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道相行-论身心修炼实践框架体系
----学问论之四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了马克思的社会实践框架包括生产斗争实践、阶级斗争实践和科学实验实践。在当今全球化信息时代,生产斗争实践延展到全球范围的经济经营战略实践,涵盖经济战线的宇观宏观中观微观的经营战略实践。阶级斗争实践尤其在取得政权的前提下业已涵盖宇观宏观中观微观之生态(资源)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精神等方面的历史战略实践。科学实验实践属于自然科学人类实践范畴,此非本学问论重点。
一、问题缘起:马克思主义的结构性问题
虽然在阶级社会中社会主体必然会普遍打上程度不同的阶级性的烙印,并且马克思也在认识论层面有“实践本体论”之认识论,但是马克思在社会主体的非社会实践抑或非完全社会性实践层面存在空缺或不究竟的地方。非社会实践主要指社会主体的身心修炼实践,实践本体论视域此和主体社会性没有必然关联。非完全社会性实践主要是社会主体基于血缘关系的“家庭-家族”的生活实践。马克思理论体系的结构性缺陷和内涵不究竟不到位的客观存在,一方面给与西方资产阶级世界的意识形态之“人权-人性”,联合中国道佛儒传统文化在身心修炼方面的先进优势部分,结合社会主体天然存在的“私欲”基础,以历史性致命一击的机会和充足的理论空间。另一方面也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全球共产主义历史战略实践的“颠覆-倒退-复辟”历史进程中存在不可推卸的理论指导责任。此所谓的历史性“颠覆-倒退-复辟”包括苏联东欧的全面复辟、中国后毛泽东时代的基本复辟和主要是欧美的“被社会主义化”部分退化三个基本部分。
中国之所以没有全面复辟主要是因为毛泽东思想的深入人心、中国传统文化的先进优势部分的文化遗传和毛泽东时代文化大革命的伟大历史战略实践的历史性影响。中国西方新自由主义的统治地位的实质性确立和造成巨大的历史灾难,中国儒教奴化文化的部分复辟回潮,除了现实性大历史逻辑规律的客观作用外,除了前面所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结构性缺陷本身外,宏观层面根本在于中国从理论到实践由毛泽东思想2.0实践框架退化到“马克思框架-邓三科框架-儒教框架”。至于宇观历史战略逻辑对宏观历史战略逻辑的影响是次要因素。简而言之,就是从毛泽东退化到马克思(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此),从马克思退化到邓小平,从邓小平退化到孔子。
总之,现在马克思主义面临着三大问题。一是在应用哲学和基础理论层面的结构性创造,以弥补原本的空缺,这主要是集成创造问题。二是恢复其在精神战争、意识形态和社会理论实践等方面的方法论抑或一般性指导地位,这是继承问题,也即毛泽东思想2.0的实践性创造和理论性总结问题。三是在具体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实践领域恢复毛泽东思想也即毛泽东战略实践框架体系的实践指导地位问题,尤其是在战略性实践领域。
二、身心修炼历史实践智慧结晶概要
身心修炼实践在中国先进的人本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内涵,其中纲要性内涵如下:
《易经》有云:“理-象-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谦劳,吉”、“参赞天地之化育”、“持盈保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等。
《老子》有云:“致虚极,守静笃”、“重积德”、“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惟道是从”、“余食赘行,有道者不处”、“虽有荣观,燕处超然”、“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反之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玄同-玄德”、“深根固柢-长生久视”、“被褐怀玉”、“利而不害-为而不争”等;《庄子》有云:“心斋坐忘”、“真人-神人-至人-圣人”、“《齐物论》”、“《逍遥游》”等。
