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生数据造假令人发指——你听说过北京多年生育率一直0.5%?
我看到了北京不久前的《北京人口蓝皮书:北京人口发展研究报(2018)》,被里面的数据震惊到了,故写此文给大家分享一下,让更多的人了解问题的真相!
计生数据造假令人发指——你听说北京多年生育率一直0.5%吗?
中国的生育率到底是多少?计生的说有大量的超生游击队没有统计,那么我们要问的是有统计的,为何去造假,我们从未听说北京的生育率低到过0.5%,原来说不到1.5%就非常低了,现在我们知道了在严控计划生育的年代,北京长年生育率是0.5%,这个数据出来了,才是巨大的问题!
最近,北京市委党校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北京人口蓝皮书:北京人口发展研究报告(2018)》,这可是权威数据,不是我们编造的,从这个数据,我们就看到的问题的真实情况了!该报告主要的数据给我们的是:
北京市人口出生率自1991年下降到10‰以下,之后再未超过这一比例,1998年到2006年期间出生率达到最低水平,基本在5‰、6‰左右徘徊,2007年以后,出生率有所回升,“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出生率进一步增长,从2015年的7.96‰上升到2017年的9.06‰,但仍未超过10‰,还是处于超低生育阶段。北京市人口死亡率基本保持不变,1998年到2017年的20年间,稳定在5‰左右。
看见了没有?北京多年以来就是0.5%,为何我们从未见到这个数据?这个数据真实吗?我后来又找了一些数据进行印证,发现这个数据才是真实的数据!这就是北京历年来的小学生人数!北京的小学入学率,我们可以认为是99%以上吧,那么看一下这个人数,当年也就是几万人,他们大部分会高考的,北京高考考生5-6万人,北京是2000万人口的城市!
看看下面的数据: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充分的看出来北京的蓝皮书所说的0.5%的生育率是真实的,那么我们原来看到的北京的生育率比香港台湾高的所谓的报告,这些报告反对取消计划生育,那么这些报告的统计数据是怎么来的?台湾的生育率是1.09%,日本是刚刚不到1%,而北京实际上是腰斩的生育率!
北京统计生育率其实还有一个关键性的误区,就是北京的年龄结构,是应当在统计上进行合理的加权的!因为北京是1995-2008年户口宽松大学生不包分配的时代,进来的大学生都是育龄人口,改变了北京育龄人口的结构构成!因此如果加权平均的话,北京的生育率还要更低!这才是问题的真相!
北京如此,上海等核心城市会怎么样?!肯定比北京好不到哪里去的!中国的人口实际真相,可能比揭露出来的还要严重,确实到了放开刻不容缓的时候了,同时应当对这些计生数据造假的官员进行问责了!想一下那个作为放开二胎会生育4500万孩子的报告怎么来的,再看看北京长年的实际生育率,当初他们不是说北京生育率是1.5%吗?这个三倍的差距谁造的假,古代还有京察和大计,现在怎么啥问责机制都没有了呢!
这里需要思考的问题很多!
