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树东:金融战惊人内幕!
美元没有内在价值,又不会被赎回,这使美国在国家博弈上处于一种超越于所有国家之上的地位。一方面,可以根据国家利益的需要,通过外贸赤字来支撑财政赤字;另一方面,美国不必担心大量的赤字美元会导致外国投资者控制美国经济。从理论上讲,美国可以通过印钞机来征服其他国家的实体产业。
美元是国家博弈的超限武器。
美国是人类历史上非常独特的帝国。这个帝国建立在全世界的财富之上。这个帝国依靠没有内在价值的美元,推动经济全球化,推动开放。它一方面要求其他国家开放自己的产业,另一方面却严格限制其他国家在美国收购产业;一方面要将发展中国家融入世界,另一方面坚定地维护美国的经济完整和自立。这种建立在美元基础上不对称的开放,为美国带来了战略机会。美国成了世界上唯一一个可以依靠印钞机来购买世界货物和资产的国家,它将大量没有内在价值的美元注入世界;而世界上其他国家却不能要求美国赎回这些美元,或者用这些美元在美国进行对等的收购。在这种不平等、不对称的经济关系中,谁的经济最开放,谁就可能成为(没有内在价值)美元的捕猎对象。从理论上讲,美国可以通过印钞机买下这个最开放的国家,买下这个国家的关键产业,买下这个国家生产的大量货物,而不必赎回所支付的美元;而这个最开放的国家,却不能让美国为这些美元提供任何抵押,也不能用这些美元在美国实施对等的购买,而只能用来购买美国政府债券或其他虚拟资产,将出售真实产业和货物换来的美元循环回美国。
虚拟债务征服实体经济,这就是全球化的另一个面孔。
例如,美国可以通过扩大信用,以提供廉价资金的方式推动跨国公司大规模投资(收购)中国,大量收购中国的关键产业,或关键产业里面的龙头企业。而中国却不能用出售这些产业所换回的美元在美国实施对等的收购,而只能将这些美元变成各种虚拟投资,变成美国的国债、股票和债券等。这些跨国公司收购的目的,可能是控制某些产业,可能是消除潜在竞争对手,可能是为了垄断市场,也可能仅仅是出于产业战争。他们收购以后,往往采取多种方式肢解被收购的中国企业及其品牌,导致中国的民族产业破碎。而中国出售产业换回的这些美元同中国大量的贸易盈余一样,变成了各种虚拟债务。
假如中国不保护自己的产业,从理论上讲,美国可以通过印钞机买下中国所有的关键产业,然后摧毁它们,使中国成为美国的经济殖民地。
假如中国放弃资本控制,不保护自己的产业,美国只需让印钞机高速运转,就可以在几乎不耗费经济资源的前提下,让一文不值的美元洪水一样涌进中国,买断中国所有的关键产业,然后再把这些美元通过美元储备、美国国债和美国股票等方式循环回美国。中国将面临失去经济产业而获得虚拟资本的困境。
更令人不安的是,美国用于收购中国的这种“资本”有相当大一部分是中国自己间接提供给美国的。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向美国提供了大量廉价贷款,使美国得以长期维持低利率。结果:(1)美国的低利率极大降低了美国企业投资中国的成本,刺激了对华投资;(2)在美国金融体系中,那些来自中国的大量的“赤字美元”在寻求高回报的过程中,被大量循环回中国,摇身一变成了对华投资;(3)中国提供的大量廉价资本推动了美国的信用扩张,使美国得以通过大规模扩张的方式推动投资中国。事实也是这样。这些年来,随着中国美元储备大量循环回美国,美国对华投资也大幅度增加。这些投资包括风险资本或私募基金,甚至所谓“战略投资”。他们用中国提供的资本大量收购中国资产。
有时候收购中国资产不是为了获得中国实体资产的盈利能力,仅仅是为了摧毁中国的民族产业和民族品牌,占有中国市场。假如没有中国提供的那些大量的廉价资本,如前所述,美国早就出现了通货膨胀、高利率和信用萎缩。自顾不暇的美国,根本不可能大规模投资中国。