道家有云:三清“玉清-上清-太清”、“外练筋骨皮-內练精气神”、“天人合一-内圣外王”、“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心神-魂魄-灵魂”、功夫“内功-外功-整劲”、“十八般武艺”、“内丹-外丹”、“道心”、“导引术-气功-辟谷”、“羽化升仙-长生不老”、“少林武术”、“太极拳”、“八卦掌”、“六合刀”、“咏春拳”、“截拳道”等各派武艺。《易筋经》、《五禽戏》、《八段锦》等健身操;“兵家-阴阳家-法家-名家”等。吴子有云:“內修文德,外治武备”;《鬼谷子》、《反经》、《素书》等都涵丰富的养生法门。
儒家有云:孔子的“五经-六艺”、“吾道一以贯之”;“士不可不弘毅,任重道远”;仁道。“慎独”、“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大学》有云:“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天子以至俗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孟子有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舍生取义”、“仁者无敌”;《中庸》有云:“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也。”、“致中和”、“赞天地之化育”。董仲舒有云:“天人感应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张载有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王阳明有云:“知行合一”、“致良知”、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曾国藩《挺经》。南怀瑾总结为“四纲-七证-八目”:四纲“道-明德-亲民-止至善”;七证:“知-止-定-静-安-虑-得”;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佛家有云:“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阿那耶识”;“真如法性”“般若智慧-净智妙慧”“转识成智:前五识-成所作智;意识-妙观察智;末那识-平等性智;阿那耶识-大圆镜智”、“究竟涅槃”、六波罗蜜:“施波罗蜜-戒波罗蜜-忍波罗蜜-精进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阿那耶三藏:“能藏-所藏-执藏”、“戒-定-慧”、“定能生慧”、“明心见性-见性成佛”、“阿那耶识-中阴身-中微子世界-六道轮回”;“清净心-平常心-道-佛”,《心经》、《中观》、《楞俨经》、《金刚经》等佛经;禅宗、唯识宗、净土宗、阿含宗、法相宗、天台宗等佛教宗派的修炼法门。“科学实证”:“α波相干即“妙观察智”,θ波相干即“平等性智”,δ波相干即“大圆镜智”,β波相干即“成所作智”;
中医有云:《黄帝内经》、中医养生:“一日周期-一月周期-一年周期-一生周期”养生法;“经络养生治病”、“阴阳-五行”、“上医治未病”、“养生-养气-养心-养神”、“养精蓄锐”、“推拿-按摩-刮痧-针灸-汤药”、“小周天-大周天-身体全息逻辑对应”等。
饮食文化:时令、地域、身体需要的天人合一的“吃法”。“药补不如食补”;
文艺:“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诗性语言”、“生象文字”、“意象思维”、“文明境界”等。
毛泽东:《体育之研究》有云:“养生乐心”、“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夫力拔山气盖世,猛烈而已;不斩楼兰誓不还,不畏而已;化家为国,敢为而已;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耐久而已。要皆可于日常体育之小基之。意志也者,固人生事业之先躯也。”
