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东方文化复兴

翟元斌:沿着习近平学雷锋重要讲话指引的正确方向

作者:雷锋博客 发布时间:2017-07-17 22:49:15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开创学雷锋活动历史新纪元

d7fcaee916c0436fc95676b6f1cac266.jpg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学雷锋系列题词重要思想与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新形势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尊重发展规律,针对学雷锋问题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推动全国学雷锋活动蓬勃开展,呈现新景象、新成效、新突破的大好局面。

  习近平学雷锋系列重要讲话,体现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关于雷锋题词的理论逻辑与学雷锋发展历史逻辑的统一

  社会主义伦理格局下诞生的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构成。学雷锋活动贯穿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建设、改革事业的全过程。正确估计和判断学雷锋活动的历史,对于确立当代学雷锋活动战略定位以及未来走向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 2013 年 1 月 5 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 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 指出: 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 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 更不是根本对立的。 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 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 习近平这一重要论断,对于在当前怀疑、 反对改革开放或怀疑、 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人, 总是把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加以割裂和对立, 不是拿前者否定后者就是拿后者否定前者的情况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同时,对于正确认识处在两个阶段的学雷锋活动,毫不动摇地坚持学雷锋方向活动,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方法论启示。

  毫无疑问,中国的学雷锋活动,是由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发动的最为成功的一场群众性认知社会主义、感悟共产党人价值观、践行社会新主人规范的活动。雷锋精神是以社会主义新道德和新伦理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亮点,也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加强社会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符号。雷锋这个人物,雷锋精神这种时代精神之所以被树立起来并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与其说是政治安排,不如说是适应了当时的时代环境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选择。雷锋成为一种文化现象的意义在他去世后更加鲜明地表现出来,正如国外学者指出,“雷锋去世后转变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人们所说的‘雷锋精神’作为社会生活与革命精神完美融合的人在物质生命中的精神体现被树立了起来。正如在革命文化中解释为精神标志与所实施的那样,雷锋树立了一个精神、物质和社会世界之间进行协商的没有瑕疵的典型。”

  学雷锋活动作为一场公众参与度极高的社会实践,在彰显群众极大创造力的同时,也一度出现某些形式主义、简单化的现象,在宣传方面也有差强人意之处。但是,这些都是前进中出现的枝节问题。雷锋精神在国内外获得广泛的传播,,千千万万新人在雷锋精神感召下茁壮成长,全社会涌现呼唤真善美,倍增正能量的风气,才是学雷锋活动的主流与本质。

  当下的中国,经历了从革命建设到改革开放的转变,经济改革、政治进步、社会变迁、体制转换、文化心理和道德价值观念正在重构,有些人对产生在以往那个阶段的雷锋精神,是否应有现代价值产生疑问,习近平总书记振聋发聩的作出“雷锋精神是永恒的”著名论断,具有一锤定音、拨乱反正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习近平的“永恒论”,全面继承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题词的宝贵理论遗产,适应新的形势变化做了现代转型与桥接。

  一个社会有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核心价值。社会主义新中国建立以后,在文化上面临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探寻和确立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其实现形式就是文化建设。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同时.以澎湃的激情做出前瞻性的论断:“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雷锋便是这个历史的娩儿。雷锋精神所凸显的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共产主义元素”,正是社会主义社会所倡导和期望的伦理文化和价值追求,它既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直接要求,也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现实表达。尽管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人人都绝对严格地像雷锋那样坚持高尚的道德行为和道德生活实践,但是雷锋精神既代表了人们在道德标准上的心理向往,也代表了一种积极的先进的和向上的精神追求与文化理想。这种心理牵引和文化追求是具有发展性的,也是指向未来的,代表了构建美好社会生活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永恒论”揭示了雷锋精神的真谛在于它所包含的文化上的进步性、超越性和引领性,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学雷锋活动领域的体现。

  习近平学雷锋系列重要讲话,科学谋划学雷锋活动在治国理政实践中的站位和布局,实现学雷锋活动新的历史跨越

  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学雷锋活动既具有共性,又具有差别性。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肯定和强调了它们的共性,在此前提下,总书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将学雷锋与志愿服务融合在一起,为新时代学雷锋活动增添了鲜活的内容。

  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工作,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出台一系列重要政策,极大地推动了志愿服务的蓬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本禹志愿服务队”和“郭明义爱心团队”的回信中,反复强调要坚持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中宣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 2020 年,基本建成公共文化设施志愿者服务组织体系、志愿者服务项目体系和志愿者服务管理制度体系。”就在不久前,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志愿服务条例(草案)》,明确了志愿服务的基本原则和管理体制,确定了志愿者权利义务、服务对象权益保障、鼓励发展专业志愿服务等,并规定了扶持和保障措施,促进志愿服务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成为推动文明进步、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力量。

  由此可见,鲜明提出、积极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是十八大以来国家治理层面一个具有标志性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经过这些年的不断努力,学雷锋志愿服务品牌树立起来了,社会的知晓度、认同度、参与度越来越高,不仅成为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有力抓手,成为开展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更成为国家治理层面一支重要的力量。

  回顾学雷锋活动历史,如果说前一阶段比较侧重思想意识“灵魂深处爆发革命”的话,以改革开放为开端,80年代初开展的“文明礼貌月”“五讲四美三热爱”“学雷锋树新风”“岗位学雷锋”等活动,体现雷锋精神与精神文明建设精、气、神、形的有机统一,学雷锋活动逐步下沉到更为务实的国家与社会治理层面。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在内的社会管理格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明确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因为,尽管经济发展了,社会繁荣了,各种社会矛盾仍然存在,贫富分化、道德失范、刑事犯罪、干群关系紧张等社会问题引起人们的担忧,人们在希望政府部门加强管理和救助的同时,越来越多将注意力转移到非政府的社会力量身上,期望他们能够发挥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粘合剂作用。于是,学雷锋志愿服务在服务大众,化解社会矛盾中具有成本低、效果好、成功率高等特点,迅速成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制,加强社会管理的新兴力量。

  以雷锋家乡湖南长沙为例,长沙全市常住总人口 700 多万,学雷锋志愿服务群体达 60 多万人,占总人口的近十分之一。他们来自最基层的社区、企业、机关,最懂群众心声,最理解群众的难处,能密切关注、及时发现问题,预警可能造成矛盾乃至冲突的情况。在基层“人情社会”里,他们的话语最有影响力和说服力,通过他们的劝导更能博得群众信任,学雷锋群体的广泛性、根植性使矛盾化解于无形。此外,学雷锋志愿服务组织能够长期、持续地引导和帮助弱势群体。诚然,在处理各种基层社会矛盾中,政府处于主导地位,政府通过精准扶贫工作化解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通过加强道德建设解决道德失范问题,通过加强重点区域的管制解决犯罪问题,但政府的精力毕竟有限,在监督管理和帮扶的长期性和全面性方面有所缺失,而学雷锋志愿服务组织与群众的关系更为紧密、稳定,在及时性、长期性进行帮扶、教育、引导方面更具有优势,可作为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的有益补充。

  改革开放以来的 7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逐步绘就了包括学雷锋活动内容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蓝图。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发出学雷锋常态化的号召,党的十八大更为全面地强调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党的十九大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绘就新的蓝图,精心谋划学雷锋活动的顶层设计与实践创新,为实现 “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凝聚起磅礴力量。在习近平总书记学雷锋重要讲话指引下,中国学雷锋活动必将走向新境界,开辟历史新纪元。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