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鹰振翅破雨雾
——第七十三集团军某旅锤炼低气象条件下作战能力见闻
本报记者 赖文湧 特约通讯员 石芝鹏
“计时起飞!”3月11日,某机场上空雨雾弥漫,能见度较低。随着塔台指挥员一声令下,第73集团军某旅数十架战机盘旋升空,按照既定训练计划展开低气象条件下跨昼夜飞行。
“天空下着小雨,雾气持续加重,这显然不是飞行的好天气。”面对记者的疑虑,该旅领导介绍,驻地连续多日细雨蒙蒙,风向多变,气温较低,导致飞行观察距离受限,作业环境较差,给飞行训练带来一定挑战。他说:“打仗不分昼夜,敌人不挑天气。越是险难条件,越要敢于练兵,做好随时能战的准备。”
该旅抓住低气象契机,科学配置训练力量,详细制订多套空中应急处置预案,瞄准短板弱项开展专攻精练,编队飞行、野外场地起降、夜间仪表着陆等多个飞行课目训练相继展开,全面锤炼飞行员在低气象条件下的全天候作战能力。
“注意保持队形!”在某训练空域,长机机长孔祥辉稳稳踏住方向舵,精准操纵战机与其他数架战机密切协同,进行编队飞行课目训练。
孔祥辉边操纵战机边发出道道指令,编队时而聚集,时而疏散,在空中进行多种队形变换,像数把尖刀破开雨雾。
记者了解到,低气象编队飞行,能见度低,每架战机都要保持规定的距离、间隔和高度差,需要飞行员操纵更加准确、配合更加精密、协同更加精细,对飞行技术与心理素质是极大考验。
细雨绵绵,雾气弥漫,一架架直升机接连起落,时而仰角拉起,时而低空悬停,跃升、俯冲、攻击,充满浓浓“硝烟味”;指挥塔台内,指挥员不时发出口令进行指挥引导,领航参谋加强对空中飞行航迹和位置的实时监控,气象台值班员时刻关注天气变化趋势……
入夜雾起,云层更低。记者翻开飞行计划看到,夜间飞行主要突出空域飞行、仪表着陆飞行等基础课目训练。
飞行指挥员林琼说:“别看都是基础课目,受暗夜、雨雾因素影响,飞行难度也不小。”
伴随着一阵发动机轰鸣声,飞行员周宇驾驶直升机腾空而起,趁着夜色直扑某目标空域。
随着直升机高度上升,机舱内越来越暗,仅剩下仪表盘发出的微弱冷光,周宇通过仪表设备来判定直升机的飞行姿态和位置,准确把握航速和航线,及时修正飞行姿态。
“可以着陆!”在某空域,航灯闪烁,飞行员姜鹏正进行仪表着陆课目训练。由于机舱内视角受限,他收到指令后依靠经验和仪表数据变化判断相对位置,有序完成紧握拉杆、调整油门、蹬方向舵等一系列动作,战机平稳着陆。
深夜,随着最后一架直升机平稳着陆,飞行训练结束。走下战机,姜鹏脸上没有丝毫倦意。他说:“恶劣天候对飞行员来说既是‘拦路虎’,更是‘磨刀石’,增加了飞行训练的‘含战量’。”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