“理论联系实际”、“独立自主-群众路线-实事求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伟大的文革教育改革实践、“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六亿神州皆舜尧”等。马克思“自由人的全面发展”;
由上摘要概要大略只是中华文明文化在身心修炼方面的九牛一毛冰山一角,全面详尽的内容可以参考“《道藏》-《佛藏》-《儒藏》”,以后必定还会有“《马藏》-《毛藏》”,合称“《中藏》”。西方后现代主义试图用科学和逻辑的工具向“中华-东方”靠拢,但是因西式线性思维和字母文字等历史局限性及文化局限性,整体效率欠佳。客观上,西方解构主义针对西式“个体化逻辑体系”是有道理的。但是以解构主义来针对中华文明文化恰恰是牛头不对马嘴-颠倒了次序和方向。可但是西式各自割裂的所谓逻辑体系,对身心修炼言也不是毫无用处的废物,至于怎么“废物利用”此后文会言及。
由上亦可知马克思主义说面临的三大问题,在毛泽东思想体系中都并不存类似的结构性问题,盖因毛泽东思想体系自然涵盖中华文明文化的相关必要内涵。马克思主义虽然开辟了克服资本主义的正确方向,但是却并没有提供完备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此正是毛泽东思想体系超越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的结构性因素。中华文明文化传统上分为儒释道三家,全球人类视域主要可分为中华易道佛毛(印度可归入)和西教科哲逻辑两家。如前所言,身心修炼实践框架体系主要是集成中华易道佛毛的相关内涵,并结合其在学问体系的关系和地位确定。
三、身心修炼历史实践智慧结晶之定位辨析
“四纲八目”是儒家学问体系的基本框架,主要在个体道德实践范畴(修身内圣)和出世政经励志(做事外王)范畴,宋儒后吸收了佛的“心学修炼内涵”创立了“阳明心学”。儒教的结构性缺陷是主体内在智慧的修炼和外在“做事”的方法论两个关键方面不足。虽然儒教一直试图在“儒化易道框架”下,把“道-佛-西教科哲逻辑”归纳其中以形成“西式新儒家”。但是遗憾的是,非但“儒化易道框架”本质上只是“理论逻辑体系”,更为关键的是在“儒化易道框架”上融合后的“西式新儒家体系”仍然是“理论逻辑体系”非“本真实践逻辑体系”。“大鹏心炽”和“本领不足”共同决定了儒教的依附性和丧失独立性。儒教的结构性缺陷和依附性,在中国具备战胜外敌的前提下主要是积累王朝周期率的决定性因素,但是在中国改朝换代的进程和不能战胜外敌的前提下,儒教就成了直接的亡国决定因素和外敌的“内应-帮凶”。自宋以后,儒教虽然仍不乏“干才-义士”涌现,但是汉奸国贼也层出不穷。但是在社会主体的道德实践、精神生活和伦理建设领域,儒家仍然有其过人之处和核心价值。此外,在研判儒教在宇观宏观历史战略层面的儒教功效时,也需要避免“儒教文化决定论”倾向,毕竟现实的“战略体系-力量对比”才是直接决定性方面,儒教在其中主要是实践指导思想之“被选择错误”。总之,指导思想层面儒教必须废弃,中国儒家框架下的历代文人的“理论实践智慧结晶”也需要统合吸收并进行创造性实践性转化。
道家可谓博大精深。尤其在身心修炼实践层面,道家一直崇尚“内外兼修-文武兼备-出世入世”。前文分析方便起见,把“中医体系-文艺体系-饮食体系”分列,此把三者复归道家并作为其子集存在。道家修炼的主要目标是现世个体的“人格境界-生命质量-体质体能-本领本事”的提升。在人格境界方面,道家提倡“道法自然”,即天道人道合一“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功成名就身退天之道”。在主体“生命质量-体质体能”提升方面,道教是“内丹外丹-精神肉体-内力功夫”等知行合一修炼,其最高目标为现世的“羽化升仙-长生不老”。在做事的本领本事方面,道家具备老子孙子毛子之一贯大道之“毛泽东战略实践框架体系”。老子所言“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并不是象宋儒张载的口头吹嘘,而是为历代道家战略家群体的不世功业所反复证明。中国历史战略层面“儒家败家-道家立业”之死循环格局该结束了,且客观上中国此种死循环的外部生存空间业已为虎狼环顾的国际环境和美国针对中国的颠覆肢解战略行动所窒息。前文所示,身心修炼的“外功”部分实质基本在道家。中医养生治病实践体系,本质是通过“人体经络系统”之“信息-物质-能量”三位一体的中介工具体系,进行“整体辩证”地调适人身的“体质-体能-状态”和根本强化优化提升人体整体性的“自组织-自修复-自强化”能力。道家武艺实践体系,既能强健人体机能的“内力-整劲”,又能强健人体的“筋骨皮”提升人体的“疾病抵抗能力-抗打击自卫能力-对外攻击歼敌能力”,并给予精神灵魂修炼以强健的人体物质能量基础和意志力淬炼基础。