这些投资在中国换成人民币以后,变成了中国的新增美元储备,同其他美元储备一样,要么存在美国银行,要么购买美国虚拟资产,被循环回了美国。在这种投资循环中,美国免费收购了中国。
这种用中国提供的资本来收购中国真实资产的战略,是全球化在21世纪最大的金融创新。
这可以从以下一组数据中反映出来:几十年来,中国一共引进了几千亿美元的外资。这几千亿美元外资在中国收购或投资了大量的实体经济,导致大量的国有和非国有经济落入别人手中。然而,截至2008年底,中国海外资产总额高达2.9万亿美元,其中对外债务总额(包括美国对华投资)大约1.4万亿美元。资产负债相抵,中国海外资产净额高达1.5万亿美元。其中投资美国直接政府债券和间接政府债券的,高达1万多亿美元。换句话说,中国在对外开放的历史中,从国际资产负债的净值看,中国作为资本输出大国实际上没有引入一分钱的外资,却白白“卖”掉了几千亿美元的实体经济,损失了许多的民族品牌,肢解了许多产业链,拱手出让了许多资源。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可怕的财富循环:中国出口导向—美元储备—循环回美国—(美元投资)收购中国实体经济—美元储备增加—循环回美国。
这种用实体经济换取虚拟债务的全球化,不是中国崛起之路。中国崛起呼唤保护主义。
这种虚拟债务的大量积累,还会影响中国的金融政策的自主性。
大量的外汇储备使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货币升值和升值预期可能给一个国家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
过高的外汇储备,增加了维持自主货币政策的经济成本。为了维持自主的货币政策,控制自主货币发行量,央行必须冲销美元流入带来的货币增量。具体做法是,对流入的美元进行消毒。每流入一美元,就增发等值的人民币债券,回笼人民币,以维持国内货币供给量不变。央行实施这种货币政策的成本(利润)是人民币利率与美元利率的差价。
过高的外汇储备,增加了美联储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减少了央行实施金融政策的自主选项。
过快的外汇储备增长,扭曲中国货币供应结构,进一步压缩内需,进一步推动出口导向,进一步导致发展抑制。如前所述,央行为了维持货币发行量的稳定,对流入的每一美元都要发行等值的人民币债券来回笼货币。这种方式维持了货币发行的总量,却可能扭曲货币发行的结构。持有美元和购买人民币债券的可能是不同的群体。这种国际社会通用的政策手段,导致大量货币从购买人民币债券的人手中,流向持有美元的群体手中。在中国,这个持有美元的群体往往是出口产业和沿海地区;而购买人民币债券的群体中可能有一部分不是出口产业和沿海地区。这种政策手段实施的结果,可能导致货币供应结构的改变,使货币从内地和内需产业流向沿海和出口产业,导致内需和内地货币供应相对不足,发展相对滞后,投资相对不足,分配更加不公。简而言之,可能强化“发展抑制”,导致更严重的“二元经济”。
建立在美元霸权基础上的全球化是不均衡的体系,提供的是一个不公平的竞争场所。全球化这种不平等的基础,决定了不平等的结局。
在这种不平等的前提下谈论自由市场、谈论公平竞争、谈论彼此依赖,是美国的特权,是发展中国家的无奈。简单的市场原理,很难解释国家博弈的实质。迷信市场价值,很难看清美国的帝国战略。在美国的这种帝国政策下,受到损害最大的是最开放的国家。
——“混改、放松国内金融管制(互联网金融——地下钱庄式的全面泛滥)、全面市场化(让“自由”市场起决定作用)、对中国资本市场价值中枢冲击最大的股指期货的裸卖空机制、大幅购买美国与欧洲日本的国债”——这五项足以使美欧免费收购中国!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