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上的“长城护卫队”:用脚步丈量历史
内陆山西是中国长城分布较多的省份之一,主要分布于9市40余个县(区),总长度累计3500多公里,现存较完整的城墙和遗迹有1500多公里。 在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山脉上,耸立着绵延不绝的长城遗迹。经过千百年的岁月蚕食,如今的城堡已是杂草丛生,萧条凄清。一支由官方和民间组成的“长城护卫队”应运而生,成为守护中华民族文明的基层力量。在每个日升月落的时光里,他们用脚步丈量历史,默默坚守着一方文明。 内陆山西是中国长城分布较多的省份之一,主要分布于9市40余个县(区),总长度累计3500多公里,现存较完整的城墙和遗迹有1500多公里,而山西偏关又被称作“中国长城博物馆”,是北疆之门户,京师之屏障。
高政清是偏关县仅有的6名长城保护员之一,他的任务是对所辖范围内的明代长城进行日常看护。 胡健 摄
天刚蒙蒙亮,山西忻州偏关县许家湾村的高政清便穿起当地文化局发的印有“长城守护”字样的冲锋衣,开始了一天的巡查长城工作。从内蒙古自治区的头道沟到山西偏关的柏杨岭,绵延30公里的明长城是高政清一天的巡查对象,十几个小时,高政清骑着摩托,孤独地穿梭在荒无人烟的山丘之间。
一天十几个小时,高政清骑着摩托,孤独地穿梭在荒无人烟的山丘之间。 胡健 摄
高政清是偏关县仅有的6名长城保护员之一,他的任务是对所辖范围内的明代长城进行日常看护,记录下每一段长城因自然及人为因素的损坏情况,并及时向上级汇报,以便及时修缮。
从小生活在长城脚下的高政清自1983年来到当地文化站工作后,便把这条伴随其成长的古长城视为他生命的一部分。“长城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财富,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保护长城,就是保护我们民族的历史瑰宝。”
贺文(左)与吕成贵(右)用无人机观察长城。
贺文是当地的民间长城爱好者,平日开商店的他走遍了偏关县范围内所有的长城遗迹,只要是与长城有关的事,他都会不遗余力地奔波在长城脚下,为前来探访的人指路,为心中的热爱家乡文化吆喝。
相比高政清用脚步守护历史,吕成贵以旅游开发的方式同样把长城保护得美不胜收。吕成贵生长在长城脚下,他所在的偏关县老牛湾村位于黄河入晋第一县的偏关县西北边陲,长城和黄河在此“握手”。特殊的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赋予了老牛湾不尽的魅力,既有山岳形胜、特异地貌,又有几千余座烽火台、古长城、古城堡、古楼,被专家和游客誉为“北方丽江”。
上世纪90年代,吕成贵发现自己的家乡老牛湾风景别致,建议当地政府对此进行开发,以更好地保护长城。此间,吕成贵背着相机,拿着标尺仪器,自费徒步考察了晋西北所有内外长城,并在2003年,首次提出了要在老牛湾打造“长城文化、黄河文化、边塞文化”。
近年,老牛湾村先后与中国长城学会、韩国群山市体育局、荷兰国家冰上马拉松运动协会等进行国际文化交流,吕成贵希望能将长城美景推向国际。
近年来,偏关县先后恢复了三关总传烽的护城楼,建起了长城博物馆和长城碑林,维修了寺沟长城150多米,修复并开发了水泉堡的地下长城、水泉堡的城门和城墙,对当年山西镇总兵大本营的老营堡进行了修缮。自2010年以来,中国国家文物局和山西省政府先后投入7400余万元人民币用于山西省长城保护规划编制、保护标志竖立和重点段落的维修。
不仅如此,山西官方还对长城沿线文物本体开展调查与测绘,开展长城重点段落保护标志的竖立,配备长城保护员127名,划定并公布了94段明长城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编制了《长城—雁门关段文物保护规划》《平型关段长城及关堡文物保护规划》《寺沟长城保护规划》等重点段落的长城保护规划。
上世纪90年代,吕成贵发现自己的家乡老牛湾风景别致,建议当地政府对此进行开发,以更好地保护长城。
“朝饮苍海水、夜沐大漠风。几千年岁月、铸就中国魂。”这是高政清在2015年7月巡查长城时写下的诗歌《长城魂》,他希望可以实现全民参与保护长城,共同守护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