佛法广大法力无边。以2500多年前的科技工具体系水平,佛祖对宇宙人身意识的认知能达到如此的境界高度水平,即便在当今主流“西教科哲逻辑”认知框架下也是不可思议的奇迹。一方面说明西教科哲逻辑的“高度-效率-统合”的局限性和非惟一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佛法在“智慧潜能”开发方面具备深厚的功力。佛教首创了人的智慧意识的深层结构分析,并提供了智慧潜能开发的系统性“方便法门”,这是佛教的核心价值所在。暂悬置佛教的“灵魂精神实体”的世代六道轮回,单就开发主体“智慧潜能”方面佛法具备雄厚宝藏以资鉴戒开发利用。另佛教在六道轮回和生命灵魂精神实体层面崇尚的慈悲为怀和众生平等的理念,和“共产主义-大同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内在精神基本一致可引为同道外援。但是佛教存在明显“唯意识”本色,在社会实践和身体修炼实践方面存在结构性缺失。
中国式文艺实践体系及文化精神产品体系,主要在老庄境界和“中国化佛教”(主要是禅宗)指导影响下的创作智慧结晶。中国文艺体系,加上中国的生象文字汉字的文化载体,给予了中国人具备“道性-人性-诗性”天然的悟道体道的“高标准-高质量”的“意境-软环境”。即基本避免西式字母文字的遮蔽,又实质性强化了“实践-理论-身心”的一以贯之之“道”的“整体性-全息对应性”,从而有助于地提高整体效率并加速精进进程。
西教科哲逻辑实践体系及其精神产品体系,在身心修炼实践层面只能作为在中教修炼实践框架下的素材吸收,其不能作为指导思想和基本框架。盖因两者在此层面相距太远,咱基本没有必要干“以高就低”的蠢事。有言(大意)“当中国人在演义礼仪时,美国人的祖先尚在树上捕蝉吃”,此虽然不完全精确但是基本形象地说明了两者文明人文层面的差距。西教科哲逻辑体系本质上的“割裂性-文化局限性-历史局限性-意识形态化”需要给与充分警惕和区别,但是其“逻辑性-创造性-思辨性-自主性”仍然值得借鉴。具体言,身心修炼层面西教科哲逻辑体系可以作为主体思维力思辨力分析力的锻炼磨练淬炼的基本素材,此为主;其内容方面“科学性-现实性”的养分也可以顺便吸收,此为次。恩格斯说“理论思维锻炼,,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手段。”恩格斯此言在西式理论实践层面是对的,但是在“身心-理论-实践”整体层面言是不完全不到位的。恩格斯此言正是西教科哲逻辑体系的历史局限性和文化局限性的典型反映。但是恩格斯在此却引出一个重要的原理,也即主体如果需要保持较高效率的“思维质量-思维状态”,多读“硬书”(孔庆东语)多和“高手”进行思想思维交锋是一个重要的基本方法。左宗棠说“神交古人”本意即此。毛泽东的手不释卷和在创作《实践论》《矛盾论》时的工具匮乏感本意也如此。至于西教科哲逻辑体系之“逻辑性-创造性-思辨性-自主性”的统合辩证吸收,主要在理论创生实践体系和具体社会实践体系相关论述中。
四、身心修炼实践框架体系之基本结构
前文《学问论纲要》有言:身心修炼学问的最终结果的主体“身体康健-精神矍铄-意境高远-德行醇厚”之高寿厚望,也即立德;内在精神的“境界-心能-智慧-功夫”、外在智能的“方法-才华-能力-本事”、“体质-体能-状态”、“精气神”等。
在论述战略性人才内在主观结构中有言:“学问体系-四元实践框架经验”、“间接经验-知识结构-思维结构-身心修炼-精神境界-心道品质”、“心道相行-境界高远-身心协和-知识全面-才华横溢-能力非凡-学问精深-实践完备-文武兼资”等等。前文由于论述的“层次-角度-重点”不同,且缺乏一个统一的逻辑架构给以“定位”,故相关内容不可避免地呈现出错落有致的局面。文字上如有歧义以下文为主。
