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年代的宣传画集锦——赤脚医生
在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一群仅仅经过简单培训、没有编制的赤脚医生,凭着极其简陋的医药设施和走家串户的极大热情,担负起了数亿中国农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保健事业,并在人们心中积攒下永远的温暖。
然而,20年后,当改革开放后医疗科技愈加发达的时候,广大的中国农民却陷入 “谈医色变”的生存境地。在许多农村,“小病扛着,大病拖着”已成常态,因医返贫、致贫的现象屡见不鲜。即使在城市,这一矛盾也同样突出。
虽然我们没有理由依然满足于 “赤脚医生”的服务,但现状是——在医疗卫生投入总量剧增、高端医疗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却有很大一部分人口反而失去了曾经拥有的基本医疗保障。
治个感冒动辄成百上千,让人们对过去 “一根银针治百病”的赤脚医生难免怀念。怀念并不是一种倒退。事实上人们只是怀念中国传统医生悬壶济世的理想形象,怀念曾经行之有效的医疗模式。
赤脚医生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废止,使绝大多数的中国农民失去了曾经拥有的基本医疗保障。高昂的医疗费用使得许多农民家庭 “小病扛着,大病没钱治,”直至因病返贫。赤脚医生出身的卫生部长陈竺在2008年接受采访时就说:“公共卫生问题已成为中国经济的软肋。统计数字表明中国农村一半人口是因病致贫,一些人脱贫又返贫绝大部分原因是因病所致。”曾经备受尊敬的医生也因此一度成为广受诟病的对象。
下乡知识青年,赤脚医生在采摘中草药 1970
草原赤脚医生
赤脚医生在农村走家串户巡回医疗
70年代浙江嘉善县农村赤脚医生出诊
在农村当赤脚医生
在农村当赤脚医生
在农村当赤脚医生
穿军装的赤脚医生
赤脚医生. (1974年花桥四大队 蔡盛秋摄)
河南省商水县练集公社刘楼大队赤脚医生对农村儿童进行疾病预防工作(1974年摄)。
培训赤脚医生
亲人解放军辅导赤脚医生(1976年 新津县档案馆提供)
巡迴辅导(1976年 新津县档案馆提供)
《培训赤脚医生》----464医院医务人在农村
人民解放军17师易县场站卫生队培养的赤脚医生
《赤脚医生在部队》-为地方培养赤脚医生 ---17师卫生队
《深山采药》17师易县场站卫生队的同志和当地赤脚医生在狼牙山上采药
摄于易县农村 《培养赤脚医生》
商业部门的工作人员采取革命化的措施,把贫下中农需要的药品及时地送到山区、农村和牧区。
医疗工作在农村
医疗工作在农村
一位身着白衬衫的“赤脚医生”正为农村小孩治病。 (王天柱 摄)
在农村当赤脚医生
在农村当赤脚医生
在农村当赤脚医生
在农村当赤脚医生
1965年第一批赤脚医生人员之一(1970年9月摄于溪西勤劳大队) 俞水林提供
边劳动边看病是赤脚医生的光荣使命
赤脚医生服务上门 七十年代的
她被称为中国赤脚医生第一人,她是电影“春苗”的原型,从赤脚医生到卫生部领导再到普通农民——赤脚医生王桂珍。
1973年赤脚医生培训留念
1965年,为响应“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当时的万山守备部队卫生队,从万山渔业大队民兵营里挑出9女2男培训,组成了民兵营卫生班。1968年,在此基础上成立“十姐妹班”。当时,万山大队共有10条船,“万山十姐妹”刚好每人跟一条船。其实就是海上的“赤脚医生”。
云南藏族赤脚医生
赤脚医生——陈玉荣在乡村。1973年摄 摄影马昭运
传奇人物——在延安插队成为赤脚医生的北京知青孙立哲在为乡亲看病
南京知青屠苔丽在鄂托克旗吉拉公社医院学医做赤脚医生时(1969.5.)
曾经活跃在十里八乡的赤脚医生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