社会信息化、思想多元化的特征凸显,开展延安精神传播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愈发凸显。在延安精神的传播中,要加大力度,创新理念,丰富手段,力求最大程度的覆盖面和感染力。
要把延安精神作为全党干部教育的必修内容。当前,为了应对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环境,尤其要加强思想文化、新闻宣传、高等院校等领域的党员干部的教育。在教学中,注重依托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开展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调查式教学。
深入开展延安精神的理论研究。这种研究,既要关注延安时期历史资料的整理,也要关注其现实意义的探寻。资料整理要全面细致,对各类文献资料、实物资料、亲历者口述等,尽量挖掘收集。意义探寻要贴近时代,力求以延安精神指导解决当下存在的问题。在研究延安精神时,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其史实的梳理,而要注重以当代视角来挖掘其现实意义,以国际视角来挖掘其深刻价值,以多学科视角来挖掘其丰富内涵。在研究队伍的建立上,保持开放姿态和体系,不仅依靠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等党校系统的研究者,也要依靠各类普通社会高校、科研机构的研究者参与,让延安精神成为全国人文社科学者共同的研究资源和关注焦点。
推动延安精神内容进入新媒体。今天的舆论场已经是新媒体崛起的时代,终端移动化、内容视频化、平台社交化、时间碎片化的信息传播特征越来越突出,任何宣传教育内容不进入新媒体,就很难取得好的效果。在微传播的时代,要把延安时期的资料整理出来,通过在线教育课堂,通过微博、微信、微视和客户端来传播。
中国的事情要办好,关键在党。党要承担好自己的历史使命,关键在锤炼一支过硬的队伍。当年,我们党依靠延安精神在小山沟里办成大事情,取得了夺取全国政权的胜利;今天,我们党依然可以依靠延安精神在全球化中办成大事情,实现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独有的、极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地。在新时期,还是要靠传承延安精神,团结全党的力量,点燃全党的奋斗激情,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作者是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来源:红旗文稿)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