身心修炼实践框架体系结合和身心结构存在内在一致性。
身心在心道统摄下,分为“生命活体”系统和“精神智慧”系统。生命活体系统和精神智慧系统共同构成主体的“太极生命体”。生命活体系统主要是心道统摄人体“经络体系”运行。精神智慧系统主要是心道统摄“思维体系”运行。前者在道家及中医体系中有成熟的内容,现在主要厘清后者结构。
精神智慧体系的纵向逻辑结构:(对象)-前五识-意识-学问-知信慧-心神-元神-心道,共7个层次。
前五识层面主要是信息接收系统,包括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前五识主要取决于主体的生命活体的质量、状态、“用心”程度和精神集中度。前五识吸收的信息直接储存进“知信慧”系统。
思维意识层面是主体联结内外的中介工具,是前五识已收的“知识-信息”的加工转化系统,成为“概念化知识”,概念化知识进入学问体系和实践联结,另也作为知识化信息直接储存进“智信慧”系统。由信息转化内化为概念化知识是主体进行深层系统辩证思考的前提,在实践层面是主体解决复杂性系统问题和战略性问题的前提。这正是毛泽东在《实践论》所言之“第一次飞跃”。
学问体系层面是“知信慧”的调用运行系统,学问体系直接决定“实践结果-身心道果”。学问体系的本质是“实践智慧”体系。前五识和实践体系直接关联,学问体系和实践体系实质关联。此处实践体系为广义实践体系,内涵“身心-实践-理论”。
“知识-信息-智慧”体系层面是信息知识的储存和自优化系统。在物理物质层面,前五识已收信息和知信慧系统存在“全息感应”关系,也即在物理层面是不存在主体“记忆力”区别。“记忆力”的本质在于学问体系对于“知信慧”体系的调用效率。就某个具体信息点言,若是学问体系不能激活调用仍处于物理物质层的死寂状态,则记忆力为0。若是学问体系可以激活调用此物理物质层面的信息点,则记忆力为1。可激活调用的信息点的总数,占智信慧体系的信息总数的比率,即是主体学问体系对于智信慧体系的调用效率,也即主体综合“记忆力”。“知信慧”体系的内涵,包括前五识原始全息信息体系、多维思维意识形成的概念化知识体系、四维实践框架体系、学问体系、“自优化”智信慧体系、前世留存智信慧体系等六个维度。前五识原始信息体系对接“现世”外部世界,多维思维意识形成的概念化知识体系对应理论实践体系,四维实践框架体系对接实践体系,学问体系对接广义实践体系,“自优化”智信慧体系对接“深层智慧生成机制”,前世留存智信慧体系对接主体“往世”。广义上,尤其在当下信息时代,外部的物理物质层面的“信息世界”是主体智信慧体系的外储部分,只不过其无法直接进入主体“深层智慧生成机制”。知信慧体系的自优化机制,也即深层智慧生成机制,包括知信慧体系的整体效能升华、结构性优化、子系统效能结构升华优化和关键记忆力强化四个方面,其“慧果-道果”直接内化到主体的学问体系中。知信慧体系自优化,可谓学问论体系内认识层面的“第三次飞跃”。老子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前者即指主体知信慧体系的成长,后者即指主体知信慧体系的自优化机制,也即深层智慧生成机制。深层智慧生成机制,也即知信慧体系的自优化,是否实质性具备和整体效率如何,主要取决于“心道-元神-心神”的结构和质量,次要取决于实践智慧体系的历史积累。
心神层面,属于心脑合一层次,主体的“气质-意志力-自信力-精神集中度”也属于此层次。心神是主体上联“元神-精神-信仰”和下联生命活体的中介环节。心神是主体的精神原动力。佛家的“定”,主要是定心神。“定生慧”,即指心神入定才能启动“深层智慧生成机制”进而“生慧”。所谓“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和“心物一元”,在“实践层面”主要是通过主体对自身心神的修为精进为前提的。毛泽东在闹市区读书主要是锻炼心神层面的精神集中度和意志力,故能“每临大事有静气”。心神可谓主体内在纯粹精神意识的顶层。主体心神的质量和状态,对主体的精神精神智慧的整体效率起着决定性基础性作用。大脑是心神的主要物质载体和中枢。习总所言“入脑入心”已达心神层面。心神澄明透彻祥和安定的理想状态,给予深层智慧生成机制的运行以环境前提和调控以信息物质支撑。佛言“明心”,庄子言“心斋”,皆心神真意。心神集中全身的“精神”以生智慧,此为心神之实质所在。佛教的“末那识”属于心神的一部分。西教科哲逻辑体系抵达“意志”后停滞不前,也就一“超人”境界而已。
