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时事评析 > 舆论热点

马不卸鞍人不解甲抓安全

作者:记者周洪双 张士英 刘艳杰 发布时间:2019-12-21 11:30:56 来源:光明日报 字体:   |    |  

——四川黑龙江青岛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集中整治

  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近日印发《全国安全生产集中整治工作方案》,在全国范围内对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领域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安全生产集中整治工作。四川、黑龙江、青岛立即响应,迅速行动,以马不解鞍、人不卸甲的作战状态,有序有力有效地组织实施安全生产集中整治。

  12月3日,四川省安委会印发《全省安全生产集中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根据四川省实际情况,对安全生产集中整治作出安排部署。

  今年以来,四川实现了事故总量、死亡人数、受伤人数“三下降”,但全省生产安全事故总量大,较大事故易发多发,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形势严峻。

  四川要求各地安委会要层层落实集中整治内容,在主流媒体、社交平台加强宣传并公开举报电话,广泛发动群众特别是企业内部职工及家属举报重大隐患和违法行为。要加大督办整改力度,做到排查整改、执法查处、督查督办贯穿集中整治全过程,并按程序纳入安全生产联合惩戒“黑名单”,督促企业整改到位。

  为推动全省安全生产集中整治工作落地见效,四川省安委会还组织开展全省安全生产“冬安”暗查暗访专项行动,对各地各部门(单位)安全生产集中整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暗查暗访,并将暗查暗访结果作为2019年度安全生产考核的重要参考。

  四川省应急管理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要严肃考核问责,开展明察暗访,把集中整治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地方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和干部绩效考核,对领导责任不落实、集中整治推动不力、部门监管走形式、执法查处宽松软等问题,依法依规依纪严肃追责问责。

  12月6日,黑龙江省安委会印发《全省安全生产集中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在国务院确定重点行业领域的基础上,结合黑龙江省实际,增加了民爆物品、特种设备、烟花爆竹、工贸粉尘涉爆、旅游等行业领域重点整治内容,同时将集中整治细分为全面部署、集中整治、总结督查3个阶段。

  黑龙江省要求,各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衔接好安全生产“四大”行动与此次集中整治工作,密切配合,全面推动重点行业领域整治行动。目前,各地通过召开政府常务会议、安委会全体会议对集中整治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实施方案正在陆续出台,哈尔滨等市组织开展集中整治部署情况督查。

  在此基础上,黑龙江省突出抓好煤矿安全生产整治工作。11月22日,黑龙江省安委办印发《全省“安全检查全覆盖、生产事故零发生”煤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部署从11月25日至2020年2月25日开展为期3个月的“安全检查全覆盖 生产事故零发生”煤矿安全专项整治。12月2日至12日,省应急管理厅、煤管局、煤监局组成5个督查检查组深入牡丹江、鸡西、双鸭山、七台河、鹤岗、黑河市和大兴安岭地区,开展了煤矿安全专项整治督导检查,共检查政府部门11个,煤矿52处(其中生产21处、停产停工23处、关闭8处),发现隐患和问题326条。针对检查发现的隐患和问题,现场予以通报,提出整改要求,落实整改责任,做到“边检查、边通报、边整改”。

  “以100%不出事的目标做好安全管理,以100%要出事的假设做好应急准备。”山东省青岛市应急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建刚表示,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山东省安委会相关会议精神,深刻汲取前期国内发生的重特大事故教训,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治理一批重大安全隐患,严惩一批违法违规行为,惩戒一批严重失信企业,问责曝光一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力的单位和个人,做到“知风险、会防范、能应对、有准备”。

  数据显示,青岛全市共有工矿商贸高危企业503家、规上企业9394家、中小型企业12万家,总共超过13万的监管服务对象,与之对应的是1506人的监管执法队伍。尽管全员执法,但人力终归有限,问题隐患依然存在。以危险化学品领域为例,就存在着源头管理失控、监管责任悬空、本质安全水平低下、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实等问题。

  “在人力有限的情况下,我们正通过实施‘一三三三’方案进行流程再造,提质增效。”张建刚介绍说,“一”就是建立一张图,所有安全生产监管企业一图尽收、所有风险一图显示、所有执法行为一图追溯;还有三个“三”就是进行三个创新、搭建三个平台、实现三个目标。通过流程再造,可在总体上实现工作效率提升1倍,实现全市上下监管一体化,实现大数据分析,执法检查去了哪些企业,隐患在哪,整改如何,监管情况“一键全知道”,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据悉,在前期开展的“百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攻坚行动”中,青岛应急管理局已立案查处企业719家,停业整顿及停止施工40家,提请关闭56家,对95589项隐患实施“闭环清零”管理。

  2019年1月至10月,青岛全市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下降6.9%和5%,自然灾害风险总体可控,全灾种、大应急格局初步形成。

  (本报记者 周洪双 张士英 刘艳杰)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