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谷贱伤农”的最早出处
在吴觉农写的回忆录《马寅初先生的硬骨头精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编《文史资料丛刊第73辑》,文史资料出版社,86-89页), 有这样一段记录:
我初次认识马老,是一九二三年在湖南长沙开“中国经济学社”的年会上。马老是学术的主持人,当时已是名重中外的学者,但他平易近人,坦率真诚,用一口绍兴官话侃侃而谈,谈锋犀利,看法明确,处处流露出他希望民族振兴、富国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
在这次会上,我谈到粮食流通问题,我说:中国有一句老话:“两湖熟,天下足”,现在各省之间粮食不能流通,江浙一带的城市特别是上海吃的是洋籼米,米价昂贵,而湖南的粮食不准外运,造成谷贱伤民。
马老听后,对我提出的问题备加赞许,并且发挥说:“中国不但洋枪洋炮进口没有税,洋米进口也没有税,这正是殖民地独有的怪现象。要知道,粮食流通问题,不是个单纯的经济问题。……”马老的话,表明他看到帝国主义的侵略,军阀的割据对中国所造成的祸害,只有打到列强,消灭军阀,从政治上作根本的改变,才能解决中国的经济问题。
其中吴文中“谷贱伤农”是我看到的最早的记录。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这话是袁隆平先生说的,袁在许多场合替农民说话时,用过这个词语。但“谷贱伤农”今天依然存在着,且愈演愈烈了。
吴觉农(1897—1989),浙江上虞人,是我国著名的农学家、茶叶专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我国现代茶叶事业复兴和发展的奠基人。吴与马寅初是浙江同乡,马与鲁迅同为绍兴老乡,后两者均为近代名流,无须赘言介绍。
90多年前的“谷贱伤农”与今天相比,有几个大的外部环境变化。那个时候是帝国主义欺负我们,不许湖南的粮食外运到上海,现在已经打倒列强,消灭军阀了,为什么依然“谷贱伤农”呢?上世纪初,上层社会阶层的划分还是“士农工商”,而今农民地位下降是了,从称谓上就可以看出,从“农民爷爷”连将三辈成了”农民兄弟”,种地不被人看好,农村有能力的人纷纷进城,留下老人与妇女种地。当时的形势是“两湖熟,天下足”,现在是“天下”尤其东北的粮食要来救济“两湖”,富裕地区的农民早就不愿意种粮食了。
东北玉米、东北大米是牺牲了大量黑土地和湿地换回来的。其中玉米南运后大部分做了饲料喂了鸡和猪,就是现在内地农区搞的规模化养殖。来自东北土壤里过量施加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再加上养殖过程中增加的砷、铜、铁等重金属,在内地造成污染:首先污染了“两湖”广大地区的江河湿地(蓝藻爆发),然后是近海(赤潮)。中国环境污染与农业面源污染有很大的关系,而农业中化学农业以及集约化的养殖、反季节的种植都难逃其咎。
要从根本上解决“谷贱伤农”,必须重新确立农民地位,让农民享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待遇,走生态农业之路,中央政府的惠农政策必须到位。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