元神层面,属于身心合一层次,主体的“气魄-胆略-信仰-精神”也属于此层次。元神层面主体内在精神智慧体系主要通过大脑切入“人体经络系统”对接人体“生命活体”,获取“元气-物质-能量”。在元神层面,主体的外在生命活体系统和内在精神智慧系统进行多层次多方面的多向双向互动。在元神层面,物质精神实质性融为一体。集中全身的“精气神”以生智慧,此为元神的实质所在。元神,让主体获得精神智慧的“整劲”。道家言“精满气足神完”即指元神真意。中医所言“情志”属于元神范畴。情志不顺导致经络不畅埋下病根。佛教所言“阿那耶识”亦属于元神一部分。
心道层面。属于“天人合一-心道合一”的最高层次。在心道层面,主体不仅能“身心合一-心脑合一”以激发自身的潜能,还能吸收聚合外在环境的能量“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佛教的涅槃和道同一层次。佛教通过觉悟的般若智慧积累精进到涅槃境界,但总是无时不刻为自身的“业”所消减故“来N世”圆满存在不确定性,但是道教确定性地在现世攫取道果。也即佛教“几辈子”不一定完成的修为目标,道家在“一辈子”确定性达成,这就是两者的根本区别。道恒在,关键是主体之“心”如何升达“道”的境地和道合一。果具“道心佛性”,心即道,道即心。“私欲”和“我执”即是“道心佛性”之魔障。在“心道-元神-心神”体系面前,西教科哲逻辑体系的“唯意志论”不堪一击,一如其把博大精深的毛泽东军事战略体系解读为“人海战术”般幼稚。
综上,主体内在的精神智慧体系之“前五识-意识-学问-知信慧-心神-元神-心道”的纵向逻辑结构业已论述清楚。在前五识和学问两个层面和外在广义实践体系进行“系统对接”,在心神层面进行精神智慧体系的聚合升华实现“心脑合一”,在元神层面通过“大脑-经络系统”进行精神智慧体系和生命活体的物质能量无缝对接至“身心合一”,在心道层面以“道心佛性”和现实环境历史时空进行无缝对接。
由此,具体主体内在品质的基本结构为“道行-根器-德性-学问-智慧-才华-能力”。儒家核心价值主要在德性涵养的道德实践方面。
生命活体系统的基本结构为:气血-组织(官能)-筋脉-骨骼-活体-经络。
由此,“太极生命体”整体结构为:气血-组织(官能)-筋脉-骨骼-活体-经络-心道-元神-心神-知信慧-学问-意识-前五识(心识)。即为“太极生命体”之全息逻辑。
太极生命体:生命活体的质量集中为“功夫”,精神智慧的质量统合为“学问”。
在太极生命体的全息逻辑基础上,结合前文所言古今中外的相关实践智慧要点,可知身心修炼实践框架体系及其方向和要点。
气血和组织(官能):饮食营养均衡,按时定量,辟邪(如暴饮暴食、转基因食品、腐烂食品、有毒食品等),可适当考虑吃素辟谷和食补,中医全息养生等。
筋脉和骨骼:体育运动、武艺、瑜伽、体力劳动等;
活体-经络:太极拳、导引气功、中医疗法、瑜伽、打坐、垂钓、书法、围棋、文艺等;
心道:俗世和光同尘(以百姓心为心)、体悟“道心佛性”、学习自然知识、亲近大自然、历史、道学等;
元神:基本等同前“活体-经络”部分;另注重道家佛家修炼之“内功-内丹”法门。
心神:立志,一志,佛教“戒-定”,在实践中磨砺、文艺、精神生活、手不释卷、神交古人、“高手”互动、德性涵养(儒家)、实践反馈、道佛法门等;
知信慧:“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大道至简”、“温故知新”、“融会贯通”、“精通的目的全在应用”、“积极休息法-板块轮回”、“手不释卷-神交古人”、“悟道-体道”、“实践反馈”、“劳逸结合”等;
思维意识:哲学史、中华文化文明“经史子集”、西教科哲逻辑、理论和实践的创造、“道学-逻辑”统合等;
前五识(心识):知识信息的整体结构性、心志合一的专注性、与时俱进、与时偕行、前沿高端跟进、“辟邪剑法”等;
主体身心修炼实践框架体系具备很强的个性化特征。关键是根据自身的先天禀赋优势、现实综合优长、时空环境特点等主客观条件,借鉴往圣先贤的修炼实践正反经验,审慎选择确定适合有效的修炼法门,厚积薄发持之以恒地去“悟道-体道-行道”,全面合理地整固提升自身的“道行-德性-学问-智慧-才华-能力”!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