信息量大!北京人口蓝皮书出炉:户籍、外来人口双降
来源: 中国之声
12月9日下午,北京市委党校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北京人口蓝皮书:北京人口发展研究报告(2018)》。
报告显示,2017年,北京市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实现双降,北京全市的常住人口为2170.7万人,这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过十分之一,近20多年来,北京人口一直维持在10‰以下的超低生育水平,当前大约有四个劳动力需要抚养一个非劳动力。专家还预测,雄安新区人口规模预计2050年达到千万。
中心城区人口密度下降
该报告由北京市委党校、中国人民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的多名专家撰写完成。
报告指出,自1949年以来,北京市人口规模一直呈现上升性的趋势,但2017年最新数据表明,北京市外来人口、户籍人口实现了双下降。
2017年北京市常住人口2170.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2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794.3万人,与去年末相比减少13.2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由2016年的37.2%下降为2017年的36.6%。全市户籍人口1359.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7万人,降幅3%。
从区级人口分布情况来看,朝阳区常住人口374万,居各区之首;海淀区常住人口348万,位居第二。同时,这两个区也是吸纳外来人口较多的区域,两个区外来人口规模近300万,占全市总外来人口的近40%。而密云、平谷、怀柔、延庆、门头沟等区人口规模较小,外来人口占比也较低。
从区级人口密度情况来看,2013年至2017年中心城区人口密度有所下降。东城区人口密度从2013年的21715人/平方公里降低到2017年的20330人/平方公里,降幅6.4%;西城区人口密度从2013年的25787人/平方公里降低到2017年的24144人/平方公里,降幅也是6.4%。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四区的人口密度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四个劳动力抚养一个非劳动力
数据显示,北京市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且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
201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170.9万人,占总人口的8.7%;而2017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237.6万人,占总人口的10.5%。与老年比例上升相对应的是15至64岁劳动年龄人口比例的逐年下降,所占比例由2010年的82.7%回落到2017年的78.6%。进而人口总抚养比从2010年的21%上升到2017年的27%。
换言之,100名劳动年龄人口在2010年需要抚养21名老人和儿童,而到了2017年需要抚养27名老人和儿童。如果从户籍人口角度来看,北京人口负担问题更为严重。
蓝皮书同时揭示,北京的超低生育水平格局没有改变。北京市人口出生率自1991年下降到10‰以下,之后再未超过这一比例,1998年到2006年期间出生率达到最低水平,基本在5‰、6‰左右徘徊,2007年以后,出生率有所回升,“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出生率进一步增长,从2015年的7.96‰上升到2017年的9.06‰,但仍未超过10‰,还是处于超低生育阶段。北京市人口死亡率基本保持不变,1998年到2017年的20年间,稳定在5‰左右。
北京近四成人口大学以上文化
在人口学历上,从2010年至2017年统计数据来看,北京市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比例从2010年的43%下降为2017年的39%,高中文化程度比例变动不大,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从2010年的33%上升为2017年的37%。总体来看,北京人口的近四成受过大学教育,其中,近五分之一受过本科教育,近5%受过研究生教育。
报告指出,北上广深四城市的比较数据表明,北京城市创新主体中的企业组织数量具有绝对优势,高新企业从业人数、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数量均高于上海、广州和深圳。
北京城市创新资源得天独厚,较上海、广州、深圳优势明显,然而,科研投入与产生效益低于深圳,专利含金量有待提升。北京城市创新环境中绿色发展和公共服务资源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其他方面还需进一步改善。
雄安:预计2050年人口规模千万
报告还分析了京津冀人口发展态势,京津冀地区常住人口呈现加速增长的态势,1990年到2000年十年间常住人口增加88.5万,2000年到2010年十年间增长141.6万人,2010年至2015年五年间增加136.5万。
统计发现,京津冀地区人口增长主要源自大量流动人口流入导致的人口机械增长,2000年区域外流入京津冀地区的流动人口共计328.8万人(不含京津冀之间跨省流动人口),2010年增长到888.2万人,2015年增长到1007.1万人。流动人口并非均衡分布在三地,主要集中在京津。另外,2000年以来,京津冀三地之间人口流动较为活跃。三地15岁到64岁的劳动力年龄人口比重相对较高,都在70%以上,2010年至2015年五年间,三地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均呈现下降趋势。
专家还对雄安新区人口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截至2016年底,雄安三县的常住人口规模为109.24万人。分析认为,目前雄安新区常住人口增速、人口密度、人口受教育程度及城镇化水平都低于京津冀整体水平,这样的状况不适应雄安新区建设。
通过分析政策引导及市场作用,研究人员预测,雄安新区2030年人口规模为120万至140万人,2040年为285万人至350万人,2050年人口规模为1000万人左右。据此,雄安新区要积极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以业引人,多措并举,引导人口有序聚集。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