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时事评析 > 舆论热点

马克思主义何以能推动中国发展进步

作者:韩震 发布时间:2018-05-08 08:52:47 来源:光明日报 字体:   |    |  

    民族复兴网编者按:我们转载《光明日报》的这篇文章不是让大家学习的,只是向大家传达一种信息。马克思主义是怎样在中国大地落脚生根的?是从空气里飘散过来的吗?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和《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这个判断完全符合中国近现代发展的历史逻辑,也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逻辑相一致。

  马克思主义契合了中国近现代救亡与启蒙双重变奏的历史进程

  中国近现代史雄辩证明,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提升了中国文化水准,推动了中国社会发展,促进了中华民族复兴进程。自近代中国在西方坚船利炮面前失去文化自信之后,中国先进分子曾进行过许多尝试,结果都失败了。唯有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并成为中国社会和文化进行自我改造和现代性转换的思想武器之后,中国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社会发展才取得了真实的进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在中国这个有着自己古老文明和传统的东方大国,这个进程绝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逻辑。这就是说,中国要在走出自己长期浸染且习惯了的特殊的“封建主义”模式的同时,还要维护民族的独立和尊严。有人说,在中国救亡压倒了启蒙。实际上,在中国不是救亡压倒了启蒙,反而是启蒙与救亡历史地内在地联系在一起了。中国人民是通过启蒙而救亡,通过救亡而得到启蒙;启蒙唤醒了救亡,而救亡推动了启蒙。例如,五四运动缘起于救亡,但它恰恰是最典型的启蒙进程。显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力,就在于它内在地吻合了中国社会通过救亡而启蒙与通过启蒙而救亡的双重变奏。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得到发展的西欧,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反思与批判。但马克思主义是在承认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基础上,从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进步角度去批判资本主义的。这恰恰给中国提供了一个特殊的理论体系:一方面能够引导中国走出自然经济体系,另一方面可以用之在西方资本主义列强面前寻求民族独立、精神自主。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就在于它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武器。这种武器不仅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启蒙,而且鼓励中国人民进行改变自己命运的社会革命。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无情批判,可以让中国人民在进行社会革命的同时又在资本主义支配和帝国主义的强力面前保持独立和对抗的姿态。有了对资本主义进行反思和批判的马克思主义,中国人就可以一边向西方先进文明学习,一边抵抗不断试图侵略和控制中国的西方。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且在实际斗争中学会了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在中国寻求出路的时候,欧美的许多资产阶级的理论体系也曾传播到中国,而且还得到了当时当权者的欣赏和有选择的推广,但却都无法成为推动中国历史进程的内在思想力量。这是因为,一方面,资产阶级理论或思想体系本身是按照资本的逻辑,要求东方或非西方的社会变成西方资本可以自由推进的场所,这种结果必然让中国长期保持作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边缘或附属部分;另一方面,西方的各种理论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不能在中国产生深刻的社会效应,这在于它们都是为个人权利辩护,能够进行所谓的“自我”启蒙,却无法满足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要求,无法成为民族救亡的动员力量。中国人民在苦难的现实面前清楚地知道,没有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就不可能有个人的自由与权利。

  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中国找到了经济全球化时代成功发展自己的道路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但还要站得稳,站得稳就需要健康的肌体。唯有生产力发展水平高,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国家,才能保障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这就是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还需要社会发展、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经济落后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不发达也不是社会主义。新中国是在一个积贫积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国家的废墟上诞生的,生产力落后和经济不发达是其短板。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尽管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如果经济长期落后于其他国家,那不仅有“落后就要挨打”的现实危险,甚至有重新失去民族自主和国家独立的可能。要让中国人民站得稳,还需要中国富起来。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要发展就不可能脱离世界,也不可能脱离当下资本与市场的逻辑。我们必须从既定的国际秩序出发,否则就只能闭关自守。邓小平同志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活的灵魂,以战略家的眼光审时度势,以非凡的勇气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性地把市场经济与人民脱离贫困走向共同富裕结合在了一起。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中国就可以在美国霸权和西方主导的后冷战时期,一方面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相对领先的管理经验,学习它们先进的科学技术;另一方面也保持自身在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上的独立性。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没有像某些国家那样“缴械投降”,也没有搞“休克疗法”,使社会主义找到了更合适的路径,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中国奇迹。

  另外,改革开放肇始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其本身就是中国思想解放进程的继续。中国救亡的任务已经实现,但思想解放的任务仍然需要继续下去。中国既需要从传统的自然经济走向现代化,也需要进一步扬弃千百年来渗透于我们思想深处的封建意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扮演了这个角色。我们不仅在发展经济中真正理解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的主体性力量得到了张扬;市场主体的利益诉求也让中国人逐渐理解了个人权利的重要性,认识到协调不同个人之间权利的法治体系的必要性。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市场和利益的力量是巨大的,在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不仅在欧美形形色色思潮引导下全盘西化思想沉渣泛起,各种形式的虚无主义冲击着社会主义的原则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许多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被强势西方文化所裹挟,不是失去了自己经济的独立性,就是丧失了自己文化的自主性。但是,中国由于有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能够在充分吸取世界文明优秀成果的同时,抵御形形色色思潮和种种虚无主义的冲击。中国不仅没有被西方文化所淹没,反而迎来了民族文化复兴的前景,文化自信心不断增强。这一方面有赖于中国深厚的文化传统,更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文化传统的魂魄。环顾全球,我们就可以明白,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发展中国家不是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附庸,就是出现极端主义的对抗。恰恰是马克思主义赋予中华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

  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还将引领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但实现这个飞跃仍然要进行许多艰苦卓绝的斗争。我们已经从落后的农业国走入工业大国行列,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相对封闭走向拥抱经济全球化;我们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人均GDP已经超过8000美元。但我们必须牢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行百里者半九十。不发展有不发展的困难,发展起来有发展起来的困难,克服发展起来的困难要付出更多的艰辛;不发展有问题,发展起来有发展起来的问题,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不发展有矛盾,发展起来的矛盾更复杂,解决发展起来的矛盾要有更加系统的解决方案。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阔步前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是掌握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武器的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的自信。譬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不是回到儒释道思想体系,而是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化自信。在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体现和时代体现,而马克思主义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表达和理想追求。马克思主义促成了中国的现实发展,中国的发展也确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中国要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激活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才能用来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在新时代,我们必须更好地聆听时代声音,进一步彰显作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武器的马克思主义的魅力,让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作者:韩震,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