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时事评析 > 舆论热点

开学第一课:《在大学期间要学些什么?》

作者:蔡长运 发布时间:2018-09-07 13:32:00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开学了!从现在开始,同学们就由父母身边的孩子,变成了半独立状态的大学生了。过完这几年大学生活,就要成为一个独立面对这个世界的能够自我管理、独立生活、适应职场的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那如何过好这几年的大学生活呢?在大学的这几年中要注意些什么呢?或者说在大学里同学们要学些什么呢?我们第一节课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在大学这几年的过渡时期,我认为同学们要通过课内与课外的学习达到三个目的:培养自己的能力;初步树立起自己的品格;学会自我管理。

  一、培养能力

  所谓的能力,就是追求合理!就是要争取使自己做出的决定、决策、主导的事情趋向于合理。红楼梦中有一副对联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意思是:了解、认识、掌握人生世事的一切都是学问!做到明世故,通人情,善于应对;做到能够恰当地处理各种事情;能与人和谐、与社会和谐、自已内心和谐就是做人成功的标准。

  什么叫合理呢?合理就是要力争使自己做的事情达到质量、成本、效率三者的辩证统一的、综合平衡的最佳状态。质量高的工作,成本往往也是高的;成本很低的工作往往很难保证质量的;质量、成本又与效率成反比的关系的。如果工作中:在同样的成本基础之上能提高质量,那就叫创新!如果在保证质理的基础之上,能使成本有所降低,那也叫创新!在同样的成本而又能保证质量的前题下能够提高工作效率,那也叫创新!

  要让自己把握的工作和事情趋于合理,首先就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工作对象和自身的特点与条件;第二步再依据自己的认识的结论制定出合理的工作计划(这个过程就叫谋划、谋略的过程);然后再在工作(生产、生活)的实践中贯彻实施这一计划;但是自己的认识和制定的计划与工作的实际情况不一定完全一致,这时就要学会及时地实事求是地调整计划、控制计划,最后才能完成计划——取得较好的效果。这样一个用心去认识工作对象、制定出工作计划,然后用自己制定的计划指导自己去实践——行,的完整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的过程;也正是毛主席的《实践论》中讲的“知行统一观”的过程;也正是中国古人讲的“知行合一”的过程。

  就个人的能力来说,同学们要注重这么几个方面的能力:

  1、专业能力

  上了大学,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专业,通过学习就要切实培养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如何培养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呢?

  首先,就要学会认识自己专业将来的工作对象以及自身的实际情况与技术条件(《孙子兵法》把这一过程叫“知己知彼”)。所谓的“认识”就是要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把工作对象与工作条件给予理论概括。所谓的“理论概括”就是找到工作对象与工作条件及与外界事物的相互联系和内在的本质。

  其次,要学会制定自己的专业的工作计划。就是要学会根据自己对工作对象的理论总结,围绕“质量、成本、效率”的工作目标制定出合理的工作方法、工作程序。 最后就是要学会自己的专业的各项实践操作——实施计划。任何人的认识与实际情况都是会有偏差的,所以计划与工作实际情况不符的情况几乎每次工作中都是会出现的,为此就要学会及时地、合理的调整计划,控制着计划,使整项工作沿着我们的工作总目标前进而不发生偏差。最后能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2、社会能力

  所谓的社会能力就是要能够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是一种社会动物。人在学校里、单位里、在社会上、在学习中、在工作中、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需要处理的人与人之间的各咱复杂关系。如何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是个很大的也很复杂的问题,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社会科学,所是的圣、贤、哲人都在研究这个问题,所以一时很难讲清楚。只能由同学们自己去观察、思考、修行。

  我们在大学时期可以先注重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所谓的沟通能力就是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思辩能力。学生要做对一道应用题,首先要正确理解题目文字的意思;要做好一项工作,就要正确理解上级的意图……要向上级汇报就要能将自己的情况用语言、用文字表达出来。工作出了问题,要辩论、争论;要搞清问题出在哪里、是谁的责任者都得靠思辩能力。在单位我们常听人们议论:“这个人其实没什么本事,就是嘴吧厉害一点!”其实嘴吧厉害的人正是思辩能力强的表现,这种人一般是不容易吃亏的。要提高沟通能力,一个是要学习,一个是要训练。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与同学交流;与老师交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在宿舍里聊天、吹牛、抬扛……都是学习也是训练。 合作能力,也就是相互配合、协作能力,管理与被管理的能力,领导与被领导的能力。这方面的能力就是老师、父亲、母亲也都很难教你的。只有靠自己去观察、实践、思考、体会来提升。为此就要求同学们在校期间还要积极参与到各项的社会活动中去。 3、独立的判断能力

  人在生产中、生活中常有很多事情要靠自己及时做出决断,做出处理。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做到判断准确,处理的结果较好。一般来说人们常要在工作、生活中要就道德、经济、技术等做出决断。经济与技术的判断我们专业术语叫“经济技术分析”,这属于专业能力范围,在以后的专业课中会有相应的学习和训练。在此我们就着重讲讲道德判断问题。所谓“道德”实际上可以分解成“道”与“德”两个概念来理解。

  所谓的“道”就是我们思政课上常讲的正确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或者叫做理想、信念。它是人们正确的奋斗和前进方向。认可这个方向,沿着这个方向前进,人就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自由空间。比如说:我不想劳动,却到处去追求“收获”;不想奋斗,却到处去寻找“成功”;不愿自强,却希望谁能给我一个美好的人生……这些都是背离“道”的、错误的、必败的人生方向。相反,你热爱劳动,在你的劳动中一定会孕育着、滋生出收获;你勇于奋斗,就一定有机会享受成功;只要你开始自强不息了,你就已经拥有了一个美好的、闪亮的人生。所以,崇尚劳动、奋斗、自强的方向就是正确的人生方向;就是真正的“道”的方向。

