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东方文化复兴

孟凡号:探寻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心

作者:华语有约 发布时间:2017-10-16 10:46:33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纪念我国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3周年

68fd502ff6c2f19e0c5dbdc56300e435.jpg

1964年10月16日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到今天,这个日子已经过去整整53年了,当年的核试验场如今已成为一片废墟。而在这片废墟上所孕育出的“两弹一星”精神和“马兰精神”,已成为共和国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天,特推出青年作家孟凡号的文章,一起带您走进这片曾带给国人自豪与骄傲的爆心遗址…

  正文:

  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千里无人烟,风吹石头跑。我曾多次想象,那该是一种何等的凄凉与荒寞。但对于从没到过这种地方的我来说,怎么想象都不如到这种地方走一遭、看一眼,让人感受得深、感受得真。然而,真正到了第一颗原子弹爆心后,这种印象被彻底颠覆了。

  很多人告诉我,经常值班的那个地方的乌鸦都是公的。这句话告诉我一个事实:在那里是可以看到乌鸦的。只是那里的乌鸦比马兰的要大许多。但我想站出来更正一下,在那里可以看到乌鸦,在第一颗原子弹爆心是看不到的。

1584c788884dd4a9af0d66d420986656.jpg

戈壁深处

(摄影:杨军岭)

  在经常值班的那个地方,除却军人和乌鸦外,似乎有生命的就应该是那些绿色植物了。这几年,为了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一线广大官兵不辞辛苦,在道路两旁栽下了一些花草树木:算不上成片的数十棵沙枣、稀稀疏疏的十几棵白杨……让人没有想到的是,甚至连“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的胡杨也被执行任务的战友抬到了门前的场地上,并摆放成了不同的或人物或动物的造型,向来来往往的行人讲述着一个个三千年不朽背后的伟大故事……

  一个深秋的凌晨,天刚蒙蒙亮。一名三级军士长陪同我踏上了去往第一颗原子弹爆心的漫漫长路。三级军士长是个老场区,一个被官兵称为是“一线活地图”的老兵。

67be0fccc5c39d38c2924f2151b1c7e3.jpg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模型

  “出去跑步就是散心!”

  这是老兵与我谈话中不经意间说出的一句。查阅字典:“按照规定的姿势向前跑”为跑步,而散心意为“使心情舒畅”。看二者之意,跑步就是跑步,与散心没有一点关系。可老兵却硬生生地把二者拉扯到了一起。究其原因,这分明是一线官兵的生活写真。如果没有切身感受,就不会如此逼真。之所以如此,是他们把跑步与散心有机结合在了一起,创造了一份激情与闲适的融洽,一份人生与岁月的写意,一份骚动与静谧的和煦……

  绕过一个山口,脚下异常平整,眼前一片开阔,一条公路曲曲折折望不到边。路旁硕大的石磙,向我倾诉着当年众志成城的热闹场景。我不禁在想,基地历史展览馆里的那个石磙,是它一奶同胞的兄弟,抑或是它一同玩耍的伙伴郎……

  哦,我懂了,是整日的风,是长夜的雨,把石磙浸透,把房屋碾平……

dfa1b8a89f6c7fb52ca91c603485a729.jpg

  在一块写着“永久性沾染区”的大牌子下,车辆缓缓地停了下来。仔细端详这片土地,我记起来了:这个地方,我曾经到过的。13年前,还是基层连队排长的我曾经带车队到过这里,还依着它把青春的印痕镌刻在了这里。时光荏苒,怎么一晃就13年了呢?我禁不住问自己,时间都去哪儿了?

  黄沙漫漫,人鸟俱绝。除却遍地的沙砾,地上没有一点绿色。满目的苍凉,让人感受不到生命的存在。此时此刻,不管什么言语,在遍地的沙砾面前都是一种莽撞。说来也怪,很多人看到这种情景都禁不住掉转车头,疾驰而去。而我,却像是在万里他乡遇到了知音。

3920c654deb64e6d6168b62633f63b7b.jpg

电视剧《马兰谣》剧照

  在被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称作“如同月球表面一样荒凉”的生命禁区,在某个点号上,有一面五星红旗高高飘扬。这里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这里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这里气候干燥,雨水稀少;这里夏季酷热,冬季凄寒……这里,还有一群人。他们以戈壁为邻,以风沙为伴;他们忍常人难忍之难,吃常人难吃之苦;他们“身伴楼兰写忠诚,身系国防为打赢”。他们用忠诚,用青春,用拼搏,用汗水,迎接共和国 每一轮初升的太阳。
  在点号不远处,我还看到一眼泉水。汩汩流出的泉水,在方台四周留下了深刻的印痕。此处的地质本为砂石,但在泉水的“滋润”下,却泛起了厚厚的碱末。一脚踏上去,几乎淹没了整个脚掌。从方台溢出的泉水,经风吹日晒的洗,变成了厚厚的碱,赤裸裸地向我昭示着水质的强度。令我诧异的是,在强度如此大的泉水四周,竟然还生长着一片片、一簇簇青春靓丽的红柳。我不愿做惺惺之态,但我还是真的要褒奖这些红柳的茁壮与勃发。从它们身上,我看到了警卫人的身影,读懂了警卫人的忠诚,理解了警卫人的奉献。尽管我不愿意,但我不得不向它们表示我最崇高的敬意——致以军人崇高的军礼。

33256688901fbe9da6b457f2a1d17c57.jpg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

795d7d2ea3c927be4f6c021329a98964.jpg

第一颗原子弹爆心遗址

  伫立在第一颗原子弹爆心,我情不自禁地诗性大发,轻轻吟唱。吟唱之后,我缓步来到爆心,为刻有“中国首次核试验爆心”的石碑轻轻拭去身上的尘土,轻轻抚摸岁月在它身上刻就的印痕……

  突然,老兵惊奇地问我:“你怎么了?”我笑了笑,告诉老兵:“我的手在颤抖,我的心要发狂……”

4a4eaff9a28223c53d862eb34f169ae6.jpg

诗词:彭继超 书法:秦阳

9f7ff68597be6929396be331948a3c24.jpg

蘑菇云
(素描:冯兆来)

011389683ed6d248989e163b3c18b7c2.jpg

勇攀高峰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备用塔
(摄影:鸿杰)

  作者:孟凡号,中原人,驻疆某部《春雷》杂志编辑,中校军衔。世纪之初,有文字散见于《解放军生活》、《军营文化天地》、《神剑》、《中国军工报》、《新疆日报》等报刊,部分作品获奖。出版有散文集《为心筑巢》、《印痕》,新疆作家协会会员。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