  所谓的“德”,就是人的正确的行为规范;就是人在社会中的行为方式的底线。守住“德”就能确保自己自由、安全、无灾、无祸。比如:你不想欺负别人,那你也就不容易被别人欺负;你低调做人,不会看不起别人,那别人也不敢看不起你,这样你反而更能保住自己的尊严……

  不论是“道”还是“德”,其内涵都有千种万种,任何人都要用一辈子时间不断地学习、领会、践行。做为年青的大学生就更要尽快地学习、领会、并践行这些正确的价值取向。

  二、树立品格

  同学们现在还是学生,如果有人介绍你们时会这样说:“这位同学叫张三,是某某某的孩子。”这说明你们还只是依附在父母身边的孩子,还没有自己的品格特征,还只能以你父母的特征为你们家庭的特征。将来人们在介绍你们的父母亲时这样介绍:“这位是张某某,是张三的父亲”时,就说明张三已经成家立业了,已经形成了能够代表自己家庭形象的品格特征了。所以,同学们从现在开始就要对今后自己的那个大写的人生有所准备。 所谓的品格,也叫个性。这个“个性”可不是理个什么发形、头发染个什么颜色、穿个什么奇怪的服装、身上纹个什么图案,以及摆个很酷的pose所能表现出来的。他是一个人内在的思想品质特征。如何树立品格?这个题目太大了,也太难了!但做为青年学生我们可以先从以下几方面培养、锻练自己。

  1、树立学习、观察、实践、思考、分析的求知品格。

  明朝有个叫洪应明的人在《菜根谭》一书中说:“一疑一信相参勘,勘极而成知者其知始真”。意思是:学习知识,对知识既要相信又不能全信,更不是会背诵就算完事了,而是要对它进行试验、实训、实践、实证,然后对其过程和结果进行观察、分析、思考。有了这样“知行合一”的过程,人们才能真正理解知识;这个知识才能真正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有了正确的思想才能建立起正确的信仰。人生世事的一切都是知识,所以大家在学习中、生活中、工作中都要多问些“为什么?”要虚心体察自己遇到的各种情况;带着问题观察思考;终身都要:学习——实践,实践——学习。

  2、树立责任意识

  同学们之前在家里都是不要负责任的。兴趣来了干点活,没兴趣了什么活也不干,到时父母亲都会把所有的活干完。但将来走上社会就得靠自己对自己负责了。

  十九大提出:“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谈及中国知识分子要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所以从现在开始就要学会负责任、培养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为将来承担更大的责任做准备。

  要想将来能够齐家、治国、平天下,现在就要学会管理好自身的事情;培养起自己的坚强的意志;树立起远大的理想、正确的人生观、掌握正确的方法论。

  3、拓展兴趣

  有研究认为,人在社会上劳动、工作、奋斗,专业知识只占个人能力的百分之十五。也就是说除了专业能力外,还有其它更重要的核心能力,如:态度、沟通、合作、情绪、管理、创新……这些都得靠自己有意识地去学习、实践、锻练。

       三、学会情绪管理

  《易经》讲:“天行键,君子自强不息”。任何人的人生之路都得靠自己一路走完;每个人每天都在书写着自己的历史;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使自己的行为少出错,就要严格地要求自己,管理好自己的内心,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1、学会战胜自己

  老子也说:“胜人者力,自胜者强”。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能战胜别人只证明你的力气比别人大;不能战胜别人也只是说你的力气比别人小。这些都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如果能够战胜自己,那才证明你是真正强者;才是真正的成功者。人要战胜自己什么呢?战胜自己的欲望;战胜各种各样的诱惑;战胜自已的弱点;发扬自己的优点;不断取得进步……“天天向上”!

       2、学会低调做人

  在《道德经》中有:“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争”。意思是:正因为他总是很低调,总是不争,最后的结果是天下谁也争不过他。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国家里,那些甘于默默无闻;做事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认认真真;不怕吃亏、不争、不抢、不闹;谦虚、低调、敬谨的人,表面上看似乎很吃亏,但到了最后,却什么利益都少不了他,最终他所“争”得到的利益往往最多。从头到尾他都不争,似乎是他最吃亏,到最后回头一看:原来他最不吃亏。而那些喜欢削尖脑袋到处打听、到处争、到处抢的“聪明人”却怎么也争不过他。

  这一 策略,表面上看似乎很消极、很暗昧、很不爽,但却是一种独特的、有着辩证哲学思想的、最合理、最积极、又总是能立于不败之地的一种应对方式。低调的人、自愿定位于“贱”的人往往更能获得别人的尊重、更能显得“贵”。

       3、学会把眼光放远一点看问题

  《易•系辞下》中有说:“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意思是:因为知道人生处处有危险,并及时地预防危险的发生,所以才有自己安全快乐的生活;因为看到很多人一个不小心惹灾、惹祸就死了,所以,才知道不要重蹈他们的覆辙,才能避开灾祸,才能好好生存;因为总是很当心社会动乱,知道了社会动乱的原因,才知道励精图治,才能使社会的长治久安。所以,君子处在安全的时候总是不会忘记危险的存在,总是力争不要去做会给自己的未来招致危险的事;他能活得自由、幸福,正因为他总是不忘人生每个环节都是充满危险的;天下治理得很好,正因为治国者总是不忘社会是很容易乱的。能够这样做,就可以长保自身安全,国家长治久安。

  也就是说,人若想让自己的将来也能够顺利、成功、无灾、无难,就要把握当前的一切。今天的“因”可能就会是明天的“果”。把眼光放长远一点,这样就可以对当前所做所为是否合理做出判断;就能较好地把握好人生的方向。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